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国藩独特的治军思想有其精华部分,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介绍曾国藩治军思想对李鸿章、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影响,说明曾国藩治军思想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的军事教育思想来源十分庞杂,中国传统军事教育思想是其吸取营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他挖掘中国古代历史中治军的成功典型,以之作为自己对军校学生进行军事教育的主要素材。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是他军事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他对戚继光养成教育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重视将士思想的引导、重视官兵礼节的培养和重视军人胆气的训练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内容:以“礼、诚”为本;“勤、恕、廉、明”为要义;军事训练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并举。其治军思想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军是孙子的重要治军思想,是孙子在继承了古兵法中的依法治军思想,在注重法治的齐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依法治军包括制定严格的军纪、制度,申明军令和严格执法,而严格执法的前提是平素对士兵的法制教育,措施是严明的赏罚。现代企业管理也应注意依“法”治理,制定科学、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并严以执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治军理论奠基于孙子,他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治军理论;第一个完备的治军理论体系是由吴子完成的,其核心是"以治为胜";明代在治军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内容的更新和体系的完备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治军理论的基本脉络的梳理,可以从一个侧面推进对中国传统兵学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对孙子兵学体系的构建也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20,(1):15-20
范仲淹的军事思想产生于宋初"崇文抑武"的政治、军事环境下,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其军事思想既受到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文化如传统兵学文化、古代作战经验等的影响,又来源于其自身长期的军事思考与军事实践。在长期的军事思考与军事实践中,范仲淹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作战原则、用兵方略、治军用将以及后勤保障等比较完善的军事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7.
杨行密在长期的军事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其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在治军方面,与将士同甘共苦,推诚相待,以宽简治军;其二,在用兵方面,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并注意建立军事同盟;其三,重视后方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曾国藩以“静”治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国藩以"静"治军的思想主要来自于黄老道家,表现在守营以静、以壕为兵和攻城以静、围城打援两方面,充分体现出以道补儒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道家思想的经世价值,以及对于中国传统士大夫成就事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是古代治国治军的典范,以法治国、以法治军是其法治思想的集中体现。诸葛亮法治思想的形成,与其家世家风、平生所学及所处时事等主客观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探索诸葛亮法治思想成因,有助于对其法治思想及其实践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治军思想是曾国藩军事思想的核心,也是价值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部分.而在其治军思想之中,选将思想尤以眼光独到、识见深入而闻名.蔡锷采录和编订的《曾胡治兵语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曾国藩的选将思想.曾国藩选将重视“忠义血性”,强调将领“朴、德、勤、廉、明”等素质,采取广收慎用的人才使用原则,这与左宗棠的选将思想互有异同.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诗人追忆孙子“吴宫教战”故事,意在颂赞孙子的治军严明,肯定孙子在吴国的功绩。清代诗人也从不同角度盛赞孙子兵学思想,认同其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的地位;援引或化用孙子兵学战略、战术和治军范畴,肯定孙子兵学思想在战争制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孙子兵法》中的治军思想和治军原则"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这一思想和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灵活的运用方法。研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二者相辅相成对学校管理的作用,使学校的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起“先和而造大事”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起"先和而造大事"思想是一种经国治军的大战略思想,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军事上的反映。它既表现为内部的团结一致,也表现为战胜攻取之后对敌行仁、用仁,是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从"道、义、礼、仁"四个方面入手"内修文德",是实现"和"的主要途径。围绕治军问题"外治武备",则是巩固"和"的局面和形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探讨《孙子兵法》中的治军思想和治军原则“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这一思想和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灵活的运用方法.研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二者相辅相成对学校管理的作用,使学校的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借鉴吸收孙子军事思想,并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王夫之继承孙子"慎战"思想,对战争持审慎态度,认为要兴盛取胜,必须推行仁德,这才是兴国治军之根本。继承发展孙子"任势"思想,强调作战要因势制敌。继承发展孙子"五事"中"法"的思想,重视足食足兵,教兵备战。此外,王夫之还发展了孙子有关主、将、卒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思想,重谋思想以及奇正思想。王夫之的军事思想是在吸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千百年来将帅们统兵治军必遵的法则,也是其战必胜、攻必克的法宝.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孙子的治军思想经久弥新,"仍能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倭寇横行,戚继光在平息倭寇的斗争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练兵治军思想:重视兵丁素质的选拔,注重发展优势武器,通过编制体制改革建设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练兵以练气为主.戚继光练兵治军思想及抗倭斗争启示我们,在海防建设中要大力推进以加强海军现代综合作战能力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别树一帜、另建新军的建军思想;勤字为先的治军思想;稳健进取的战略战术;厚饷养兵,确保供应的后勤保障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了成吉思汗的成功,主要是磨难与乱世的实践培育出了他的天才,提出了其成功三大因素的合力论,认为成吉思汗的功业背后反映出游牧文化骁勇善战等传统与异族先进文化荟萃融合的事实。文章论述成吉思汗的宗教自由、吸收异族文化等政策和治国、治军、用人等杰出思想为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战争现、强兵论、治军术三方面全面论述荀子的军事思想。荀子的战争观基于孔、孟思想,但不反对一切战争,肯定“仁义”的战争,否定违背“仁义”的战争;强兵论,强调政治上的人心向背为本,军事上的权谋机变为末;治军术,强调将帅应做到“弃疑”、“无过”、“无悔”,治军应做到“六术”、“五权”、“三至”、“五无圹”。文中对不同观点也作了平允的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