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厉燕老师教学《扬州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厉燕老师教学《扬州慢》,是以“问题群”支持教学,她以理性认知“空城”词境为目标,引导学生渐进深入姜词境界,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一、当今文言文教学的误区语文课堂上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一上文言文,学生笔记就记得唰唰响,满满当当全是关于文言字、词、句的有关解释、翻译。而且,教师还不断强调:解释、翻译必须准确、到位,才算完全正确。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一些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文言语法规则,至于其中的文学韵味和文化魅力,却并未品味到。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限于“与现代汉语语法有什么不同”、“翻译得准不准确”等问题的把握。这不能怪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上,讲述文言文不外乎这些主要的教学内容:特殊句法、实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熏染的缺失,不但影响了中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更影响了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呢?从作者身上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从词句运用,诗词意境入手,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趣。  相似文献   

4.
屈原《楚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修身重德、坚守信念、追求奋斗、热爱国家。把优秀传统文化寓于《楚辞》教学中,彰显屈原人格魅力,用屈原崇高的品德浸染学生,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用正能量锤炼个人品格。  相似文献   

5.
温芳 《广西教育》2007,(6B):36-36
语文课上文言文时,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与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内容进行先人为主的分析。一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品尝到其中的文学韵味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绝大多数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见微知著,使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此,本文基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略谈《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散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绝大多数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见微知著,使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此,本文基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略谈《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散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弘扬中国精神要基于集合体认知,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缘起与现实转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旨蕴与基因底色的二维彰显中培育与践行中国精神;要发掘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机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众性创建;要利用网络新媒体、典型示范、传统节日活动等,营造培育中国精神的环境氛围、生活氛围、实践氛围。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奠基性的关键作用。今后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时需把握以下几点内涵:坚定站稳"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的一个核心立场;精准把握"融入什么"和"如何融入"两个基本点位;系统建构适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框架与具体指标;全面贯穿指标体系于幼儿园教育的典型活动样态,以期从起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为后代史学家编写历史提供了示范,尤其是司马迁正直不屈的精神品质,影响了一代代后人。《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全面系统地了解《史记》的体例特点、人文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自身的品位,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史记〉选读》的教学要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使学生领略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它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审视当今学校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普遍缺失。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如何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国家对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新编统编教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文中,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对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展开讨论,剖析其原因、特点、做法,并提出几点建议。目的希望优秀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能够发挥其魅力,让低年级学生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优秀化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大学生三关系的分析,针对当代大学生相对缺乏民族优秀化传统教育这一现象,就为何和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优秀化传统教育,提出一些看法,以期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学习民族优秀化传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郑婧璇 《教学随笔》2014,(6):143+145
《西游记》是一部深蕴儒、佛、道文化精神的古典小说。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作品,《西游记》之所以能够风靡至今,是因为它具有超过一般神魔小说的深刻精神内涵,书中通过对取经过程的描写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追求人性自由和人格尊严、礼赞奋斗抗争和渴望智慧力量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使作品在打上其赖以产生的时代特征的同时,透射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某种共同的生活意念和欲望,具有精神文化教科书的艺术特征和永久生命。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一是人类的精神发展危机日益严重,二是现代教育过分偏向"物质性功能"的价值取向,忽视了人的精神发展的一面。通过深入发掘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精神教育精髓,如天人合一的探索精神、道法自然的辩证法则、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和超越自我的大爱精神等。这些精神教育思想无疑对于缓解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发展危机,纠正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偏差,都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施祎锐 《科教导刊》2022,(24):134-136
职业教育中设置语文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利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提高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审美鉴赏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人文教育价值和优势,将其融入语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优化调整的必然趋势。文章就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现状、方式方法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以期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语文课程教育目标已从基础认知向着素养培育转变,对学生品质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最终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诗经》作为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流传至今,其...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它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多渗透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章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