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分析 《水往高处走》是《水的科学》单元中的一课。在学生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点拨,了解哪些材料会发生毛细现象、发生毛细现象的条件,以及毛细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教学准备:餐巾纸、红色的水、培养皿、玻璃片2片、粗细不同的玻璃管2根、宣纸、蜡光纸、塑料片、粉笔、记录纸、酒精灯等。教学过程:一、观察现象引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一看,水是怎样的?(教师演示实验:把餐巾纸的下端浸在水里)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现象给同学们讲一下?生:餐巾纸变红了。生:水沿着餐巾纸上升了。生:水是慢慢上升的。师:你们想试一试吗?在试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实验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什么问题?(教师下发餐巾纸,学生实验)师:现在,谁能说说你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课前每个桌子上有个对流实验演示器:在玻璃管底部放入一个泡沫小球,少倒些水让小球刚好粘到玻璃上。) 师:现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这样一个装置,里面有一个小泡沫球,如果不打破这个装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巧妙地把球取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神奇的水》一课部分内容) 师:如果把这张长长的纸巾垂直地放入杯中,使它的一半浸在水里,你们说会怎样?  相似文献   

5.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06,(1B):15-18
师:(板书:二泉映月)读题目。 生:(轻声地)二泉映月。 师:声音再响一些。 生:(大声地)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首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师:先说一个故事。话说三百年前.在法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城镇里,住着这样一个三口之家,这个家庭很有钱,男主人是个暴发户,他的妻子温柔善良,女儿聪明孝顺。大家注意:如果我们现在不是在学习这篇小说,根据以上描述,你们会得出一种什么结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师:(对大家)今天,我带来了我的一堂新课——古诗欣赏课。这是我刚刚备出来的一新课,也是一种探究吧!探究在我们小学课堂如何引领小学生进行古诗欣赏。还请同行多多指教!(鞠躬)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今天借你们班上一堂观摩课,我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 师:高兴。(鼓掌) 师:(多媒体投影:余晖下的摆渡图)看到这幅图,我就想起一则古代寓言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兴奋,鼓掌)  相似文献   

9.
10.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相似文献   

11.
(导课。师启发生大声发言。板书:二泉映月) 师:请读题目。生:(轻声地)二泉映月。师:再响亮一些。生:(大声地)二泉映月。师:《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 生:是阿炳创作的。生:阿炳的原名是华彦钧。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都有个共性问题: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事情,没有意识到自我认识的盲区,很少去思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我是谁"。而如果对自我没有一定的了解,接纳自我、完善自我以及超越自我就无从谈起。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刚刚到了新的环境,接触到新的学校、新的教师、新的同学,还有新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准备 :1.有关扬州的风光图片 ,古筝音乐磁带 ,投影仪 ,录音机 ,钢琴 ,古筝 ,电子琴 ,小提琴 ,笔墨纸砚等。2 .预习作业 :寻找有关扬州的诗词佳句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师 :同学们 ,平山堂大家都去过吗 ?站在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先生所建的平山堂前 ,手扶栏杆向远处眺望 ,可以看到些什么呢 ?生 :可以看到二十四桥景区。师 :说具体些。生 :瘦西湖湖面澄碧如镜 ,二十四桥旁绿树成阴。生 :微风吹来鲜花摇摆 ,仿佛在向我们致意。师 :〔放录像〕若是天气晴好 ,碧空无云 ,再向极远处眺望 ,还可以看到什么 ?生 :镇江、南京一带的连绵群…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考: 《景阳冈》属于古典小说,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一些字词句的用法、意思与现在也不一样。学生阅读这类文章,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是略读课文,因此不必在词句的理解方面有过多、过高的要求。学生有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做解释,但不必主动讲解,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生: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师: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老师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几首(投影显示) :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沈荣 《现代语文》2007,(10):46-47
一、导入1.看一看,这是属于哪个季节的画面。(播放相应图片)(夏季)2.你喜不喜欢夏季呢?为什么?3.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8.
许佩琴 《云南教育》2004,(25):44-4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6页、57页。教学过程:一、描述主题图,感知“前后”1.听音乐走进教室。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自编动作进入教室。师:今天,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办“森林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2.用“前后”说一说。(出示课件:小动物赛跑的情景。)(1)师:从跑道上,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暂时静止。)生1:跑道上有小鹿、小马、兔子、乌龟、蜗牛。生2:小鹿跑第一名,蜗牛跑最后一名。生3:小鹿跑在最前面,小马在小鹿的后面。……师:小马的前面是小鹿,小马的后面有谁?生:小马的后面有兔子、乌龟和蜗牛。…  相似文献   

19.
课时:1课时 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的: 1、体会大自然的美; 2、用欢快、活泼的歌声唱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3、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阮英歌 《现代语文》2008,(8):112-113
师:同学们,今天请大家先欣赏一首歌曲。(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同时在黑板右边板书:虞美人,以下所有板书都是竖排)听了这如泣如诉的歌曲,这是谁如此伤心,愁绪难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