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努力,中国摄影展于1989年5月26日至6月7日在日本东京隆重举行。这次展出的112幅摄影作品是从去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优秀作品展中精选出来的,近半个月里东京约有6万人仔细观看了影展。展出前后日本的有关报刊发表消息和评论,一致认为:中国摄影展不但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令人激动的40年历程,而且体现出中国摄影在反映社会生活上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去年3月,“艰巨历程”优秀作品展在北京举行时,引起强烈反响,许多驻华的外国新闻机构闻讯后争  相似文献   

2.
日本亚洲调查会和每日新闻社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的1988年和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1992年,两次与中国有关研究机构合作进行了日中相互印象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日本人和中国人彼此抱有什么样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近些年来,日中两国在经济、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流有了迅速发展。但交流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障碍。除了政治经济体制、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外,相互  相似文献   

3.
1927-1928年日本曾三次出兵我国山东,一手制造了违反战争法规及惯列的、震惊世界的“济南惨案”,这是日本侵华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关于济南惨案,我国史学家们无不用其锋利的笔触揭露和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墅蛮行经,然而,由于日本军阀在暴行后的虚伪宣传,歪曲了历史事实,济南惨案在日本人眼中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下面笔者就来谈谈日本人眼中的济南惨案。早在1928年4月19日,日本内阁会议就已决定出兵山东,铃木参谋总长向天皇裕仁奏请出兵山东,也经获准,“决定由天津抽调三队兵力,开往济南,由熊木抽调混成旅五千名,并电信队及铁路部队各一队,…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中国公众对日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喻国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过两千年密切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人民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才使两国的关系蒙上了阴影。战后,经过两国人民的长期努力,终...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到日本共同社驻京摄影记者坂仁根的名字,还是在1995年10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期间。一天,我在登记参评照片时,一下子被几幅精彩的彩色照片吸引住了,再看作者,是日本共同社驻京摄影记者坂仁根。 与坂仁根虽然从不相识,之后由于工作关系,我与他在电话里联系过几次,他对中国同行坦诚相待、友好热情、办事认真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使我产生想见他一面的念头。通过电话联系,他在工作很忙的情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治家声称,“对话与施压”是日本外交的手段。但在朝鲜导弹问题上,日本在亚洲找不到对话的对象。而此次日本咄咄逼人提出的“先发制人”策略,让一个普通日本公民感到无所适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马健辉 《大观周刊》2011,(31):23-24
20世纪初,日本在中国的间谍可谓是比比皆是,这些间谍以摄影师的身份出现,留下了不少的照片。本文将结合乌丙安和李家巍主编的〈窥伺中国〉中的千幅照片,来探讨一下那时的中国在日本人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意大利北部名城都灵,我碰到一位在当地乃至欧洲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叫科尼,但人们习惯称他工程师。因为他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道,在欧洲企业界曾被评为“欧洲先生”。当他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时候,他开口就问我说:“你知道我最羡慕你们中国的是什么吗?”他把我给问懵了,我猜了几秒钟之后,犹犹豫豫地回答他说是不是中国菜。他说:“中国菜我当然喜欢了,但我最羡慕的是你们中国的人才。”接着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5年前,我决定新建一个工厂,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厂长的广告,报名期限是7天。第二天上午,有人报告我说,来了一位应聘者,是个中国…  相似文献   

9.
在《时代》等西方主流媒体的观察维度中,100年来,中国及中国人经历了一个独特的发展轨迹,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如万花筒一般更迭变换。而这些媒体报道,则代表着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的印象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眼中的"兰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提到"兰德"这个享誉全球的名字时,不由得充满了崇敬和向往之情.兰德的过去灿烂辉煌,兰德的现在如日中天,兰德的将来更是憧憬满怀.在中国人的眼里,兰德是一个神话,兰德也是一个谜.是谁成就了兰德,又是谁造就了兰德,中国人眼中的兰德又是什么 ?现在让我们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恐怖行动还是自然伏害,一日发牛意外,采取什么措施都晚了。而北京这样的城市最擅长的恰好是意外发生后的应对,而不是危机前的预防研究,这让担心。  相似文献   

12.
1924年4月,日本的青年会到南通参观,张謇在欢迎演说中指出:“日本决不能鲸吞中国,强为之,转足自毙.”历史的发展完全印证了张謇的预言.张謇何出此言?张謇心目中的日本是怎么样的呢?这对今天我们认识日本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3,(29):26-28
新干线是行将过时的技术吗?日本人是否只想赚钱,而不会把核心技术让给中国?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高速生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留学生,在日本,上网是一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我的公寓里可以没有电视,但是一定要有网络。在各大门户网激烈竞争的日本,日本雅虎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日本人首选的门户网站。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2008年2月,我有幸受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派遣,作为浙江省与日本静冈县友好省县交流的海外技术研修员,在静冈县度过了7个月的研修生涯,其中有6个月是在静冈县立中央图书馆专门研修。经过6个多月的专门研修,我感到,虽然大家都是以“读者至上”作为宗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在对读者的服务中,中日图书馆的观念与做法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潘娜娜 《兰台世界》2012,(28):56-57
中国妇女在西方的形象可追溯到马可·波罗时代,那时候,漂亮、奢华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代名词——"这地方(福州)的女人美丽标志,过着安逸奢华的生活"[1]190,"她们(杭州妇女)很有姿色,并且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她们的绸缎服装和浑身珠宝的昂贵,是令人无法想象的"[1]179.而且,男女间相互敬重,男人对自己的妻子表示出很大的尊重,没有妒忌和猜疑.  相似文献   

17.
18.
《出版经济》2006,(3):18-19
这本书的作者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详细地描述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4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与由法国、英国、美国、中国和(沙皇)俄国等24个国家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之间的激烈对抗,全书向读者展示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全景作战,对美国参战的动机、作战的部署及双方的优劣势态都作了较为细致的陈述,对战场情况和战争过程作了精练的介绍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刻评述了这场大规模战争对世界格局重组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书中资料翔实,所使用的照片、地图和数据均出自美国和前苏联解密的大量外交档案等官方资料,以及一些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相似文献   

19.
李瑞 《新闻前哨》2013,(9):19-19
机"无一例外成为关键词,思考的方向都是如何"适应、破局、突围",整个你死我活的氛围。其实,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呈现形态,不同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各有利弊。新媒体有"快"的优势,也伴随而至了"快中易错、广而不深、读题弃文"等各种(?)。而且,新媒体并非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传  相似文献   

20.
《出版经济》2006,(3):25
本书的作者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记述和评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照片、地图和数据均出自美国和前苏联解密的大量外交档案等官方资料,以及一些亲历者的私人记录.全书对每场战役的经过和美国参战的动机、作战的部署及双方的优劣势态都作了较为细致的陈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