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师们在备作文课时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写作素材而犯愁。我在学校时,什么时候最吃香?备作文课时最吃香。这时,老师们不请自来——请教我写什么,怎么写。有一次写“踏青”,可是杨老师的班里有两个学生没参加,他们写什么呢?我眉头一皱说:“我给他们二人出个题:《那天,家里只有我自己》。”结果这两个人写得还真好!  相似文献   

2.
张齐 《班主任》2013,(5):27-27
我当班主任至今已13个年头,带过数百名学生,期间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幸福,也有失落。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李小璐同学写给我的一封信。那是我当班主任的第二年。一天下课,李小璐交给我一个信封,说:“老师,您回办公室再看,好吗?”我微笑着说:“可以。”回到办公室,我打开了那封信,洋洋洒洒共三张纸,大部分文字是在写她对语文课以及对我的喜爱。但在信的末尾,她话锋一转:“老师.我从高一开始跟您学语文,到现在已经两年了。两年间.您只提问过我八次。  相似文献   

3.
《寂静钱钟书》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作者周劼人试做了一遍,总共15分中只拿到了1分。尤为荒谬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参考答案却是错的。作者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调侃:“两个问答题.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将我的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  相似文献   

4.
傅红娟 《师道》2010,(2):16-17
坐在汽车上,我听到两个中学生在议论他们的老师,一个说:“我最不喜欢我们的李老师了,上课老是讲错,错了还不敢承认。”另一个说:“就是,就是,一讲错了就说是故意考我们的。唉!可不可能呀?当我们是三岁小孩。”  相似文献   

5.
近日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思考。 片段一:"老师,我是按纸张的颜色来分的" 一位老师上"平行与垂直"一课。新课导入后,老师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所有的学生都画完后,老师选择9位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不同画法进行分类。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把展示在黑板上的画法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6.
宋瑞祥 《中国教师》2009,(16):64-64
人类最神圣的字眼.是母亲;世间最崇高的称呼,是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母亲”这一呼唤的内涵更丰富:“老师”这一称谓的寓意更全面.因为——她,既是我亲爱的母亲.又是我踏入校门后的第一位老师。刚上学时,我好长时间都弄不明白:在课堂上,是应该喊她“妈妈”,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叫她“老师”?以致在我那幼小的心灵里,老师和母亲是毫无分别的。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一位姓陈的政治老师决定提问两个男生.但他却不急于提问.而是先有意地吊着学生的“胃口”:“这个问题大重要了,我准备到‘天涯海角’去寻找两位‘帅哥’来回答。”此活一出.全班同学都乐了,瞪大眼睛注视着老师.  相似文献   

8.
刁平 《中国教工》2013,(11):42-42
最近,杨老师收到一封学生来信,说:“老师,感谢您曾经用最美丽的方式,保留了我青春的完整..当时,我以为我肯定完了,全班的嘲笑,办公室的长谈,家长的责骂……若真是那样,我想过会永远离开校园。如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谢谢您,杨老师,是您给了我一个继续向上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教师的我习惯性地问她:“你最不喜欢哪一位老师给你们上课?”孩子皱起眉头说:“最讨厌上音乐课,有些小朋友稍微有点吵.王老师专门发火,无缘无故地骂我们,还让我们全班罚站.站到下课为止。”我不禁一惊,孩子从小爱唱歌.钢琴也弹得不错,现在竟然因为音乐老师要发火而讨厌上音乐课了。是啊.孩子哪里会很全面地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她总是直接地认为老师怎么莫名地大发雷霆?我不禁反思自己,我发火了吗?我千万别做孩子讨厌的会发火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了贵刊2008年第三期阮伟莉老师《关于一类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解法探究》一文后,感触颇深.该文从一道最基本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出发.设立了两个问题,分别运用不同的变形手段进行解答,设问和解法真是独具匠心,“这几种解题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实质却都与求函数的最值是等价的”,通过阅读该文我有两点学习领悟:  相似文献   

11.
无声的一课     
又快到胡老师的生日了,我跑了整整一个下午,终于给胡老师选了一张我认为最满意的贺卡。上大学两年来,我平均每两个月给胡老师写一封信,汇报我  相似文献   

12.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班主任》2008,(2):16-17
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 每接一个班,我除了给学生“见面礼”之外,还让学生也送给我“见面礼”——给我写一封信。我对学生说:“请每人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以前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谁?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4.
学生:老师.你能再谈谈什么叫合力吗?老师:好的.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两个小孩同时用力提起一桶水,而一个大人就能提起来,大人的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的两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有什么关系?学生:他们作用的效果相同.·老师:象这洋一个办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其中每一个力都叫分力)的合力.学生:合力我们知道了.从刚才你讲的情况来看.好象合力刚好都大于这两个分力,对吗?老师:是的.学生:能不能说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呢?老师:这种说法不一定对.学生:你能说得详…  相似文献   

15.
难忘吾师     
张建坤 《教书育人》2007,(12):62-62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16.
难忘吾师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17.
办公室虚掩的门突然被撞开了。“这几个人在我的语文课上都打起来了.不能再让他们呆在教室里.让他们停课!”进来的是五(一)班的班主任杨老师.后面跟着他们班上的两个学生。我劝慰了一番.待杨老师走后.我平和地问学生:“怎么回事?”一阵安静。这时.已经离开的杨老师突然返回:“一定要请家长。停课停课!”边说着,推搡了那个高一点的孩子.孩子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人说高中学生是最苦的一个群体。记者在海口市部分中学采访,也听到老师们谈到学生课业负担重。一位高一年级班主任说,有个星期一的早上他问班上学生“今天要交多少作业?”学生答:“九种。”除去周六补习一天功课外,还剩一天两个晚上,要完成如此多作业,这位老师说.我真的不忍心再给他们留作业了。  相似文献   

19.
《招生考试通讯》全体编辑:你们好!我是一位高三老师。每期的《招生考试通讯》杂志送到我手上的时候,我都会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散发着墨香的杂志.心里涌动着无尽的喜悦。总体来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本杂志有着两个最为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大家一定熟悉交通岗台、商店柜台,然而我更熟悉的是我的三尺讲台,那上面不仅有我洒下的汗水,也有我成长的足迹。在我眼里,它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它是播洒知识种子的沃土。有位诗人这样说:“在所有的称呼中,有两个最闪光、最动情的称呼: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