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象的特点和教材的地位初中学生正处于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接受教育最有效的时期。在初二,物理属于起始学科,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能力而言,存在着分化点。其分化点就是第七章的“密度”。新教材为削弱“分化”差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①在第七章之前增加了“简单的声现象”、“热现象”和“光现象”;②在第七章第三节“密度”前安排实  相似文献   

2.
本演示器由电动机及光源支架座、色光混合演示圆盘、颜料混合演示圆盘及多个多种颜色硬纸圆盘组成。可模拟演示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光现象”中有关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实验;可以演示改变多种颜色面积比例的彩色陀螺,可让学生自行探究颜色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我校作为青岛市的初中物理课改试验学校之一 ,在近一年教学过程中 ,运用“三位一体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新教材的试验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实验角度谈一谈《透镜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1 《课程标准》对本章教学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通过实验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这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在于从根本上要求本章知识的获得应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第十六章第二节《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有两个演示实验:①如图1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在该实验中,当把活塞迅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八章为《力》,通过该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九章《力和运动》紧接着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由于初中学生受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限,对这一重要知识点理解不太透彻,但考试中往往会遇到涉及此问题的选择、判断题,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尝试着设计了一节类似“辩论会”形式的复习课,以期模拟、再现前人探索继而渐近真理的过程。课前准备1.挑选两名表达力较强的学生充当正方代表(以下用“正”表示),反方代表(以下用“反”表示),教师做主持人(以下用“主”表示),…  相似文献   

6.
1制作背景 现行高中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是以升降机为例说明,没有现成的演示实验器,教师理论上的推导及说明都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我们制作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就不一样,在该演示器中,有模拟升降机和光显模块,光显应用了发光二极管(LED),把超重和失重这一现象用具体的、生动的色光展示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7.
“浮力”是初中物理课的传统内容 ,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仍然被列入 ,但是教学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标准》提出要“通过实验探究 ,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标准》将课程的知识目标分为“知道”、“认识”、“理解”三个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浮力”这个课题的知识难度比过去降低了 ,不要求解有关浮力的综合性计算题和比较判断题。《标准》强调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用实验探究浮力规律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做到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演示实验装置改进两则傅金谱(福建省仙游县大济中学822384)对“陀螺”的改进在新编初中物理第一册第71页中,教材是用如图1所示的陀螺做“色光的混合”实验.这样的陀螺只能用手指捻动,转速不快且易停,演示效果不明显,不能吸引学生兴趣.我设计了“地陀螺”...  相似文献   

9.
沪科版物理课改教材第11章《压强》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学习了固体、液体和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特别是新增内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机翼的升力”、“帕斯卡原理”等重在由科学探究去学习,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着力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分析与论证能力。本章教学实验设计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折射规律以及透镜的内容之后,通过实验,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进一步研究,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的光学原理,是一节探究物理规律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课。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八(1)班的学  相似文献   

11.
自从人类发现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相互联系后,人们相继发明了电动机、发电机两大机械。两大机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显著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电磁学》是学生必修的知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设置了“电与磁”内容,分别安排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和“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电磁感应”两个演示实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两则实验的设计各自存在一些不足,为此进行了革新设计,自制了一体两用的组合性仪器。  相似文献   

12.
1 内能做功演示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二、内能的利用” ,安排了如图 1a所示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虽然简单 ,但实验现象是瞬间的突发性 ,教师在演示过程会出现不安全感。为消除这一恐惧心理 ,使实验现象更可观察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装置如图 1b所示。图 1(1)本实验装置的特点 :①变突发性的瞬间实验现象为持续性的缓慢实验现象 ,延长现象可观察时间 ,消除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学生观察。②实验现象与第一册第十四章“功的知识”扣合更紧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③可演示机械能的转化。④制作材料普通易找 ,一般实验室都…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14.
1 背景分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自然科学课本 (试用 )》的第三册《第四章电磁铁》这一节中有一段关于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的概念性知识 ,这一内容理论性强但没有演示实验 ,因此在实际上课时一般实验室采用了原中小学通用教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 (试用本 )物理第二册》中《第十章电磁现象—电磁铁》一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1 蓄电池 ;2 滑线变阻器 ;3 螺线管 ;4 演示电流表 ;5 电键 (开关 ) ;6 弹簧 ;7 钩码按图 1所示给螺线管通电 ,铁块受到螺线管的吸引使弹簧伸长 ,调节变…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压强”一章中的“大气压强”一节,有一个“水在低压和高气压下沸腾”的演示实验。对此实验,我经改进,使实验原理及实验效果更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是初中物理培养学生“理想化思想”的第一个实验,是学生确认和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一个重要知识点的基础。由于真空态难以获取,该实验一直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的重要作用不必言表。我们是从明确目的、重视原理、调制器材、修改步骤、增减内容、改进方案、补充表格和完善结论等八个方面入手 ,充分发挥教师的“精心指导”作用 ,认真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 ,切实加强学生实验教学 ,并收到显著教学效果。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准 ,谈点浅见 ,希望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验素质和实验教学能力 ,同时期望得到各位师长指教。实验一 :《用刻度尺测长度》   1.技能目标通过课本中的 6个使用刻度尺的学生实验训练 ,大纲规定应达到的“教学要求”是 :( 1)会选择 ;依据被测对象、测…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通过课本“图14.44机翼模型的实验”来理解机翼受压不同的原理的。该实验不能直接观察到“机翼”受压的情况,只是通过“机翼”向上翘起来悟出“机翼”上表面(曲面)受到的压强小于下表面(平面)受到的压强的原理。对于悟性好的学生可以达到目的,对于悟性差的学生就不中了。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 ,一直是物理学科的特点 ,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及要求 ,实验教学的有关内容及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全国两个物理课程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 ,通过运用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新物理课本进行的近一年的试验 ,对新形势下的实验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准备从总体上谈一谈青岛在这方面的做法。1 《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不同于《教学大纲》之一 ,就是在内容标准中没有单独的“演示或分组实验”栏目 ,而是将其融化在内容标准之中 ,…  相似文献   

20.
我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学校之一 ,在近一年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青岛市初中物理“三位一体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新教材的实验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从实验的角度谈一谈《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1 《课程标准》对本章教学的要求①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②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③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④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