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汉字的认读、书写和解词能力。1990年上海卷阅读《呆气》里的一个长句,要求为“翕“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翕然”。对注音题,命题者多选容易读错、认错、用错的字,或难写、难认的形近字考查,但一般不超出常用字的范围.考生平时打好基础,此类题不应失分。解词题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判定,则可①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②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以诠释性语言,将词语在文中含义准确揭示出来;③选择恰当的同义词语去解释.这属于阅读能力的较低层次。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三册《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后附有这样一道“思考和练习”题: 把下边几组词语分别按照含义大小的顺序加以排列。 1、宇宙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2、石拱桥独拱石桥桥石桥这道题的设计不合逻辑,非但不能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事物,明确概念,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含义”一词用在这里不够明确,是指概念的内涵,还是指概念的外延?究竟根据什么分“大小”?据出题者列出的两组具体概念来看,显然是要按照概念外延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这两组概念。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词,是语言中具有一定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语,一般是指说话、作文所用的词和词组;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词语的总和。词、词语、词汇三个名词有各自不同的概念。有些教师由于分辨不清,在实际运用时概念混淆。学生辨认字的音、形、义时教师常采用“组词”,学生的答案常是词、词组不分,如“战”组成“战斗、战场、战争”;“信”组成“送信、写信、信纸”;“机”组成“机会、飞机、机器”……类似的命题,还屡见于中小学的一些课堂作业、复习资  相似文献   

4.
第九册《基础训练1》的“字·词·句”部分安排了四个练习。第一题是读拼音猜谜语 ,主要是复习拼音 ,提高认读音节能力。第二题是辨字组词 ,主要是积累生字。第三题是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第四题是把句子换个说法 ,这两题都是新知识 ,是本次训练的重点。教学时 ,要抓住重点 ,进行扎实的训练。第三题 ,首先明确训练要求 ,设疑激趣。教师可在学生读题目要求后问 :“什么是‘感情色彩’呢”?同学们认真读句子 ,好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中带点词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接着引导讨论第一组中“果断”和“武断”的感情色彩。先联系句子理解两个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能否准确地理解阅读试题中的关键词语的意思,是答好阅读试题的重要一环.而谈到理解词语,首先应该明确,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外壳(有些虚词不表达概念),而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因此,理解词语也就要涉及到概念的两个方面.一个词,词义都是抽象、概括的,它表达的对象,其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范围就要缩小,变抽象为具体.所以从内涵的角度理解词语是问词语"是什么",从外延的角度理解词语是问文中的词语"指什么"."是什么"要求回答的是对词义的解释,如一九八五年高考语文试题中要求考生对"各有所胜"的"胜"字进行解释."指什么"要求回答的是确定某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  相似文献   

6.
第一、审题,摸清题目限定词语的含义。在审题中,一个作文题目往往可以分割成中心词、核心词和修饰限制词等等。半命题作文题目出现的往往是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和指示文题中心思想的中心词。文题中的中心词,也就是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例如,《我喜欢……》这个文题中的修饰限制词语是“我”,文章只能写自己,而不是写别人。“喜欢”则是揭示题目主旨和文章表意的重点,是“题眼”。学生只有真正明确和掌握文题限定的词语,特别是找出“题眼”,理解含义,才能为下一步的填题做好准备工作。第二、填题,选择补充揭示题材范围的核心词。半命题作文的填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词语,首先要讲清词语的含义。词是由字组成的,我们虽然不能望文生义,机械地根据字义来探求词义(这里指合成词),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分析字义对于深入了解词义有一定帮助。有些词语,如果能从分析字义入手进行讲解,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永垂不朽”这一成语,讲解时如果只告诉儿童这是“指光辉的榜样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的意思,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朽”、”垂”两字在这里的意义都与它们的本义有所不同,要讲透“永垂不朽”这个词,必须首先讲清“朽”和“垂”在这里的含义。“垂”,本意是“挂下来”,这里是“流传下去”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同前两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比较起来,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即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第一题的拼音组词、文学常识;第二题的第二小题,即阅读几段文字,解释加着重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题的第三小题,即找宾语以及代词的指代对象。这些内容都是前几年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9.
本次基础训练包括四部分的训练内容,分别是“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作文”。一、扎实训练,连点成线题一是汉语拼音练习。目的有两个:复习认读汉语拼音音节和培养学生阅读时细心分辨,把字音读准的能力。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分辨字音,然后再填写,提醒学生填的应该是词。题二是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出部首,再数出除部首外的笔画数,最后从字典中查到该字并选取合适的解释,这是此题的难点。题三是形近字组词,要求先比一比再组词。其中有两组,第一组以字形、字义分辨,第二组从字形、字音入手。教师应先…  相似文献   

10.
全命题作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极具魅力的作题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题干简洁,指向集中。全命题作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单句,简洁明了,不枝不蔓。考生拿到题目,没有其他思想干扰,可以集中精力构思成。但由于其指向性明确,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第二、限制严格,题蕴丰富。形式上严格的限制与丰富的题蕴本是一对矛盾,但这也正是优秀的全命题作的魅力所在。如“掌声又响起来”这个作题中的“掌声”意味着成功,“又”则暗示是第二次,命题显然是要考生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功、失败、再成功”的情感变化作一次人生探索,这正是在严格限制之中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独特感知。第三、避免虚构,体现公正。相对于其他的作命题形式,全命题作的灵活度较小,猜题、押题成功的几率也很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考试的公正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连词是连接词与词、句子与句子的词,分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历年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对此多有考查。近年发现由于有些考生对部分连词的确切含义、用法不甚明确,从而导致丢分。本文拟从连词考点的词义辨析入手进行分类简析,并附近年高考试题和巩固性练习。  相似文献   

12.
(时间:90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二、按要求组词。(4分)1.以“坚”字开头组4个词。如:坚决()()()()2.以“静”字收尾组4个词。如:宁静()()()()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挥汗如()度日如()骨瘦如()一贫如()对答如()挥金如()巧舌  相似文献   

13.
组词小议     
掌握词和词语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组词(或组词语)不失为一种练习形式。但有几点应加以注意:词与词组不能混淆。有一位三年级教师,在课堂里要学生用“摇”组词,学生先说了“摇摆”、“摇动”后,教师还要求学生动脑筋,于是学生又说了“摇树”、“摇扇子”、“乱摇”、“不摇”……教师分别点头示意,连声说“对”“好!”这里混淆了词与词组的概念。学生的答语中有的是动宾词组,有的  相似文献   

14.
[文题] 题目:给________ 的一封信要求:开放思维,自定内容,巧选角度,完成文题,写一封不少于600字的信,表达方式不限。[题解] 这个命题考查学生的书信写作能力,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练写书信,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考生理当不陌生。但是本题却给出了一定的“要求”——“开放思维,自定内容,巧选角度……表达方式不限”。“要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阅读理解的大面积失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差,而是因为他们未能掌握“阅读理解”题的考查重点。一般来说“,阅读理解”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命题:一、词义猜测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做好此类题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去猜测词义:1.根据文中的解释“解释”是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对某一难词或生词加以说明。在文章中,作者往往使用诸如or,that is,such as,that is to say,in anotherword,in other words等词语帮你猜测词义。如:But sometimes,no rainfalls for a long,long time.Then ther…  相似文献   

16.
二、审清题干意识高考是集选拔性和检测性于一体的统考,其命题是极为慎重的,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难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考命题专家往往会在选题材、编题干、设选项、定标准等方面,巧设各种暗示,引导考生正确作答。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审清题干要求,巧用题中暗示,可以帮助考生阅读、分析、理解,有助于准确答题。根据最近几年高考题干的设计,我把它分为三种类型:(1)某一位置;(2)全文分析;(3)概括说明。“某一位置”指的就是题目对文章中的某一个词语、句子进行设题,主要涉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  相似文献   

17.
历年的高考,都十分注意对考生的词汇积累和使用的考查,在1994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语文科说明》总共31个条目中,涉及到词语运用的竟达16条之多.对考生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并且贯穿于整个考查系统(包括基顾知识、阅读、写作三大块)中.从近年高考试卷看,牵涉到词语运用的考查题目都占有绝对多的比例.由此可见高考语文测试的重心仍是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加强词语学习,正确使用词语,也应是高考备考的要点.下面就词语运用谈几点看法:一、词语运用受语义的限制词语表述某种概念,词义具有概括性,词与词的组合搭配要受客观存在与生活事实的制约.如果词语选用不当,则会“辞不达意”,甚至自相矛盾,不能取得积极的表达效果.〔例1〕根据下面说明,完成文后两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①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②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1994年高考题)解答本题的焦点是“预聘”的语义,“预聘”  相似文献   

18.
善意的谎言     
白云 《辽宁教育》2008,(3):32-32
期末考试,我被派往外校监考。二年级语文测试的考场上。孩子们在认真紧张地答题。忽然,一只小手举起来。我走过去询问:“什么事?”胖胖的小男生说:“老师.这个字我不认识。”他的手指着一道生字加减法题:“眨”字去掉偏旁“目”.剩“乏”字。然后再组词。卷纸上“乏”字后面的括号空着,显然,小男孩不认识这个字,无法组词。  相似文献   

19.
[文题] 题目:给__ 的一封信要求:开放思维,自定内容,巧选角度,完成文题,写一封不少于600字的信,表达方式不限。[题解] 这个命题考查学生的书信写作能力,采用了半命题的形式。练习写书信,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考生理当不陌生。但是本题却给出了一定的“要求”——“开放思维,自定内容,巧选角度……表示方式不限”。“要求”明确具体,有明显的限  相似文献   

20.
一、作文题目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二、试题解说这是一道体现人文关怀、选材空间开放、便于抒写真情实感的宽泛式的命题作文。命题只是一个词,无任何提示语或导语,也没有任何引出命题的材料,仅仅是题目加上要求,而且这个要求也只是针对字数而言的。文题的限制少,选材的覆盖面广,因此,只要对“牵挂”的含义理解正确,考生都应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牵挂”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它不仅是怀念、思念,更是一种对人、事、物有所担心的挂念。这一命题比较贴近考生的生活和心理。因此,考生在审题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也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