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应在教和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无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惫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孙凤鸣 《成才之路》2011,(2):18-I0013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师自身要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事实上,课堂上的学生“插嘴”足以证明了他们已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投入了积极思维,这比那些瞪着眼睛看老师,张着嘴巴等知识的学生要好得多.教师要真正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正>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化学的教育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而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因此必须通过一个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开展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证明,通过科学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和实验来完成.翻转课堂改革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随着这一教学模式的变化,教与学的多个环节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教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追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心理学研究表明:素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只有通过主体的参与和内化,才能转变为素质。因此,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愉快地接受知识,获取发展。一、情感陶冶,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  相似文献   

7.
蔺文玺 《考试周刊》2013,(44):71-71
<正>"老师,假如每一节课都像做游戏一样,让我们能在玩中学到知识,那该多好呀。"是啊,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如何,人们总是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尤其小学生,总喜欢在活动中获取知识,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地应用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呢?1.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当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沉重的负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无意注意又受兴趣的影响。在游戏中,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使  相似文献   

8.
由感知到内化,是一个不断积淀叠加的过程,积淀叠加到一定的量就会形成一个质的飞越,这一由量到质的蜕变,便是由感知到内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蜕变升华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方法,让学生产生积淀的意识,领悟由感知到内化的趣味和意义.本文以《秋姑娘的信》这篇文章为阐述依据,重点来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由对内容的感知到内化. 一、引导学生阐述先验,提高其参与热情 一切知识最原始的结构都是以生活作为形成的源头的.而存在在生活当中的学生在没学习已成为系统性知识之前,就已经接触了知识的原形,并在内心形成一种有着自我标识的见解和认识,这就是所谓的先验.由于先验是通过主观认知形成的,所以势必会与知识正确的表现形式差之毫厘,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地颠覆学生内心形成的这种不正确的先验,或使其趋于完善.那么颠覆和完善的前提是引导学生进行先验阐述,在阐述的过程中,学生会热情高涨,并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独特认知分享出来,这对以后内容讲解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做了有效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恰当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真正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探究式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本文通过课堂上的一个同学关于"小虫在几何体上的爬行问题"令老师感到十分意外的正确解法,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怀疑真理,面对困难,勇于自主探究,让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去,使课堂成为教师指导下共同探究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紧张心理,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想让几十人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老师只有用心去经营,倾注全部的师爱,关心帮助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和传授的知识.这样教师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激发了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有十余年了,十多年中,我一直在努力地做着几件事:如何成为一名让学生喜爱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快、更主动愉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如何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身心……慢慢地我发现,做一名好教师,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是通过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除了要进行知识方面的学习外,还要与老师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投入学习,乐于学习。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平等、轻松、愉快的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学生会自觉地改进学习方法,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学习,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常听到学生对我说这样的话:"老师,生物好有趣!""老师,这堂课过得好快哦!"这是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最好的评价。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努力让学生"喜欢我的课,爱上生物课"一直是我多年追求的目标。通过多年的努力实践探索,我在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就如何让学生爱上生  相似文献   

15.
在“活动”中学习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要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中,我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例如:在讲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较时,学生4人一组,每组有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还有一个大一些与一个小一些的圆柱和一盆带红颜色的水。每一组同学都拿起圆锥和那3个圆柱,比一比高和底面的圆直径的大小。然后,学生把圆锥装满水倒在自己选择的圆柱里,只许倒3次,看看有怎样的情况。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倒3次刚好倒满圆柱。这堂课,我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探索知识,同学们都感到很愉快、很自豪。我想: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应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是方法。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满足他们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理,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说,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精心地设计细节、科学地处理教学细节上.笔者有幸在浙江省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中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陈彤执教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课中,陈彤老师以他那精湛的教学功力给与会的听课者展示了一节精彩的科学课,许多教师都为陈彤老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所折服,学生也在教师艺术式的组织下愉快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课后,笔者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也上过这一课,为什么我上得不成功呢?反思自己上课的经历,细细回味着陈老师的这节课,在寻找自己与陈老师之间的差距时,"细节"一词出现在笔者的脑海中.显然,陈老师的成功与他深厚的教学功力是分不开的,细节的成功处理是这堂课的精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表明,素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只有通过主体的参与和内化,才能转变为素质,特级教师朱乐平在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愉快地学习知识、获得发展,作出了精彩的展示.现摘录其中的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将知识"复制"给学生的过程,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在经历了观察、比较、猜测、推理、验证、交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之后,不断将数学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主体,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教学中合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愉快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评析】本课教学的片断,充分揭示了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通过循序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进行解答,动口表述解题过程等,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