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教学的根本目标。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在教《圆的认识》时,我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始终把聋生作为主体,努力使聋生由外部刺激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过程性目标的要求.章建跃老师也曾说过: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一反应”训练,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集中表现.充分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过程性目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需把握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提高素质的过程 ,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因此 ,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以学生为本 ,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首要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建构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教育需把握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提高素质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本,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首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建构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 Didaktik)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德国的K.沙勒和K.H.舍费尔提出了侧重研究师生间交往的教学论思想,并与其他一些教学论专家一起把这种思想系统化为交往教学论。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交往缺失与阻隔、学生非主体等状况提出来的,对传统教学模  相似文献   

6.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 Didaktik)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的侧重探讨师生关系的教学论思想。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指导、启发和传授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没有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的,也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是发展的根据.教师的“教”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教”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摆脱“以教师为主”的“外因论”思想,尽量创造条件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1.教学设计反映教师“导”与学生“学”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及课堂管理等因素组成。其中,教学过程是课时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学过程的组构反映教学观念的转变,应围绕着如何使学生由学懂、学会,转变为会学这一目标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要很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一教学基本原则,充分反映了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情感来构建知识结构的互动过程。首要一点就是必须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民主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其民主态度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应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怀着真诚的爱和尊重,乐观地看待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自身积极追求的目标,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认识世界并完善自己品性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自开展以来,以其特有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新,也引起了一场新的教学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在教师对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上,其中对“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的认识,是“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标引学法”追求的是正是“授之以渔”。该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法指导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学生自学为主体,以听、说、读、写、演等多样形式的训练为手段,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其教学目标有认识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等。如《卖油翁》要求学生掌握“矜、释、睨、圃、颔、沥”几个实词的意义,“以、尔、然、乎”几个虚词的用法;“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几个句子的翻译;并熟读成诵(以上为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潘兰珍 《广西教育》2006,(6A):28-29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为学生的需要而教”。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们在思想上正逐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还是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把自己的想法、需要,当作学生的想法、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力求使学生的学习能真正有效。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具体教学讨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其中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是能否打破长期以来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为了实现以创新能力为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关系及课堂环境。比如在讲授重力时.我对同学们说:干百年来,“苹果”不知“落地”多少次了.而人们只看到“苹果落地”就可以吃了(同学们笑),但牛顿却独具慧眼看到了“重力”.并由此推广到宇宙间的万有引力(这难道不是一种创新吗?),再介绍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引力定律推导出了海王星的运行轨道.并导致海王星的发现。这样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及知识的力量所在.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激情。  相似文献   

14.
吴洪明 《江苏教育》2001,(17):37-38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才有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得发展。因此,教师坚持以学而教、以学论教,实现由教学向学教的转变,这是“学为主体”的最好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认识分数”是小学阶段认识分数的开始。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图形或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结合具体情境”既是教学时需要把握的目标.也指明了学生认识分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振 《中学文科》2006,(12):42-42
一、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1.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地摒弃以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强调了教学的中心:学生这一主体。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一、“合作——达标”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合作——达标”教学模式,就是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有计划、有任务、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多项交流,获取认识.形成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把目标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科学地结合起来,在目标教学的框架中渗透合作学习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实施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整合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资源、技术支持等的理解存在偏差。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应把信息技术这一工具的运用“物化”为一种思想理念,抓住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这个整合的关键,利用探索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整合策略,通过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加强师资培训、调整相关机构职能等基本过程实现整合。  相似文献   

19.
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三生”。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抑或二者都为主客体,这是迄今为止尚有争论的问题。钱老师有自己的观点:”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有其两重性,是互为主客体的。但是,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最终是以学生的认识岁归宿的,因此在确认谁是主体的时候,主要应该把目光投向学生,即确认学生是具有主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成为学生、教师、课程、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等因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我们按照这一思想及当前教改的方向,构思了“比和比例”这节概念复习课,经过实践效果较好。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试图体观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教师教法结构这“三要素”。具体来讲: 1.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我们划定了一定的目标(详见教案中的教学目的要求,即:附件一)。这些目标则通过指导教学——系统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