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概念系统。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经归纳的反映事物本质的隐喻表达方式。这些隐喻概念构成了我们日常思维和行动的基础,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隐喻概念具有系统性和突显性的特征。隐喻概念还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认知的影响,体现出民族的道德、价值等概念和特征。因此隐喻概念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特殊性,折射出特定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的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通过汉英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从认知的角度对比探讨了两种文化认知和建构时间的途径和方式。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畅 《考试周刊》2009,(41):30-32
时间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知的。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的。通过对比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两个民族认知中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醋”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还是人们认知心理和民族文化的折射。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汉语“醋”的隐喻认知系统,并探讨该系统与醋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宋代词人常借助落花、流水、风雨、云烟等意象表达愁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宋词咏"愁"的隐喻,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大类概念隐喻。这些隐喻概念以我们的经验为基础,验证了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和系统性,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化隐喻是一种研究具体国家/民族文化的有力工具。文化隐喻法有其完整的概念体系,文化隐喻法在文化研究中的优势在于方法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和视角的多维。文化隐喻能够动态地关注国家或民族文化自相矛盾的本质和内部的价值观差异,扩展和深化对文化复杂本质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英汉经济语篇中的事件结构隐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运行及其发展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经济领域里的抽象概念往往可通过隐喻概念来再现。通过对英汉经济报道语篇中大量实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对比了常见的四种事件结构隐喻。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间存有的共性,同时也看到,受自身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隐喻概念系统的运作中也有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本体性的文化意象单位,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истина"(真理)是文化主体哲学心智和民族文化心智的思想逻辑自然展现,同该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乃至自然观、哲学观密切关联。俄罗斯民族中"истина"这一文化概念的鲜明特点是,一方面它既有显著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在由事实性判断转进为事实性评价过程中,又会通过隐喻映射在民族认知中被概念化为丰富多样的主观意念事物,并借此概念隐喻形式塑造出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意象、传递出丰富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信息。本文首先对这一文化概念特有的客观实在性加以分析,进而重点从格式塔解读和联动隐喻两个方面着手,对该文化概念的概念隐喻问题展开讨论,借此深入考察和揭示包蕴于该文化概念的人文道统、道德伦理和社会精神理想等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尹枫 《文教资料》2009,(33):38-3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擅于抒情的宋词中描写“愁”的诗句来解读宋词中“愁”的隐喻概念。这些隐喻一方面表明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另一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宋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由于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经历存在相同点,因此各民族间的词汇隐喻有着共性.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描述同一概念时,常常选用不同的事物作为词汇隐喻的取向,有一些词汇隐喻甚至只为某民族的语言所有而无法在其他语言里找到对应物.因此词汇隐喻在认知过程中还表现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民族文化特征的各个主要方面对词汇隐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国民性格及民族心理特征、宗教文化,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修辞学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概念本身很抽象,因此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表达。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爱情概念隐喻不胜枚举,但却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认知的“上”与up的空间隐喻意义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up)的空间隐喻在英汉语中使用广泛。“上”(up)主要被用来建构抽象概念:时间、方位、状态、社会地位、等级制度和价值、数量、品质、水平、情绪。这些概念都是生活中基本的、重要的抽象概念。英汉语有关“上”(up)的空间隐喻意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上和up大多都表示好的意义:时间早、状态好、地理上的重要性、价值高、数量大、地位和等级高、品质和水平高、情绪好等。空间隐喻也存在跨文化、跨语言的差异,其研究可丰富跨文化交际学、对比语言学。  相似文献   

13.
朱洁  曹丽英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117-11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人们对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了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思想的修辞手段,与身体经验紧密联系。笔者对汉语、英语中有关“吃”的概念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的角度对其做了讨论分析;通过阐述它们的体验特点,支持了隐喻具有体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死亡这一抽象概念,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概念隐喻为支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对"死亡"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寻找这种隐喻表达下的深层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语言策略和认知手段在广告语中被广泛运用。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中、英美体广告均常采用三个隐喻概念以及它们所衍生出的子隐喻概念,对比分析这些隐喻概念,可见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和认知工具的共性。解析广告语中隐喻的认知对广告语设计及隐喻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语言修辞手法,即语言使用现象。近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体现了人类的认知思维方式。F.Ungerer和H.J.Shmid认为它们是基于概念结构的相似性、相关性,从一个认知范畴向另一个认知范畴的映射,是人们认识、理解、表达另一事物的过程。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主要依照Lakoff的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的映射分类,试图对李清照诗词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分类和解读,以揭示出那些超人想象的诗词意象其实源于人类普通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8.
空间隐喻是始源域向目标域或其他认知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义或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虽然生活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但人们会使用相同的空间词汇来描述抽象概念。汉语中垂直性空间隐喻语言(上/下)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它们和英语有着非常一致的对应映射。汉语中的"上/下"是表达空间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对多义词,它们表达了时间、社会等级、主观优劣等隐喻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ncerns itself with "red"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ith a cognitive view so as to account for how red is used to indicate abstract concepts and verify the universality and cultural variation of red metaphor.  相似文献   

20.
许秀锋 《海外英语》2014,(19):256-257
In the study of metaphor, as a branch of the general cognitive science, cognitive linguistics has been walking forward at all tim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has gradually been paid on the metaphor study in the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and some domestic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research one after another, mainly through some daily expression, poetry, prose or novel to analyze and demonstrat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love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new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metaphor in poetry and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was included, and it gained some achievement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it breaks the confinition to everyday expression, literature, combing with classic and modern so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compare the love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o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