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公共修辞旨在回应修辞实践中的公共性问题,其主要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修辞目的,通过对文本或话语的策略性挖掘、表征、征用与转换,维护公共空间的协商性、批判性与对话性。社会舆论场域中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公共议题、公共话语、公共价值三个维度,相应地也就形成了公共修辞的三重内涵:一是公共议题的争议性呈现,即通过对事实的可见性生产,促使公共空间的问题与矛盾形成,以此激活公共空间的批判功能;二是公共话语的知识性建构,即在知识维度上构建出一种“介于之间”(in-between)的话语形式,其主要修辞策略是赋予事物认知以知识逻辑;三是公共价值的对话性倡导,即在文化维度上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与和解,从而建立公共空间理性交往的认同基础与共识基石。由于公共修辞的劝服或对话功能服务于公共利益取向,其主要“应用场景”是公共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2.
修辞化指汉语修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反映.这是汉语修辞史研究面临的一个理论探索话题.在汉语修辞史研究中,我们不仅要对汉语修辞的历史发展作出事实的描写,而且要对汉语修辞的历史发展作出理论的解释,探索汉语修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求汉语修辞发展的动因和机制.人们在修辞化的动因和机制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3.
语言蒙太奇是形象化的话语组合。它通过形象的创造和衔接组合,表现审美主体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是艺术语言形象创造、情感表现的具体运用。语言蒙太奇在不同的语体里,具有不同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修辞推理与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修辞所必然联系的双方即表达者与理解者总是追求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修辞的效果则在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中取得,并最终诉诸接受心理得以体现。接受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修辞表达,或者说,修辞表达要受接受心理的制约。“修辞推理”和“修辞话语形式建构”是接受心理制约修辞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用内容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对房地产广告文本进行解读,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初步解读房地产广告的话语特征,并重点揭示出在文化消费时代房地产广告话语在进行自我书写时所采用的具体修辞技巧:楼盘命名修辞、国际化修辞以及欲望叙事修辞。  相似文献   

6.
公共生活的建构离不开公共话语,公共话语实践帮助个体走向公共生活,使理性个体的主体性得以凸显,形塑包容、团结的公共生活,并推动民主、公正的制度生成。在学校中,公共话语的基本载体包括课程与教学、课外领域的各类活动以及学校的制度安排。促使学校课程与教学中师生双方充分对话、交流与探讨,举办演讲、辩论等更多元的活动以推进公共话语权的实现,积极建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推广公共话语的媒介工具,并在学校制度中保障个体的言论自由与公共话语渠道,推动师生参与民主管理,以建构更为广阔的学校公共生活,培养学生的公民德性。  相似文献   

7.
话本小说借助道德修辞教育民众,其道德修辞呈现为三种话语类型:基于道德标准的人物和事件议论句;用于道德指导的格言俗语引用式祈使句;富于道德内涵的故事陈述句.文化来源的复杂性,导致这三种话语类型语义的一致或冲突.  相似文献   

8.
交际主体在每一个话轮中只能选择单一话语角色来建构话语,话语角色定位得体对言语交际有着重要的修辞价值,能确定表达主体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能避免接受主体中断交际,能使交际主体间的情感距离适宜、能避开或缓冲与接受主体的矛盾,是言语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重话语内容而忽视话语角色定位,表达主体在话语建构前必须根据语境对话语角色进行适切的定位,才能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商务英语信函作为对外经贸活动的重要媒介,其本质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不可避免地烙上西方修辞的印记。西方修辞学通过挖掘语言的象征力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著名修辞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大修辞策略即诉诸理性、诉诸人格、诉诸情感,这对于建构与优化商务英语信函话语起着重要的作用。三种诉诸手段在各种类型的商务英语信函撰写中缺一不可,三者相互交织,各有侧重,这就要求写信者在准确地分析特定修辞形势和修辞受众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修辞策略,有效地提升商务英语信函话语的表达效果,才能更好地扩大潜在商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修辞话语建构双重运作:陌生化和熟知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修辞话语建构是两个认知系统中的双重运作 ,即 :通过修辞认知 ,“变熟悉为陌生” ;通过概念认知 ,“变陌生为熟悉”。前者进入修辞配价关系 ,以审美自由敞开话语主体的感觉系统 ;后者进入语法配价关系 ,以有限的认知模式解读无限丰富的世界。二者不能采取相反的运作路向。  相似文献   

11.
论话题相关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自然资源衔接和话题推进都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但话题相关对衔接和话题推进具有宏观上的统领和限制作用,是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黄茜然 《海外英语》2014,(13):246-247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views of the defini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it’s a research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by scholars with a variety of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affiliations,coming from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to answer a variety of question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 branch of Discourse Analysis;this paper introduces its development,guidance theory and approach of it.As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is the extension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duction and main theories of it.At last,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13.
个人叙事方式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女性自我话语权威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女性文学从五四时期开始,其个人叙事文本经历了从简单明了的日记体到复杂多姿的“私人”自传体的流变,这一进程中反映出女性文学对自我话语权威逐步建构的历史行程。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教师的课堂话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更是教师构建各种课堂形态的言说方式。本文从后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教师个体话语的涵义,并对教师个体话语空间培植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语言学中新兴发展的学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人们设计的符号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隐喻(metaphor)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隐喻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把认知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使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成为可能。本文以分析CDA中的隐喻现象为基点,旨在探讨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的可行性与优势;发掘大众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呼吁读者以批评的眼光阅读此类语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以微信、微博和新闻网站三大媒体平台报道的相关新闻为研究对象,探究公共话语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内容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公众形象比较负面,并呈现出职业道德低、工作内容技术含量低、个人品质差的"二低一差"特点;社会形象呈现出职业待遇低、学历低、社会地位低的"三低"特点。与中小学教师相比,网络媒介中幼儿园教师形象特征的描述更为负面、具体、多维且充满情绪化。幼儿园教师公众形象的道德特征突出,专业特征则模糊脆弱。话语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媒体通过话语的标题主题结构、内容主题结构、措辞和隐含词义以及语境等的运用来构建公众形象,工于幼儿园教师负面形象的塑造而不是正面形象的构建。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对比分析表明,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和公众评论基本一致,可见媒体对公众认知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网络媒体对幼儿园教师形象进行负面塑造主要源于网络媒体框架定位的负面单一;报道的"短快式"操作;标签化和捆绑式报道。为有效改善公共话语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应增强新闻媒体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着力加强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形象的正面塑造;应积极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利用专业组织的力量主动塑造和维护幼儿园教师的正面形象;应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使其能够理性地看待负面新闻报道,坚持对幼儿园教师群体的正面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讯》是台湾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自诩“坚持可大可久的人道与人文关怀”,型塑兼济天下的性格.继承关怀现实、监督进谏传统,将人文关怀定在文化建设、社会民生和文明建设,开辟学院、民间知识分子可资议论的“公共论域”,依托专题策划、社论、编辑室报告、“人文关怀”等栏目展开,塑造温柔敦厚、渐进节制风格;它的文化建设为“大文化”,形成虚实结合、民间立场与关注社会,进行力所能及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特点。办刊转向后,“公共论域”趋于消解。  相似文献   

18.
私人与公共:两种关系的混合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华北乡村观察说明,村民在规则认同方面,有别于西方的区分性结构,他们将公共关系规则和私人关系规则混合使用,其特点是,既可以通过公共关系谋取私人利益,也可以通过私人关系追求公共目标。这一现实,继续了传统乡村庇护关系结构的某些功能,但有所变化:相对于传统庇护关系在信息传递上的个人性,新庇护关系可以是广泛的、公开的、大众动员式的。但是这种关系往往短暂、松散、易变,跟随具体的事件和利益而变动,其冲突既有价值分歧含义,也有分利竞争含义。它的信息传递既有个人性渠道,也有公共性渠道;它的群体边缘无稳定明显的界限,其他个人可以无排斥性的进入;它并非明显的金字塔不对等结构,而是以一个小团体为核心的、边缘不明、身份对等、无强制性权利义务的松散布局;它并非是单一的、以人为基础的权威认同,不限制广泛的利益表达,但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化稳定结构。这些特征,显示西村社会关系既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庇护关系,也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现代公共关系,而是这两种关系的混合变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都在这一混合关系中得到处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现状的简要分析,认为当今知识分子应该关注处于社会最边缘的阶层,帮助他们在公共话语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站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者的立场上,倡导多元,尊重差异,为营造中国的公共空间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章首先根据语篇分析理论提出语篇翻译的实质是以原试图传递的信息为主线,习可能完整地、准确地表达作的思想意图。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在主题、连贯、统一等方面对翻译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章最后提出语篇翻译仍是以“信”为本,只是追求“信”的手段和策略以及判别标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