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英语中“等等”词、词组用法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英语中“等等”同义词、词组的语体和指代意义,把有关词和词组的用法异同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将其分为可指代人的、可指代事物的、可指代人或物三类。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杂记     
“这”的附加义指代指示代词“这”常用来指示较近的人或事物 ,与“那”相对 ,这是它的最基本用法。“这”发挥指代作用时 ,在其基本用法的基础上 ,由于语境的作用常常被赋予一些附加的指代意义。本文就是讨论这种指代中的附加意义。考察起来 ,“这”在不同的语境中 ,有增添强调附加义的、有增添承接附加义的、有增添时限附加义的、有增添游移附加义的、有增添复指附加义的 ,下面分五个方面———(一 )强调性指代、(二 )承接性指代、(三 )时限性指代、(四 )游移性指代、(五 )复指性指代———来讨论。(一 )强调性指代。“这”在句中除了起一…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服装衣着的名词来表示某一特定事物,如用“裙衩”指代女子;“纨绔”指代富豪家吃喝玩乐的子弟;“勒紧裤带”过日子意味着节衣缩食;“囊中羞涩”暗指贫穷等等。类似的用法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4.
“其”,是《诗经》中用得最多、用法最复杂的虚词之一。前人为它作的训释也很多,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就搜集了十六条(未见于《诗》的用法不计在内)。然综观全《诗》,条分缕析,别异求同,“其”的主要用法不外乎三种:指代词,结构助词,语气词。作为指代词,“其”的指代范围较广。一般说来,只要是处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外的第三者地位,人、物、事都可以用“其”指代。“其”在句中经常处于表领属的地位,充当定语。如  相似文献   

5.
高中文言文应试指要(五)胡加奇虚词篇本篇包括:代词指代内容和用法判断;副词、介词、连词、复音虚词意义和用法比较。-、代词指代内容和用法判断【测试例题】1.“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A.“屡被谴黜”,“乡党以为贬议”B.“寿独不为之屈”,...  相似文献   

6.
重庆方言中的疑问词“哪个”在实际语言活动中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事物,相当于普通话中“哪个”和“谁”两个疑问代词的用法.本文将重庆方言中的“哪个”与普通话的“哪个”和“谁”比较,以总结出重庆方言的“哪个”用法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7.
“it”一词无论是发音还是构成都十分简单,但其用法却变化多端,而且其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文章从它的指代用法和非指代用法入手,分析了it在各个语境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及所充当的不同句子成份。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虚指的“他”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虚指用法,它出现在动词后,但既无指代作用,又不是动词的宾语,同常见的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旁指代词“他”的用法很不相同。通过对“他”的主要用法的历时考察,我们看到,虚指的“他”在唐代产生,它与第三人称代词“他”都是由旁指代词“他”演变而来。“他”的虚化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他”原本是旁指代词,就词汇意义而言,旁指代词本身有淡化作用;二是由于唐代“他+N”结构的影响,因为后面N的存在,使“他”在表意上成为一个可以忽略的成分,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他”开始虚化。  相似文献   

9.
“见”字的指代性副词用法,是由吕叔湘先生在四十年代发表的《见字之指代作用》一文中最早提出的。这种处在动词之前的“见”字,是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对象,称其为“指代性副词”,是符合古汉语语言实际的。这类“初起于汉,盛行于魏晋”的起指代作用的“见”字,在古籍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它既可以指代第一、第二人称,也可以指代第三人称;既可以指代单  相似文献   

10.
何必添足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他”与“她”各司其职,分指男女两性,“他”用于指代男性,“她”用于指代女性。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他”有其特殊性,除了指代男性外,还指通性,即它可以兼指男女两性。第三人称代词这种用法,是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已为大家熟知并运用。用“他们”指夫妻俩,绝不会有人误解为两个人都是男性。同样,“一个人,当他取得成绩的时候,绝不要骄傲”一句中的“他”也没有人认为它专指男性,但是有些人却不肯遵守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规范,非要采用“他”与“她”联用的形式,以表示他笔下的第三人称代词所指范围…  相似文献   

11.
“谁”非疑问用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不表疑问的指代用法可分为七类,从语用、语法的角度对之进行阐析,有利于人们对“谁”的活用用法作一个全面了解,以便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中,this,these,that,those都是代词,叫做指示代词。现将它们的用法总结如下:1.this指代较近的一个人或物,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指代较近的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蒲县方言城关话的指示代词作了全面描写。蒲县方言的近指代词“这”、远指代词“兀”各有三种读音,它们一般较少单用,要和其它量词、数量词结合为词组来表示指代,除可指人、指事物外,还可以指处所、时间、程度或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相”有充当人称代词,指代“你、我、他”的用法。这种用法,不仅古代汉语中有,现代汉语中也有。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中的“相见”和“相识”的“相”,指代第一人称“我”,而且都是前置宾语。“儿童相见不相识”,可译  相似文献   

15.
“这一点”究竟指什么──《事事关心》第十段结构分析雷康平初中语文对“词语的指代”颇为重视,代词的指代对象常常作为各种语文考试的一个内容,因为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对代词的功能、用法的掌握水平,更能反映出学生对整个语段内容、语境的理解水平。代词有“近指”和“...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this,these,that,those被称作指示代词。现将它们的用法总结如下:1.this指代较近的一个人或物,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指代较  相似文献   

17.
“所”字是古汉语中用法复杂、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虚词。本文探讨了虚词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关于“所”字的代词用法:“所”字是一个泛指性的代词,可以指代人、事物、处所等,表示行为的对象或与行为有关的原因方式处所等。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中,“相”的用法十分丰富。本文所讨论的“相3”,是“相”的一个常见用法,即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具有指代作用。本文认为,这个意义上的“相”是代词,而不是副词。  相似文献   

19.
“it”一词无论是发音还是构成都十分简单,但其用法却变化多端,而且其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文章从它的指代用法和非指代用法入手,分析了it在各个语境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及所充当的不同句子成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从语言功能和语言发展的角度,分析近指代词“之”、“者”、“这”的语言变化。上古近指代词“之”在文言文中逐渐消失,而它在口语中仍然存在并发展着。由于“之”、“者”、“这”的语言功能的不断扩大,在口语中最终完全代替了近指代词:“是”,“此”、“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