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拜读过王老师的教学感言:一个优秀的语教师,必须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即人性、灵性、活性、诗性。我从《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中真正感悟到了如他所说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下面就结合这课的教学片断进行赏析,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2.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本期我们隆重推出有关这篇课文的教学文章,展示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的精彩课堂教学艺术片断和优秀青年教师王自文的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老、中、青三代教师以他们精湛的教学技巧对同一文本进行不同的演绎,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新理念、新课程进行具体的诠释。透过他们的教学,我们领略到母语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这是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广西南宁2007“绿城之春”全国小语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慈母情深》一课。上课伊始,在析解课题《慈母情深》时,王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深”的含义,读出“深”的情感;初读课文时,注意让学生对“龟裂”中“龟”字的读音和词义进行正音和辨义;学习“攥”字时,除了注意引导学生辨析其繁难的字形外。还让学生在手心以指书写,而后将手“攥”紧,以悟其义。  相似文献   

4.
读是语文教学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语文阅读教学追求"入情入境",其实就是通过读帮助学生把输入大脑的文字转化为有图像、有声音、有温度、有活力的情景,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切身的领悟。因此,指导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效益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听了江苏省南通市海安中心小学周树群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一课,笔者对此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6.
于永正:在导读中关注生命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书读了一半。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而且……)师:看黑板,这就是二、三、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  相似文献   

7.
王崧舟老师主张用“语文意识”来统摄文本的细读。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用朱自清的话说,就是“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现就以王老师的《慈母情深》为例,谈谈如何渗透语文意识,在重点词句上多走几个来回,多搞几次“摩擦”,品出一些语言文字的真“味”。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开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读课题或初读课文后质疑,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但当学生将思考的问题交流以后,教师往往既不作梳理、整合,也不明确重点,以引发更深入的思维活动,而是一句话打发学生:“同学们都提得很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张继铸就了新的诗魂——钟声寄愁,那王崧舟老师就在这节课上把这一诗魂深深注入了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对诗人,对诗情,对这悠远的"钟声"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一、用独特的解读,巧妙整合课堂《孔子游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单元)这篇课文从写景入手,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泗水河边的游玩中,由水引发一系列思考,借以教化弟子……王崧舟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从“老师”这样一个角色,看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于是,这一主题的高格决定了这堂课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枫桥夜泊》一课,教者站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用语文的方式挥洒着经典的魅力,抒发着文化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语文意识,就是要关注文章到底是怎么说的,即关注文章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只有关注“怎么说”,才能准确把握“说什么”。我们语文教学就是要聚焦于“怎么说”,以培养语文意识为自己的天职,并以此为起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诗意语文,是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追求的教学境界。他的经典之作《二泉映月》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一次精彩演绎。在主体教学中,王老师抓住“坎坷”一词,披文人情,品词析句,涵泳意蕴,使课堂真情流淌,生命涌动,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4.
诗意语文,是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追求的教学境界。他的经典之作《二泉映月》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一次精彩演绎。在主体教学中,王老师抓住“坎坷”一词,披文人情,品词析句,涵泳意蕴,使课堂真情流淌,生命涌动,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林爱娟老师执教的《一面五星红旗》一课,不禁为其“朴实中流淌美丽,简洁中演绎精彩”的课堂艺术所折服。她的课没有激昂的表演,有的只是顺势点拨,俯下身来与学生心灵交汇的本色阅读与探究。  相似文献   

16.
《赶海》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笔者紧扣“语气词”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同学们,你们读词语就读得这么有趣了,那赶海肯定就更有趣了。“我”和舅舅来到海边,会看到什么,又会听到什么呢?(让学生充分发言)  相似文献   

17.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用最平淡的语言述说最丰富的情感,王崧舟老师执教本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写作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细细梳理,王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三次练笔,正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层层推进,丰厚了文本,激发了想象,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使学生对文本特点的领悟水到渠成。情感体验,在想象中刻骨铭心第一次练笔:师:在千万棵树中遇见这样一棵树,在千万只鸟儿中遇见这样一只鸟儿,这棵树、这只鸟儿长什么模样?写的时候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  相似文献   

18.
这是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一节展示课。上课伊始.盛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词与诗的不同,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接着.让学生把词读通读顺.再依据书本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词意串联起来:最后,通过扩展想象把词读“胖”,又通过概括提炼把词读“瘦”。就在这由“胖”到“瘦”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词意境的理解和体味。阅读这一教例.将会给我们的诗词教学扣‘开一扇新的视窗。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最卓越的智慧,它可以呈现博大宏阔的自然画面,展示动人心弦的社会场景,表现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传递纯洁质朴的人间真情,揭示意味深长的人伦事理。因而,语文确实是一种美,一种与民族同在的美、与生活同步的美、与文化同行的美。这种美是最悠远的美、最绵长的美、最富魅力的美、最耐人寻味的美。有鉴于此,语文教学不应纯粹从工具视角教学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0.
我多次听过《黄河的主人》这一课的教学。发现执教者不约而同地把“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作为主问题,通过“感受黄河的惊骇、体会筏子的危险、体验乘客的从容、领略艄公的风采”来证明:艄公之所以成为黄河的主人,是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