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醇美语文     
正辩题一:什么是"醇美语文"?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今天的主题很明确,是醇美语文,我们关注的是语文教学研究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先请两位上课的老师,叶校长和小宋老师来谈谈,是如何诠释醇美语文的。叶燕芬(浙江省绍兴市蕺山中心小学):醇美语文是我们学校语文组为了弘扬绍兴越乡文化的语文特色,和传承学校前身——蕺山书院文化精髓的需要提出来的。是我们蕺山市中心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看,悠久的学校发展史,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蕺山中心小学特有的文化积淀,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学校的历史自南宋乾道年间蕺山相韩旧塾发韧,经明代的证人书院,清代的蕺山书院,辗转递嬗,弦歌相继,在蕺山南麓立校,至今已历八个世纪之久。此处人才辈出,历数百年不衰。早在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理学大师韩度曾经在这  相似文献   

3.
许学刚 《教育史研究》2010,(1):26-27,33
晚明教育家刘宗周开创蕺山学派,建立了以“慎独”为宗旨的儒学思想体系。越中“慎独”之风从蕺山书院而进学堂,经百年传承,逐渐成为绍兴师范学校养成学生人格理想的宗旨。从鲁迅先生担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开始,到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教育家董秋芳,再到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绍兴文理学院历任校长皆提倡“慎独”。其中,被誉为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两次来校演讲,均以“慎独”切入,并融入现代师范教育的办学理念,对绍兴师范“慎独”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培育大学精神,应当倡导“慎独”精神,并在传承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绍兴是越国的古城,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奋发图强的精神根植人心.历史上,越王勾践为了洗雪耻辱,提出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性口号,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抓住了教育,抓住了培养人这个环节.从那时起,越国人就懂得走重教兴学、富民强国的发展之路,尤其是面对逆境和困难,常常能屡建奇功.两千多年来,绍兴的稽山书院、蕺山书院、阳明书院等虽几经沧桑,但旧址尚在,是过去绍兴城区优质教育辉煌的实证.在近代,绍兴城内,绍郡中西学堂(绍兴一中)、私立越材中学(今建功中学)、私立明道女学堂(今北海小学)、成章女校(今成章小学)等百所老校,是绍兴优质教育薪火相传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齐芳 《文教资料》2012,(9):126-127
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九年,蒋士铨历任蕺山书院、崇文书院和安定书院山长。在这九年的教授生涯中,蒋士铨将大半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书院,悉心教导生徒,培植后进,与生徒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杭州崇文书院训士七则》和一些诗文作品中,有其独特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史可法壮烈殉国经过的叙述,颂扬了史可法坚守民族气节,慷慨就义的崇高品质.《梅花岭记》的作者全祖望,字谢山,又字绍衣,清代(1705—1755)鄞县(现在浙江鄞县)人.幼年即知书,十六岁应乡试,甚为当时名作家查初白所推重,后来深受铜城派大师方苞的赏识.乾隆元年进士,任庶吉士,因开罪当道,竟自归田.先后任绍兴蕺山书院和广东端溪书院山长,从游甚众.  相似文献   

7.
全祖望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史学家,而且是我国清代有名的书院教育家。他除了主讲甬上蕺山和肇庆端溪两书院外(有的志书记载他还主讲了安庆敬敷书院),还大力创办和恢复了一些地方书院。《鲒埼亭集》中提及与全氏教育活动有关的书院有二三十所,由他为之作记的有二十余所,其中有些是他创办和重建的(《外编·诸书院记》)。  相似文献   

8.
章以东林学与刘蕺山为个案,分疏辨析了晚明理学从本体到工夫的创造性转化,指出东林学与刘蕺山对王学未流的反动,别开生面,以其生命践履收拾住了理学和放荡在明末理学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别有一功。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96-100
广州书院文化是广府传统教育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发源于南宋晚期,以广州范围内出现第一间略具规模的书院——禺山书院为标志;逐渐形成于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以正德十二年陈献章入祀云谷书院为肇端;清朝中晚期,受益于阮元督粤重振岭南文教之风以及学海堂、菊坡精舍的建立,广州书院文化步入繁盛期;清末随着"书院改学堂"的新政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广州书院文化由此走向衰落并逐渐凋零。  相似文献   

10.
四甲小学创建于1864年9月,前身"东渐书院",百年传承,底蕴深厚;学校毗邻四甲部队,受军营文化浸染,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10多年来,我们以"书院文化"、"军营文化"滋润与养育学校文化,确立了以"军旅"为主题、"亮剑"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内涵。同时我们学校也是一所拥有国防教育先进理念的学校,学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积极探索国防教育有效途径,立足基础,科技创新,形成了"以军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院教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代大学正结合西方住宿学院制进行书院制建设的尝试。书院精神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晶,其中"尊德行"的德育教育、"精思善疑"的求是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教育等教育性特点更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和灵魂。对古代书院精神的教育性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书院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进一步有利于当代大学书院制建设从中寻求启迪,汲取借鉴,形成重视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配备全方位指导的导师团队和构建师生融合的学术型社区等当代大学书院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从声望卓著的学界泰斗蔡元培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从热衷于政治而转向研究学术的梁启超到有志从事教育而转向政治革命的毛泽东,许多人都对已经被近代学校所取代的古代书院发生了兴趣,书院研究与学校教育改革成了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24年,陶行知等在一封聘梁启超为全国教育展览会书院教育组筹备委员的信中,强调指出:“书院教育制度及其精神,在今日尤为办教育者所应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书院复活现象之一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国学专门人才为主,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国学为己任,在承续传统书院精神、融合现代教育学制上有着成功的探索和不凡的贡献,被誉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的典范.文科研究生教育必然是基于文科自身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锡国专便类似...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坐落于学山,创办于1905年,其前身为清代的"学山书院"。学山之于山,汇入人杰地灵之境,根植历史,文化塑魂。百年实小,百年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荣誉8项、省级荣誉20多项、市级荣誉40多项。自1985年以来,学校连续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和市文明单位标兵。学校现有48个班级,2345名学生,教职工167人。多年来,学校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学山"为核心点,形成了鲜明的办学品牌特色。一是学山文化品牌,形成了理念体系、实践路径、课程模式,即将汇集出版"学山之旅:  相似文献   

15.
郧阳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前身为郧山书院,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即1547年,迄今已有461年的历史)。学校在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确立了"传  相似文献   

16.
育英学校积极开发国学教育课程,以促进学生人格品性的养成,从而实现修身课程目标。2013年,气势恢宏、富蕴汉风的仿古建筑——育英学校"西翠国学书院"建成,标志着学校的国学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书院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面向全体师生,普及人文知识,提高国学素养,努力将"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点滴细微之处,并力图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脉源泉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谭静 《中国教师》2011,(6):25-26
2010年10月12—14日,教育家书院院长顾明远教授、副院长郭华教授带领书院兼职研究员赶赴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研活动,揭开了书院"学校诊断与改进"系列活动的第一篇章。"学校诊断与改进"系列活动是教育家书院的常规活动之一。书院依托自身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教育实践资源,针对兼职研究员所在学校及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诊断,全面考察、了解学校的优势、特色和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诊断和改进报告,反馈给学校并提交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以支持和引导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经过长期、系列的"学校诊断与改进"活动,书院将收集大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年段学校诊断案例,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改进的理论模型,为更多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陈建功     
陈建功,字业成,1893年生于浙江绍兴.他从小聪颖好学,先后考入了绍兴有名的蕺山书院和绍兴府中学堂求学,后者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执教的地方.1913年从杭州的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意气风发的陈建功为了以科学富国强民,选择东渡日本深造的道路.几年后满载学习成果回到祖国任教.教学之余,他全力钻研数学,并指导着一个数学兴趣小组.1920年陈建功再度赴日,开始了近代数学的研究.回国后任国立武昌大学数学系教授,从此也开始了他的大学教学生涯.1926年,陈建功第三次东渡,考入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藤原松三郎先生指导他专攻三角级数论.…  相似文献   

19.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延绵千年,为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有书院办学历史底蕴的现代化学校,应当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精髓,传承书院办学精神,追求"德业并重,以德为先"的教育目标,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鼓励特色与创新融合,推动专业与科研引领,积极寻求传统与现代办学的有机结合,守正出新,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当今,利用古代书院之地、之名、之精神开展国学教育的机构和学校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国学教育书院化的倾向。但滥用书院之名开展国学教育在宗旨、方式和机制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社会上的国学书院要克服功利思想,更加规范化,充分发挥"书院是国学教育的形式,国学是书院教育的内容"的结构功能;中小学国学教育应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和做人的本领,发挥国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并在经典诵读之外强调践行书院精神;在一些大学,书院制是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国学研究院则致力于专门的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应在体制和目标上加以整合,通过开设国学通识教育科目和采用书院式研讨,将国学教育融汇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领域、全过程,并共同担负起为各级各类国学教育机构养成优良师资的责任,使大学真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