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浩  林颀 《少年科学》2009,(3):22-25
从图纸到武器 很早以前,人们就希望可以在水下航行。1578年,威廉·伯恩曾经设计过潜艇的草图。  相似文献   

2.
一看到这个题目,许多人也许会感到很奇怪。因为一般情况下,物体在地上行进的速度要比水下快。然而,潜艇却相反,在水下航行的速度要比在水面的航行速度快。这是为什么呢?潜艇在水面航行时影响航速的阻力一般有摩擦阻力、旋涡阻力、兴波阻力、艇体阻力和空气阻力。这五种阻力随着航速的增加而变大。潜艇在水下时就没有了空气阻力。由波浪造成的兴波阻力也会随着潜艇的下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水面惊涛骇浪时,水下可能风平浪静。这样,影响潜艇水下航速的阻力就只剩下摩擦阻力、旋涡阻力和艇体阻力。如果潜艇是以低速航行,其在水面所受到的阻力要…  相似文献   

3.
许多发明创造的理念都是在非常有趣、不知不觉间出现的,可以说是灵光乍现,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莱克是一位爱动脑筋的美国青年。他经过刻苦钻研后于1893年制造出了一艘形状古怪的小型潜艇。因为是靠压载物沉入海底和用轮子滚动在海底行进,所以这柜子形状的潜艇稳定性很不理想。虽然他进行了多次改进,但效果还是不明显。为了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莱克有一天邀了几个朋友到海滩野餐。酒足饭饱之后,年轻人举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没有电的时代,你能想象出"电"这个名词吗?在一个没有潜水艇的时代,你能想象出"潜水艇"是个什么东西,又有什么用吗?我觉得很多人都不能。然而,在潜水艇出现的25年前,在电被发现的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著作《海底两万里》中就有了关于潜水艇和电的大胆的想象。《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的是"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有人  相似文献   

5.
在电影《铁金刚勇破海底城》中,英国特工007詹姆斯·邦德开着一辆由跑车改装的可潜水汽车,直捣敌人的海底基地。如今,这一科幻情节梦想成真。在2008年的日内瓦车展上,人们看到了世界上首款可潜水的轿车。  相似文献   

6.
董顶芳 《下一代》2014,(11):40-40
看,这些是我设计的个性观光潜水艇!这些潜艇的外形采用仿真材料,有的做成海豚、有的做成螃蟹,有的做成小丑鱼……小朋友们驾乘这些个性潜艇来到了海底世界,与鱼虾为伴,在海底自由地嬉戏。你想不想也来参加?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1.通过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分享好书共读的收获。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3.初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活动准备1.收集学生阅读后自主出的有关《海底两万里》的考题。  相似文献   

8.
《海底总动员》作为一部充满幽默和探险因素的励志动画电影,还表现了对回归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期盼。影片描写了美轮美奂的、和谐的海洋世界,塑造了个性鲜明而生动美丽的海底动物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小丑鱼尼莫在遇险之后想回归海洋的强烈欲望,批判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恐怖与行为的丑陋。文章探析了该电影中所蕴含的生态审美观、生态整体观、生态回归观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等主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思维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建模活动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模的过程是思维与行为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建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主动建构实物与模型科学关联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的主动性;在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思考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有效性;在采用量化思考模式探寻科学原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姿态的测量和控制在水下航行器的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精确快速地获取姿态数据是对水下航行器进行稳定控制的前提。使用“惯导+DVL”组合导航模式获取水下航行体的姿态数据,基于LabVIEW开发了一套集测量与控制于一体的航行体实验系统。系统通过获取航行器的姿态数据,进行解算和上传,实时存储水下航行体的姿态数据并在系统界面进行3D动态显示。该系统测量误差小、响应灵敏、实用性强,是一个开放式的姿态测量和控制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可直观地演示水下航行体导航与姿态测量原理,同时用于控制算法的实验和研究,帮助学生理解航行体导航与控制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1.
声呐就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它是SONAR一词的译称(旧译为声呐),SONAR是Sound Navigationand Ranging(声音导航测距)的缩写。  相似文献   

12.
声呐就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它是SONAR一词的译称(旧译为声呐),SONAR是Sound Navigationand Ranging(声音导航测距)的缩写。  相似文献   

13.
背景搜索《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在菲伊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月的一天,一个叫兰姆逊的美国青年从夏威夷州火奴鲁鲁市出发,驾驶他的单人潜水艇去太平洋遨游。这一天蓝天如洗,大海风平浪静,令人心旷神怡。兰姆逊驾驶潜艇潜入海底,尽情地观赏美丽的海底景色。突然,在一块海底的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动静态障碍物环境下水下无人航行器避障与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改进人工势场算法。针对传统人工势场算法存在目标不可达和局部最小值问题,将水下无人航行器与期望目标之间的距离及障碍物之间的预计碰撞时间加入斥力势场函数,利用改进后的人工势场算法实现动静态障碍物环境下的避障与路径规划,保证水下无人航行器的航行安全。仿真结果表明,改进人工势场算法在两种环境下均可使水下无人航行器成功避障并到达目标点。通过仿真研究可提高学生独立开展工程问题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科幻巨著《海底两万里》,书里讲述了海底奇异大冒险的经历.从中,我得到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地理知识,了解了许多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沉船的历史等.尤其是潜水艇的储备和功能十分神奇,看了令我惊讶!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月,美国科学界选派了一名海洋地质学家、一名生物学家和一名化学家,乘坐著名的阿尔文号深潜器,考察太平洋中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底大裂谷。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必读》2014,(3):F0002-F0002
潜艇,也称“潜水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中某一深度进行机动作战的舰艇。其主要作用是: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摧毁敌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消灭运输舰船、破坏敌方交通线、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等。  相似文献   

19.
《特区教育》2009,(5):34-35
鱼雷是海战中使用的武器。现在的鱼雷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可以说是“水中导弹”。它的攻击目标主要是战舰和潜水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  相似文献   

20.
潜艇     
《红领巾》2013,(3):38-39
潜艇,又叫潜水艇。现代潜艇根据动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核动力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两种。在大海中,它可以下潜到水下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深度航行。潜艇凭借着良好的隐蔽性和极强的攻击性,成为了各海军强国的宠儿和骄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