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规律,首先需要研究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如要素律、阶段律以及环境影响律等,这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应遵循的依据。据此提出中小学校道德教育应遵循的规律,主要有:遵循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出教育要求,并注意教育要求的恰适性;注意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之间的关系;重视社会、家庭等外界环境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何所与何为:道德形成的基本依据、规律及德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产生有三个基本依据,社会规范、社会秩序和内在道德。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主体在社会秩序即法律和制度的整合作用下.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的过程。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物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说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四条基本规律:内化律、因素律、超越律和阶段律。据此,本文根据道德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目标要求,提出实施道德教育时所要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教育的接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道德接受机制。道德接受机制主要应包括接受的动力机制、目标机制、保障机制和环境机制,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道德接受活动,影响着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界认为,思想品德要素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每一要素在其结构中均有其确定的地位和作用,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道德需要、道德原则感知、理解、评价现实时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具有认识鉴别功能,能促使人积极接受道德教育,也可阻碍道德认识。是个体的  相似文献   

5.
心理防御机制作为一种自我心理保护的方式,在道德接受过程中广泛存在。否定、曲解、冷漠等是大学生在道德接受中进行心理防御的主要方式,这种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接受的发生和深化。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科学地把握道德文化信息的差异强度、信度及其与大学生原有的道德意识之间的交叉度,就可以有效地突破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防御,从而提高大学生对道德文化信息的接受水平,改善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道德知识内化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思想政治道德知识内化要遵循接收律、选择律、接受律和内化律。  相似文献   

7.
道德心理和谐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向个体微观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道德认知不同一、道德情感两极波动、道德行为依赖等道德心理不和谐状况分析,以及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与理论双重反思,提出大学生道德心理和谐教育要遵循三大原则,把道德知情交融、道德心与道德行为和谐、道德人格和谐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的有效过程是道德教育者传递道德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接受道德教育信息的统一。因此,学校道德教育要走出实效性低迷的现状,关键在于调整道德教育的研究视角,注重从接受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来改进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才能有效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的新思路,并提出了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注重接受主体“前在性”的道德接受心理倾向、道德接受心理障碍以及道德接受心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道德品质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道德教育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道德知识的讲授、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 ,三方面的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因此高校的道德教育必须是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道德教育。高校德育的这一根本特性 ,决定了它的管理机制必须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心理阻抗是影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过程中个体产生心理阻抗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道德接受主体道德价值取向的模糊、学校道德教育的错位与失误、大众传媒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弱化等。只有培养大学生自觉的道德社会化意识,帮助大学生进行道德心理调节,同时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实现途径的干预,才能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指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受教育者接受这种教育的威望和力量.从道德的信仰化倾向、学校道德教育过程的矛盾以及道德学习的心理规律等方面分析,理性的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是必要的.现代社会的权威认同方式以及人们对道德权威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现实因素.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权威要从道德教育主体权威、知识权威和环境权威等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3.
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道德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需要是人们对道德所具有的满足自我与社会的价值、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自觉遵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践履一定道德要求的心理倾向。道德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情感出发点,也是道德教育的内在驱动力。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道德需要,主要通过建立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注意学生情感与理性的结合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社会、学校和家长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片面强调道德灌输、道德教育内容脱离实际、道德教育目标过于空泛和道德教育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灌输教育机制和接受机制相结合,把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相结合,并建立完善、合理的道德教育考评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多地被认为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学校道德教育(以下简称为道德教育或德育)也被认为是个体接受和遵循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系统的过程。这种理解方式往往导致对道德个体性的遮蔽,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今天,学校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已日益凸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对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我们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四种成分。道德认识来源于道德实践,其内心的体验就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促使个体产生道德信念,成为推动个体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遵循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规律,注重道德实践和道德内化,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翘 《学周刊C版》2010,(2):109-110
正如现实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循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一样.网络中也有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中已有道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将就现阶段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谈一下现阶段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的教育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知行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校要实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培养目标,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唤醒和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关注和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因素;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