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人工创造多倍体是现代育种的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目的是为了克服远缘杂交不孕、远缘杂种不育;创造远缘杂交育种的中间亲本和育成作物新类型.某些新创造的多倍体已经或正在农业生产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一、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孕性在育种工作中,常需要使一些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种杂交,以便得到兼具两个种的特性和特征的杂种后代.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很容易遇到杂交不孕的障碍.例如,曾以白菜(2X=20=10Ⅱ)为母本,与甘蓝(2X=18=9Ⅱ)杂交,122朵杂交花没有得到一粒种子;以甘蓝为母本与白菜进行反交,70朵杂交花也没得到一粒种子.后使甘蓝的染色体数加倍成为同源四倍体(4X=36=9Ⅳ),然后用四倍体甘蓝与白菜  相似文献   

2.
人工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总结了植物多倍体人工诱变的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并从植物多倍体的来源、特点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补充介绍。  相似文献   

3.
以水晶葡萄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碱,在不同处理时间下,运用套罩法进行染色体加倍诱导,确定最佳处理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并对诱导的变异植株与对照植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学、解剖学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8 mg/mL的秋水仙碱处理5 d效果最佳,处理后的植株为变异四倍体的可能性较大;经该处理后的植株在节间距、叶片厚度、SOD酶活性、气孔密度及大小、导管直径及长短、细胞大小等指标上均明显强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4.
茶树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手段,快速、有效诱导茶树愈伤组织多倍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植物多倍体特征与诱导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阐述了植物多倍体的特征;总结了大量文献中的诱导途径和方法,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概述了多种多倍体的筛选鉴定方法。阐明了目前多倍体在生产与育种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指出了植物多倍体诱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讨论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根据植物多倍体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诱导及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及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99-102
介绍了植物多倍体的含义及其在高等植物中的分布,综述了植物多倍体的类型、形成途径、诱导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植物多倍体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综述了鱼类多倍体形成的机制、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染色体制片多倍体倍性鉴别方法。同时对鱼类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从唐山师范学院花房中采集菘蓝根腐病病根并对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及不同浓度、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菘蓝根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致病菌经鉴定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Stilbellales)、瘤座孢科(Tuborculadales)、镰刀属(Fusarium)真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分子量为3KD、50KD的壳聚糖随着浓度的提高,其抑菌效果也逐渐增强,6mg/ml的效果最好;分子量为150KD时,3mg/ml的效果最好;在一定分子量范围内,除0.75mg/ml的浓度外,随着壳聚糖分子量的提高,其抑菌效果也逐渐增强,分子量150KD的效果最好;本试验中,最大抑菌率为61%。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板蓝根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方法,以解决生产中品种混乱、品种鉴定的实际问题.方法:以菘蓝种子萌发后的根尖细胞为材料,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选择一种较易制备理想的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并利用这些染色体标本对二倍体与四倍体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确定了菘蓝染色体的制片方法,获得了二倍体、四倍体染色体图片,通过分析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4条,核型为公式为2n=2x=14=14m,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8条,核型公式为4n=4x=28=28m.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醇对菘蓝组培苗玻璃化现象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菘蓝为材料,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聚乙烯醇对菘蓝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发生影响。结果表明,随聚乙烯醇浓度的升高,组培苗玻璃化率降低,但浓度过高会抑制组培苗的生长,对叶片的分化抑制作用也较大。此外试验还发现适宜浓度的聚乙烯醇(1.5g/L)可起到促进组培苗生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菘蓝组培过程中细胞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菘蓝试管苗幼叶为外植体,MS 6-BA0.5mg·L~(-1) NAA0.1mg·L~(-1)为愈伤组织培养基,分化培养基为MS 6-BA2mg·L~(-1) NAA0.2mg·L~(-1)。观察黄色正常愈伤组织和绿色水浸状愈伤组织在组织细胞学上的特性及由菘蓝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不定根的过程,得出:由菘蓝愈伤组织上分化的不定芽起源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叶原基与原体-原套同时发生。不定芽的起源为外起源。不定根起源于维管束外薄壁细胞处,根原基向外需穿透皮层,突出愈伤组织表面,才能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不定根的起源为内起源。  相似文献   

12.
归纳法曾受到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质疑,在哲学史上对归纳法有效性的证明也存在许多争论.运用唯物辩证法从归纳客体、认识与实践、归纳与演绎关系、逻辑蕴涵四个维度对归纳法有效性进行证明,并对其在实际操作中有效性的保证措施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合理运用策略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高丛康维尔蓝莓组培苗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通过浸渍法和培养法进行染色体加倍研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学、解剖学及细胞学进行比较,以确定能够诱导出多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和处理质量浓度.结果发现,在形态指标上,0.5,2.0,4.0 mg/mL 秋水仙素浸渍处理1 d 及0.4 mg/mL 秋水仙素培养10 d 后,蓝莓的叶长、叶宽、茎直径、叶厚、茎直径的平均值均显著大于 CK;在解剖结构上,0.5 mg/mL 浸渍1 d 和0.4 mg/mL 培养10 d 后,其气孔变大,密度变低,为椭圆形,保卫细胞的淀粉粒减少,0.5,2.0 mg/mL秋水仙素浸渍1 d 和0.4 mg/mL 培养10 d 后均使细胞核明显变大;在生理指标上,0.5 mg/mL 浸渍处理1 d后显著提高了蓝莓 SOD 酶活性,2.0,4.0 mg/mL 秋水仙素浸渍处理1 d 能够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中后者还显著提高了其叶绿素 A 含量.可见,0.5 mg/mL 浸渍1 d 和0.4 mg/mL 培养10 d 后,蓝莓植株发生多倍性变异的可能性最大,但还需后续的大田鉴定,才能最终确定多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学生对静电感应概念的理解,并把这些理解划分成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将探讨分部积分法在微积分问题化归中的应用规律,并对该数学方法进行示例.  相似文献   

16.
研究异步电动机重合闸过程,提出解决合闸过程中冲击电流过大的方法,以此为模本设计异步电动机重合闸实验,开发工程技术性的新类型电机实验。该实验的实现过程从实际的电机工程应用技术出发,按工程需要模块化地揉合相关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性综合思维能力,有益于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高的应用型优秀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入职教育蓬勃发展,被视为初任教师进入教学专业场域的必经部分,并一致认同入职教育的展开与教师留任、教师效能有关。美国教师入职教育在各州、各学区的施行虽不尽相同,但由各州教育主管部门、以美国新教师发展中心为代表的非营利性机构研究机构所倡导的评价体系大多涉及以下内容:评价初任教师、导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参与对象;勾勒评估框架,评价入职教育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结果与成效等整体全貌;评价入职教育政策,对全美各州现行入职教育政策进行回归分析,提炼关键要素,拟定参考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数学归纳法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证明方法,也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新的研究史料,给出了数学归纳法发展的一个较完整的面貌.指出了个别数学内容的发展与整个学科发展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数学归纳法的发展几乎经历了整个数学的发展历程,从而也从一个侧面给出数学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以衡水地区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和基因型均影响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在M2培养基上平均诱导率最高.高浓度的2,4-D不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邯麦6172和石麦14在2,4-D浓度为2mg/L的培养基上诱导效果最好,良星99在2,4-D浓度为1mg/L的培养基上诱导效果最好.邯麦6172最适于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