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啸山庄》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小说中的显赫成就之一。该作品中男主角希剌克厉夫和女主角凯瑟琳分别从各自不同的侧面诠释了其作者米莉·勃朗特的个性:一个既伟大又完整的艾米莉·勃朗特。  相似文献   

2.
该文拟从作者成长经历的影响,《呼啸山庄》的创作背景,作品中人物的社会原型,作品中人物亨德利和埃德加造成的客观原因以及凯瑟琳本身的主观原因几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M iss Brill)中,语音象征的应用使小说透过优美的音乐之声传递出深刻的社会主题,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块精美的璞玉,玲珑剔透,声如珠落玉盘,展现出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之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为例,从主题人物刻画、环境烘托、写作手法以及创作视角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成长小说之不同。主题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以乐观的态度和完美结局来表达成长主题,美国成长小说充满悲剧色彩;人物刻画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主人公都是在向社会"妥协"中达到同化的,美国成长小说非常注重"自我"的表现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写作手法上,美国成长小说更加多样化;创作视角上,由经典成长小说的全知视角向多视角的转换也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和诗人之一,他的哥特式小说,特别是由他首创的心理哥特式小说,直接推动了现代推理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并对美国文化、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爱伦·坡文学创作的背景出发,以文本为基础,分析了爱伦·坡小说中的意象,以期为爱伦·坡哥特小说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呼啸山庄》中,"文明"、"理性"隔离了希刺克厉夫与其恋人凯瑟琳,使他们孤立于周围的世界。强烈的孤独感与隔离感使他们充满了绝望,这正是现代主义人际观的写照。艾米莉也试图表现一种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和谐、沟通的美景,这符合了后现代主义人际观。具体体现在凯瑟琳对呼啸山庄刻骨的眷恋及对希刺克厉夫心灵交融的爱情上。第三代人物哈里顿和小凯瑟琳消除了文化、环境的隔膜,和谐相爱也是后现代主义人际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王鲁彦是我国继鲁迅开创乡土文学之后的一位最积极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主要以唤醒乡民的自我意识、创造新思想为创作方向,并通过对民风民俗、乡土风情为创作背景,塑造一系列独具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及乡村的历史发展景象。对此,本文从传统文化背景、外来文化背景及新形势背景出发,对王鲁彦小说创作中的乡民性格及其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8.
希斯克厉夫是《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许多人都把他看成一个魔鬼,十恶不赦,而使他变成魔鬼的根本原因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笔者认为,希斯克厉夫虽是一个变态的魔鬼,但他的性格形成有其阶级压迫和金钱门第影响的原因,仍然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而凯瑟琳只是点燃他仇恨之火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9.
岑泽丽 《职大学报》2012,(6):27-30,60
毕淑敏小说以生命与死亡为常用的创作主题并对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她的多重职业背景也使其小说带上了"职业化"的语言色彩。她的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具体表现为语言富含哲理、简洁凝练、善用修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英国哥特小说最早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作为一个流派真正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高潮,是在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哥特小说对英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简要阐释哥特小说形成于英国的原因和背景,论述其历经19世纪和20世纪的发展,及在现当代的再度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