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与物游”可以说是“神思”的精论要语,“意象”说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论的创作思维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志气”与“辞令”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秉心养术”则提出了作家提高思想修养锻炼写作技巧的条件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中创作论的总结性篇目,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了具体创作时的很多方面,作者结合其创作经验为我们阐述了构思作文的理路和方法。本文研究和探讨《神思》所编排的逻辑程序,从而澄清其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3.
荀子所谓“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并不是指没有审美对象,其审美对象是伦理道德之“礼”。在其观照方面,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审美心境,其中的“虚”与“藏”、“壹”与“两”、“静”与“动”是辩证的关系,并由此进入“大清明”境界。“元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是一种精神态度,“大清明”是一种境界,而“虚壹而静”是持有这种态度、达到这种境界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庄、荀“虚静”说同源于老子;但处理天、人关系之侧重点各不相同,研究目的及方法亦各异。荀说激励人敬德修业,自强不息;庄说启发人静以守动,退而俟静。二者的结合,有利于人协调主、客体关系,促进维持主体心理健康,培植理想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5.
佛教史家一般讲佛教的中国化,实质上包括"佛教"与"佛学"的中国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文心雕龙>研究联系起来讲,即包括<文心雕龙>与汉译佛藏原典的关系和<文心雕龙>与佛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学术观念这样两大方面的内容,而后者是重点所在.由佛学思想而带来的对传统思想的新的诠释,对<文心雕龙>的影响应是相当重大的,<文心雕龙>讨论文学创作的心物、神思、虚静、体性、养气等许多理论观点和理论命题,亦当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交融会通的深刻作用."语词分析"的方法,要特别注意联系<文心雕龙>思想体系的整体来考虑,要注意联系当时的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即要注意"语词意义生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虚静"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理论范畴,最早是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提出的.虚静是认识主体以其独有的心理体验方式,对其自身精神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达到一种理想的审美人生状态,从而实现对世界的认识.这为探讨和指导文学创作和欣赏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神思》篇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这段话指出,“神思”的实质,乃是作家的精神从胸臆中逸出而与物象相遨游(“神与物游”),这是刘勰用自己的语言对创作过程中思维想象的心理机制的描述。刘勰告诉我们,“志气”是“神思”的关键。这个关键如果不开通,精神就隐遁于心中,“神与物游”的妙境就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8.
“八体”是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少学者认为刘勰对“八体”持有不同的褒贬态度,其中,有关“远奥”“繁缛”“新奇”“轻靡”四体的褒贬倾向尚存在争议。结合刘勰在《体性》篇及全书其余篇章的相关论述,可知刘勰对“新奇”“轻靡”二体实有贬义,对“远奥”“繁缛”则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并没有确切地给出"风骨"的定义,而是从"风骨"与"风"、"骨"的关系,以及"风骨"与"气"、"力"、"采"的关系中阐明了"风骨"的特质。对"风骨"这样有鲜活生命力的古文论术语,不能简单地以逻辑归纳的方式去定义,只能对其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0.
"人气"理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历代学人都曾发展和丰富该理论,刘勰亦然,其努力主要体现在《文心雕龙》中。本文仅择其"体性"篇,阐释其中"人气"的分类、形成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变”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针对文学创作提出的,认为文学创作“变则可久,通则不乏”“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一现状的成因,并力图通过“通变”之术促使文学得到解放、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中的“文”“质”话语数量可观,既有单独和对举运用,也有“文质”“质文”的连文运用;有些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用法”,有些则属于“文学用法”,后者是“文”“质”话语被刘勰大规模运用到文学理论与批评中的结果,其本身也因而成为此后中国文论的经典范畴。《时序》篇的理论主题是“时代与文学”,其论证链中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质文”与“崇替”,其中“崇替”明显是指“文学之崇替”,而“质文”并非指大多数译注者所主张的“文学之质文”,而是指“时代之质文”,属于“社会用法”。《时序》篇的主题实际上是“时代之质文与文学之崇替”的因果关系,其具体观点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发展与构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用字遣词、音韵格律、意境风格三个层面对《天净沙》的三种英译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音、形、义三者和谐统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心雕龙·诠赋》篇,历来的论述重在阐发其对赋源的探讨和赋体的规范,对涵盖其中的理论创见缺少深刻洞察。如从理论价值角度,则可以更加清晰地解读出丽词雅文与符采相胜的奥义。  相似文献   

15.
认为《颜氏家训·音辞篇》有我国最早的有关音韵发展史的论述,利于考证当时的一些韵书,考证《切韵》的成书原因及音系,也为后人考证隋代以前各地方言的语音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6.
吕天成认为"意境"是戏曲艺术整体美学效果的体现,又是戏曲品评中的综合标准和最终要求,是戏曲品评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戏曲意境论不等同于诗词意境论,它是叙事性境界和抒情性境界性的统一。这种符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观点,为以后独立、成熟的戏曲意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不朽的文学理论巨著。特别是该书的文体论部分是研究我国文体学的宝贵遗产。它承前启后,立一家之言,备受后人推崇。该书的文体论部份贡献不小,但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8.
19.
刘勰《文心雕龙》中"乐府"一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乐府"这一诗体的论文.作者从儒家的乐教观出发,从声、辞两方面全面论述了南朝宋以前的乐府音乐.对秦、汉、魏、晋的乐章包括庙堂仪式音乐及采自民间的乐曲和歌诗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虽然过于严苛,但其研究乐府的开山之功还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主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而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许多学者认为作为萧统通事舍人的刘勰在文学理论方面对《文选》选文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地去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