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上所持的不同音乐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提出是因其两家在思想基础、处世态度及审美理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尽善尽美是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与道家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相比较是具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的)。与此同时,儒、道两家又是以中和、淡和为共同审美准则的。因此,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互相对立斗争,又互相吸取交融。其主体是儒家的,局部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2.
杜甫客居秦州期间,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此前对儒家思想的单一固守,表现了对儒、道两家思想的亲和.他不但以儒、道两家思想诠释其归隐行为,而且开始以道家思想评论时人和古人.他以草野之人的身份行忧国忧民之举,则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文价值的复兴,养生问题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此,以孔子、荀子、老子及庄子的养生思想为代表,剖析了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文化产生的理论基础及思想内涵,并对儒、道养生思想的各自特点进行内在区分,以期对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思想,先秦社会生活及养生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应以“儒道互补”为主体结构。战国中后期至西汉前期道家一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西汉武帝时期就已形成“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儒、道、佛三家为中国文化主体的思想不能贯穿封建社会始终。中国封建社会初期还没有佛教文化的势力,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方形成儒、道、释三家的鼎足之势,这三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思想是儒是道,还是儒道兼有,历来是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从个人经历、人生感悟、生活情趣、社会理想等方面,阐述陶渊明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是独特的"自然"哲学。这种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调和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是以儒法两家为核心的封建政治思想。儒法两家的政治思想中都存在许多唯物史观因素 ,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 ,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契合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于阮籍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世说新语》的描述,但其中对阮籍所持政治态度的体现并不全面。文章对《世说新语》、《晋书》、《资治通鉴》以及《咏怀诗》中所记载和表现出的阮籍之政治心态进行比较,讨论作为魏晋名士代表的阮籍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他徘徊于儒道之间,外达内忧,有悖儒之名而无远儒之实,一方面"越名教而任自然",另一方面又心怀济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在个人生命关怀和社会关怀两个价值取向之间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8.
王弼开魏晋玄学先河,批判的否定两汉神学,继承老庄,融合儒、道两家思想,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以“无”为本、名教出于自然、言不尽意。他的哲学思想里,有唯心的成分,也有辩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儒道两家的文化内涵及思想观点是相互对立的,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才能达到互为补充,使儒中有道,道中有儒,如此做人处事才能正确得当,应付裕如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之神仙道家思想以合道成"真人"信仰为终极追求,以道家的"道"为本体与本源范畴,以道论为纲领统领神仙、阴阳、方技、儒、墨、法等各家学说,形成了自己的融神学与人学、理性与非理性、入世与出世为一体的宗教性的自我内在超越的神仙修炼理论与实践的特色思想体系。这一独具特色的神仙道家思想对当代道教的建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阮籍受儒道两家思想的支配,他以儒家思想为本,渴求人生理想的实现,受阻也不能彻底放弃;追求道家精神境界的自由,却无法使自己真正解脱,两种思想纠缠于诗人心中,发为诗歌,郁结为深沉的忧思.  相似文献   

12.
提到王阳明思想的演变,最为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是"龙场悟道"、"前三变"和"后三变"之说.而往往忽视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佛学思想的来源--"九华问道".本文就王阳明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上九华山,与儒、道、佛三家士人交游、交谈等,并结合王阳明的心路历程,试分析九华山佛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儒、墨两家长期对立,诸多学者认为墨子对儒家和孔子均持反对态度,而从《墨子》一书来看,墨子非儒但不非孔。其原因有三:孔、墨思想来源一致;墨子对孔子非常尊重;孔子思想与儒家思想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打着“批儒评法”的旗号,连篇累牍地炮制黑文,为其主子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大造反革命舆论。当时在他们控制和操纵的一些刊物上,大肆宣扬黄老之学的所谓论文,就是一个典型。风靡一时的汉初黄老之学,源于先秦老子的道家。道家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炮制了一个以论“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们认为“道”“为天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足证“道”即是“无”;与此相适应的政治主张,则是消极、复古、倒退。这和黄老之学“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的主旨,可以说是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属于唯心主义学派。可是,代表新老资产阶级利益的“四  相似文献   

15.
志、功是儒、墨两家用以说明其思想所运用之重要概念,本文透过志、功的解析,比较儒、墨两家在理想上的分别,在实践上的差异。进而指出儒、墨理想之面向,一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另一是改善天下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意义:一是达成理想的自我修养、修己安人;另一是达成理想之爱人若己的落实。此外,指出两家思想在差异中所呈现"天人合一"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6.
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开创的,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反对战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文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本文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7.
同一时代不同哲学思想体系的语言有相同、相通之处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但是,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的差异必然表现为其基本范畴的选择、创设和内涵的差别,这样在结果上才呈现为归旨不同的思想体系。“天”、“道”、“天道”在儒、道思想中都是重要的概念,儒、道思想的分歧与“天”、“道”、“天道”内涵的差别是相呼应的。  相似文献   

18.
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为沉浸在儒、道思想中的魏晋思想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道路. 人是历史的人,中国哲学如今的现状,很大的原因应归结为佛教的传入. 即色派理论作为佛教初入中国时最为接近佛教原始理念,其发展可以说承接了玄学和之后禅宗,因此从即色派的理念可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思想发展作一个大致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从"孝悌"、传承、文武双修、"侠义"等武德伦理观及"蔡李佛"拳传授观,修炼之"法"与"术"诸方面对陈享武学思想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陈享作为"继古开今"的一代宗师,其武学思想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陈享的武学思想对审视传统武术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传统南拳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在儒、道、佛,也就是说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家学说支撑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儒、道、佛各自的精神实质就是"克己复礼为仁""有余为害者""凡夫即佛"。在功用方面,儒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最合适,道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最合适,佛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心灵的关系最合适。也就是它们分别协调社会关系、自然关系和心理关系。本文从"生存"方面对儒、道、佛的思想进行对比,为理解传统思想理论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