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渡诗人吕本中用他的诗歌创作真实写照了宋代儒释道三教思想高度融合的文化盛世.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把儒释道三教与不同的社会环境有机融合,演绎着特殊历史时期里不一样的人生篇章.他遵循儒士“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信念来济世,尽管现实不如意,依旧保持自身忠孝的儒士节操.用禅学思想抚平动荡年代的心灵创伤,再以庄子逍遥自由的道学思想作为外儒内佛的调和剂.三教人生哲学有机融合,共同完成人生与文学共荣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苏轼作品中儒释道圆通这一文化视角来反映宋代的时代精神:即三教合一。从而说明时代造就作品、时代造就作家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略论苏轼的命运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的仕途坎坷,成就了他在文艺领域的辉煌;造成苏轼政治家的悲剧、文学家之幸运,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苏轼命运的文化意义在于,他既创造了不朽的文化业绩,又在人生境界上完成了儒、道、释三教思想的圆融,开启了士人人格的审美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陇南石窟和中国古代历史三教合一包含三教形成、三教一致、三教鼎立、三教合一等阶段。陇南石窟包括五种情况:佛教;道教;佛教为主,佛道兼容;道教为主,道佛兼容;儒、道、佛兼容。陇南石窟三教合一有五重涵义:从三教各自角度观察之三教合一;从三教融合整体角度观察之三教合一;三教各自独立、和而不同;三教亦此亦彼;三教之中儒家一统。三教合一反映陇南宗教文化演变历程。陇南石窟为我们研究儒、道、佛三教和三教合一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评语     
苏轼词中有一个鲜为人道的审美特征——理趣。我们知道,苏轼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文人,同时也是一位睿智的哲人。他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宋代三教(儒、释、道)合一的文化环境中更是如鱼得水;加之他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多艰,更加深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理性思考。他的诗歌中就常常充满着给人以启迪的哲理,人们往往称之为理趣诗。而苏轼又能“以诗为词”,故而也将此特征带人词中,创作出诸多充满理趣的词作。  相似文献   

6.
唐统治者奉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政策,使得儒、释、道三家思想几乎同时在每个读书人的身上都留下了烙印。三家思想中,儒家讲求积极进取,是主张入仕的,而释、道宣扬消极退避,则是主张退隐的。这就造成仕与隐对立而又统一地并存于唐代仕子身上。本文较详尽地论述了唐代士人入仕的心态和原因,又从一般士人的隐居和方外之人的隐居两个方面分析了唐代士人隐居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柳宗元与儒、道、佛三家的关系,发现其作品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精华,其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均与儒、佛、道关系密切。但总体看来其创作主体上反映的还是儒家的用世思想。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汉文化史上最有特色的文人之一。他的思想与人格融入了儒、道、佛三教而又各臻其妙。这首词集中体现了道家的浪漫主义及旷达思想,是苏词代表性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名字号富含社会生活气息,折射着特定的时代之光。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富藏诗书、文人辈出、政声卓然,其族人于名、字、号别有讲求,命名取字多出入经史,行号则多称“老”、“翁”,并向心仙佛,渗透着传统文化气息和鲜明时代特色,展示了一个士大夫家族的文化分量,透示着宋代士大夫以儒为主、兼融佛道的三教合一信仰生活。  相似文献   

10.
晚明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是儒释道三教合一、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本思想.在此大背景之下,《金瓶梅》持儒家伦理观为主要创作思想,秉持忠孝悌道;借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来布局篇章、安排人物命运及情节架构.儒释道三教在小说中是糅合并存、而非割裂独立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九华山儒释道三教宗教文化的梳理分析,论述了作为主体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如何融通儒、道文化,从而形成九华山三教融通的特色宗教文化,并将其主要文化特色概括为:三教融通的宽容态度;三教融通的世俗性格;三教融通的地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三大砥柱,影响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三教为了争夺地位而相互对立、排斥,展开激烈的争辩;另一方面,三教又在义理上相互吸收、融合,互为影响。明清之际是三教的和平时期,三教融合更加深化且成熟,士人更普遍受到影响,彭定求即为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论文试从其诗文集中耙梳与道教相关资料,以窥其和道教间之因缘。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词中有一个鲜为人道的审美特征——理趣。我们知道,苏轼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文人,同时也是一位睿智的哲人。他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宋代三教(儒、释、道)合一的文化环境中更是如鱼得水;加之他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多艰,更加深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理性思考。他的诗歌中就常常充满着给人以启迪的哲理,人们往往称之为理趣诗。而苏轼又能“以诗为词”,故而也将此特征带入词中,创作出诸多充满理趣的词作。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他多次在词中浩叹“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笑劳生一梦”(《醉蓬莱》)、“万…  相似文献   

14.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源头,老子的辩证法与孔子的仁政思想以及儒、道的"天人合一"观,皆发端于此。《东坡易传》是凝聚"三苏"治《易》之成果,其显著特点是追求和谐,融合儒释道文化,崇尚个性,主张多元文化。苏轼把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以及对时代的独特感受纳入此理想之中;其"视民如川"的主张,接近于"民主"思想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天台山文化是我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既是台州儒家文化的主要交融点,又是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呈现出一种佛道长期并存、三教互融的、比较独特的复合型名山文化格局。顾欢、智顗、司马承祯、张伯端、朱熹等代表性人物对天台山儒释道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十几年对天台山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较为复杂,自宋以来争执颇多。本文从苏轼对三教思想的吸收、体验、打通、融汇等的动态过程去考察,把握其存在的样态,对苏轼与三教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在解读《庄子》时,受到三教合一思潮及理学的影响,不仅以道解庄、以佛解庄、以儒解庄,还以理学为归依,表现了三教合一,归终理学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儒、道、佛三教思想的融合,是《水浒传》宗教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水浒传》小说中具有浓郁的儒、道、佛三教的观念和思想,体现了我国民族宗教的儒、道、佛相融相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是儒释道三教内质性因素交织杂糅的综合化身,拟以“三教合一”称之。她的儒教徒特质体现在其忠孝信仰,受儒教教化而体现出的仁、礼等习惯性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以及通过省身洁己以践圣贤之道;她的佛性体现在其出世思想,人生如梦的佛家语调,以及对彻底解脱的通透阐释;她的道教渊源体现在其为天上绛珠仙子谪凡还泪的身世传奇,以及自由适性、清静崇仙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儒释道是对中国二千多年传统文化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哲学流派.三家哲学在许多人生理念上,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相互影响、相为互补,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凝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历代统治者大多三教并用,作为统治子民的思想武器.儒释道三家的区别为:儒家积极入世,道家消极避世,佛家彻底出世;儒家主张节欲,道家主张纵欲,佛家主张绝欲.唐以后,三教合一在诸多文人身上有集中体现,清代以郑板桥的表现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