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康鹏 《现代语文》2006,(10):97-97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词类活用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汉字浩瀚多彩,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且复杂,一字多义现象更是极为普遍,以致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某个不十分明确的字词到底属于词类活用还是其他用法,确实难以判定.不能把"兼类"和"活用"准确的区分,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按"活用"现象来处理,这既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又不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凭借,是个例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区,超越教材即活用教材,"用"而不是"教",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举几个活用教材的例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活"出精彩     
笔者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深感教学之灵活对学生的影响."活学数学,活用数学"是我们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最好境界.下面谈谈如何让数学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教学步骤及设计说明(一)以1994年上海高考题引入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题不同的一项是:A.虏方苦疲甚B.颇失部伍C.耻学于师D.是故明主贵五谷贱金玉(解答此题,必先弄清选项中哪个词语活用了。只要我们积累了一  相似文献   

5.
试论词类问题中的"活用"和"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体对概念的理解差异和"活用"与"兼类"区分标准的局限出发,分析词类研究中"活用"和"兼类"分界不清问题的原因.并运用范畴论的原型理论得出"活用"与"兼类"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模糊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却很少谈到动词活用为名词,这是词类活用理论的一个缺陷.有些学者将词类活用称为"体用同形",不再强哪个为主用,哪个为活用,显示了汉语中名词、动词的地位的平等,这也引发了我们对配价理论的思考.配价不应该只是以动词为中心,名词的意义特征本身也要求以其为中心联系一定的动词论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体用同形".  相似文献   

7.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要给学生讲到词类活用。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词类活用的规律,通过积累,总结出了从句意和句法关系两方面辨识词类活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要给学生讲到词类活用。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词类活用的规律,通过积累,总结出了从句意和句法关系两方面辨识词类活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任福禄先生的《古汉语“词类活用”说质疑》一文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大胆质疑,并在对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之后得出结论:“词类活用”之说法不符合古汉语实际。“活用”实为兼类。笔者认为此说虽不乏新意,但有夸大其辞之嫌。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的“词类活用”存在着“过宽”问题,但并不能以此抹杀“词类活用”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活用教材可以有效地创设活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成就感与进取心.活用教材要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树立新的教材观,开发和创造教材,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从语内迁移(intralingual transfer)和语际迁移(interlingual transfer)两方面对词性失误原因进行归类分析(语内迁移又从词汇的语法分类性,词汇的转类性,词汇的复合性,词汇的派生性四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说明英语教学中词性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阐述如何进行词性教学,并从中引出对词性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之”字是《百喻经》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它的使用使得《百喻经》语言更加的紧凑,表达性更强,使得每个小故事更加生动完整的表达出其中的寓意.本文拟通过对“之”字的动词、代词、助词等用法的考察,并结合《百喻经》中“之”字的用法,揭示不同的“之”在句子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了该书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3.
数学策略能帮助教师打破教学常规,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常用的教学策略有激发兴趣策略、重点突破策略、启发思维策略和因材施教策略等.本文仅就重点突破策略及运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璐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30-131,146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学者李汝珍的著名长篇小说,成书于《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之间,是研究近代汉语及其发展流变的重要语料。通过对《镜花缘》中的"第"字的分析,了解"第"字在这篇小说中的主要用法和古汉语大致一致。并通过与同时期语料和现代汉语对比,探求"第"字在这一时期用法的特殊性,并把握其大致的发展脉络以及部分意义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词。古代汉语"所"字用法归纳为用作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英语教师的访谈,本研究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中母语使用的若干问题,包括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目标语和母语使用情况,教师对学生使用目标语和母语的看法等相关问题。本次采访表明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对母语的使用应采取一种平衡的观点,不应盲目的强调目标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方言的动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汉语方言的动量词。分别从动量词来源、动量词的应用特点、动量词的地理分布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英语的礼貌语言及英汉礼貌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际活动中,文化差异造成了人们表达礼貌语言的不同。因此,根据礼貌的各种准则及其它多方面,必须注意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的差异,正确使用英语礼貌语言。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时。一般会有他的用词习惯,因而有时也可从用词习惯来考察认定作品的作者。但在特殊情况下,则不能用这种方式,例如时间的先后;是不是经过另一人的修或改写。《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复杂。一百二十回不是在同一时间里一气完成,因而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文宇的使用上也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因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字使用有差异,从而认定不是出于同一作者之手。即使在前八十回。不同的回次。在用词习惯上也有差别。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用词有差别也就更不能为据。  相似文献   

20.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