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摒除"唯技术化""唯工具化",而应致力于培育学生的信息技术文化素养。通过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活动参与等,潜埋"文化素养"的种子,催生"文化素养"的生长,促进"文化素养"的生根。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逐步明确自身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诉求,发现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冲突,引导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价值共识,走向教育教学文化的转型.对此,学校开始突破"唯分数"文化,建设"唯学生"课程,实践"伦理性"关怀,走向"引导式"教学,完成教学文化的重构.这一转型过程中,遭遇价值立场难以调和、教学模式相互抵牾、教学评价生硬嫁接及教学生态异质封闭等冲突,但冲突之外也逐渐达成诸多教育共识.进入新时期,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需要继续进行价值观重塑、认识论改造和方法论优化.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脱离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学上唯真的缺失。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唯真"文化的构建,有助于将让"说真话,做真人,求真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追求。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唯真"文化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构建语文教学中"唯真"文化的具体措施,为学校实施"惟真"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提供参考。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唯真"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本质及教育培训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对该群体实施有效教育培训的前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其群体实现现代化、价值实现途径多元化、主动适应社会文化"变迁"、教育需求与"唯上发展"得到满足的过程.基于此,其教育培训实施的应然功能是促进该群体的和谐、自由发展.比较而言,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存在目标异化、内容选择狭隘及供需错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流、互通、共融,为校企合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融合,需要围绕"专业性建设"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把握两种文化交融的关键,摒弃"以利为先"的错误思想,提高对共同价值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并将其渗透到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唯此才能保证校企合作逐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学的角度,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体性、生动性、生成性.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审视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7.
效率主义:一种基于师生关系的教师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效率主义文化是指教师将高效率视做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教育活动准则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效率至上"的社会文化和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共同促成教师效率主义文化的形成.在分析其文化表现(即教师教学行为技术化、学生管理唯科学化、师生互动理性化)的基础上,探析教师效率主义文化对师生关系的负影响.对教师效率主义文化的探析将有助于教师了解并改进教师文化,改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化是"人化"的"外化"形式,学校精神文化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文化本身比较复杂,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要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文化影响,学校必须重视精神文化的选择。在文化选择的过程中,要以"真善美"为标准,同时要促进学校组织文化与社会大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晚年堕落变节为汉奸不是偶然的,导致周作人最后堕落的思想文化基础是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它是周作人作出人生选择与文化选择的关键与核心,由此而演绎出的“世界民”思想、现世思想、叛徒与隐士的双重人格、隐忍调和的人生态度以及“唯文化至上”的日本文化观等思想文化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为他的堕落失节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海峰  韦骅峰 《教育研究》2021,42(5):86-100
对"唯分数"与"唯升学"问题进行历史探究,发现"唯分数"、"唯升学"问题不仅是当代出现的问题,而且是中国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高考史上,"唯分数"、"唯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片面追求升学率".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逐渐取代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批判.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应探索招考改革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好分数"唯"与"不唯"间合理的度.未来高考改革在走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过程中,分数会一直存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破解之道须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招收的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好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运动等级要低一些,运动成绩和等级较高者,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有16.9%的学生在学业期间有重修而不能按时毕业,无法走上社会谋得职业;建议高校应以生为本,建立"补漏"式文化学习机制,转变教练员的唯"运动成绩至上"观,以切实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评价观是撬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杠杆,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千年考试文化等影响,我国教育评价观存在着突出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基于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立足学生发展,亟需尽快破解"五唯"顽疾,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观(德育观、智育观、体育观、美育观、劳动教育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存在各执一端的"唯意识形态化"、"被意识形态化"现象。"唯意识形态化"主要局限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传统视域,忽略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情怀。"被意识形态化"则先入为主形成"两课"教学系虚假意识形态的刻板印象,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歪曲、非难和攻击,从根本上否定"两课"教学设置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推动"两课"教学"解意识形态化",必须增强"两课"教学对社会历史现实问题的文化批判功能,提升教学主客体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翻译离不开语言与文化.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汉语言的传播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文化与文化翻译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高校都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视.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学可以从外语教学与文化二者的联系出发,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应用词汇语义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技能,增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课程内容只能是知识,知识就其本性而言是"文化的".从文化分析的视角看,当前知识转型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整合.课程是时文化的选择,这种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整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课程内容不但要给学生向外追求幸福的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向内达成幸福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柯政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8):29-37
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教育领域全方位深度改革,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破五唯"是评价改革的一个核心目标.在"五唯"中,"唯分数"是最严重的,学生评价改革注定是困难重重的.学生评价改革需要做战略规划,厘清哪些事情是做不了的、哪些事情是重点,以及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学生评价改革能改变学生竞争的内容,但很难改变竞争的激烈度,因此,不能对评价改革降低学生课业负担寄予过多期望,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负担的投入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破解"唯分数",必须要攻克综合素质评价的难关,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成功可能.  相似文献   

17.
书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决定了它本身就具备文化内涵,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书法也与"文化"有着血肉不可相离的关系。江苏省无锡市兰亭小学、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涟水县外国语小学都是江苏省内知名的书法特色学校,其书法课程无不具备应有的文化内涵。当然,4所学校各有特色,各美其美,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书法课程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唯工具论;语文除了工具属性,更有文化属性。、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是让世界呈现在他们面前的过程;同时也是让他们进入世界、进入社会生活,进而让他们渐渐长大的过程。儿童是通过语言去认识世界,去拥有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高峰 《教育探索》2021,(11):61-66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思政课建设融注了丰盈力量.为使文化滋养的味道离学生更亲、更近、更浓,可将中华文化做一些融合行业、地域、校域文化的多样化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和地域优秀文化、校园特色文化成为文化融入思政课内容选择的三重向度,让思政课更富"中国味道"、饱含"家乡味道"、充满"特色味道".应从思政课的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文化与思政课的逻辑互构.深刻审思文化知识的逻辑结构、价值属性及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融通和对接,结合文化与思政课的规律特点,善于用好"故事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等,使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纳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系统.通过文化资源向思政课资源的转化和开发运用,引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层次认同.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构建优秀的班级文化,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具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笔者选择了"忠"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忠"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在建设班级"忠"文化之初,笔者带领学生搜集有关"忠"文化的资料,并最终定下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携"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