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孝”     
许刚 《寻根》2011,(3):4-7
方今中国,日新月异,诚可谓千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何去何从,我们似乎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有没有特色,能否走下去,不可得知,但倘若总结一下我们固有的数千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梁涛 《华夏文化》2003,(3):23-26
一《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是孔子陈述自己心路历程的重要言论 ,而其中“知天命”、“耳顺”等向来是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对于“知天命” ,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宗教的 ,认为天命即天之意志和命令 ,如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说‘知天命’也就是知天的意志与定则而尊行之 ,这自然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融合的知识 ,亦为行为的起点。故‘知天命’即应‘畏天命’ ,‘畏天命’就是随时谨慎小心 ,在行为上多作检讨。”①但如果这里的天是指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天 ,那么 ,它显然不符合孔子的原义 ,因为此一内容的天命是《诗》、…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伦理、社会和美学的内涵,代表了中国人超凡的智慧,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儒家文化中的"孝"——兼论"二十四孝"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忠礼 《寻根》2006,(4):4-1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某省一所高等学校曾经举办了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际研讨会,在分组讨论时,有一位外国学者作了发言,大意是:今天的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如何供养好老人,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但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子女虐待和欺凌老人的事件,这是否与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关?接着,一位中国学者坦承,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中,尽管对思想教育显得很重视,但大都讳言子女要孝敬父母,有时甚至还将“孝”与封建思想挂上了钩。  相似文献   

5.
由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主办,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香港孔教学院联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孔子基金会、美国国际中国哲学会、日本文化振兴会、韩国孟子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新加坡儒学会、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等多个单位协办的第一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7日至12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凯煌大酒店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马来西亚政府人力资源部部长冯镇安博士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交通部部长陈广才先生出席会议并致闭幕典礼讲词.大会共收到论文134篇,与会人士围绕大会主题"忠恕之道促进世界和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德主刑辅”思想自汉朝被董仲舒正式提出以来,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如唐初的“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便是“德主刑辅”思想的延伸与发展.它是整个封建社会极为重要的法制思想,其核心内容甚至波及到当今人们的法律观念.这种法律思想强调以道德教化作用为主,以法律强制为辅,主张“礼治”、“德治”、“人治”,从而轻视法律的强制力和威慑作用.正是受这种法律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君主专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冯少波  王毓红 《寻根》2013,(5):11-17
中国的文字符号,没有哪个比“孝”字更牛。一个孝字就有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论述,而且还是千古流传的经典,这就是十三经中的《孝经》。历代帝王为《孝经》作注的就有9位,为《孝经》释义的历代学者有数百家之多,《隋书·经籍志》所载《孝子传》就有6种,清人茆泮林稽古辑佚,编成《孝子传》9种。清朝咸丰年间,黄小坪编纂《百孝图说诗传》,收集行孝人物123人。中国历史上,行孝之人,年轻男子可以“举孝廉”,以孝获益者不计其数;已故女子可以挂牌匾、立牌坊,以孝赴死者不可胜数。孝字的重要性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人之为人也要用孝字来衡量,人的教育或教化的“‘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林语堂:《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錢遜 《中国文化》2013,(1):64-70
一“和”与”同”谈到“和”的思想,首先要讲“和”与“同”;和是与同相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孝”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早在西周以前就已产生。孔子也十分重视“孝”,他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对“孝”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对“孝”的内涵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在合礼的范畴下,以一颗恭敬之心去奉养父母;孔子还将“孝”纳入自己的“仁”学体系,作为“仁之本”,为推广其仁学观念而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李溪 《华夏文化》2003,(1):F003-F003
由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和陕西省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2 1世纪伦理观念发展展望”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1日在西北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生态伦理学与 2 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转型期伦理道德的变化和建构、普遍伦理的建构、价值哲学等问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生态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发展无疑仍然是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有限性这一现实矛盾而必须选择的战略道路 ,伦理价值观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个崭新视角和理论基石。所以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孝的思辨     
孝是传统美德,不是封建糟粕;孝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从全社会范围来看,孝的主体是千千万万子女,孝的客体是千千万万父母,孝不只是一家一户的事,更是全社会的大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孝风孝德.  相似文献   

12.
舒大刚 《寻根》2006,(4):22-25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孝道”的民族,这一优良传统曾经伴随我们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低迷走向辉煌。现在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最近报告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7.7%,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超过7%就算进入了老龄社会,所以,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战略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待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徐春燕 《寻根》2006,(4):12-15
近几年来,韩剧势如破竹,穿边入境,走入中国千家万户,受欢迎程度已经超过了很多本土优秀作品。于此同时,韩剧的热播也带动了一系列韩国产品,如服饰、餐饮、音像等在国内的热销。如今,韩国文化正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时尚。韩剧何以如此魅力独具,风光无限呢?笔者认为,除了成功的商业包装,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优美的背景音乐外,韩剧对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表现,优其是对于孝文化的继承和宣扬,是其能够迅速为我国民众接受并喜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传统孝道的现代境遇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群忠 《寻根》2006,(4):16-2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的确,孝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孝经》是儒家的十三经之一,按《孝经》的说法,孝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化与文明得以产生的基础。实际上,在传统中国,最重要的道德就是孝与忠,它们比“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还要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孝文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中华文化论坛》2009,1(1):153-156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孝文化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德育为先,孝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孝德教育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孝文化重要的传承者。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俸系中融入孝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培养和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许昌灵井约10万年前的地层中出土了两批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化石经复原可成为一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这是世界范围内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第一次发现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生命范畴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潜藏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汉字之中的中国文化的生命范畴是与黑色联系在一起的,而非我们常常误以为的红色.这一"生命-黑色"意象渗透于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尤其体现在"玄"、"娩冥"、"幼黝"、"嫁以昏时"、"母晦"、"墓暮"等语词的系联之中,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一意象实际上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原型,支配着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的哲学、审美以及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者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