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战线》2013,(7):27
编者按:"顶天立地"是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新近明确提出的办报理念,也是对人民日报多年来新闻实践的高度概括。他说,在新的舆论生态环境下,要把人民日报办成一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报纸,很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顶天立地"的问题。6月21日下午,政治文化部举行"如何做好‘顶天立地’深度报道专题研讨会",8个采访室的主编围绕"顶天立地"深度报道的实践经验做了交流发言。我们选取8位主编的发言摘要和3位主任的点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位伟人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为此,顶天立地是巨人! 既然是巨人,那就应当有高昂的气概、高洁的德行、高尚的品格和高贵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都在干着泥瓦匠的活,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在垒墙,第二个说在挣钱,第三个说在建楼。他们虽然干的是同一种工作.却有着不同的动机.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从业观。仔细想来,认为是在“垒墙”和“挣钱”的两虽略有差别.但基本上都属于把工作仅仅当成生存的手段来对待的一类:而持“建楼”态度则是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做。  相似文献   

4.
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摄影记者.在一次次的灾难报道中,我会问自己:面对撕心裂肺的场面,摄影记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在这样的命运交汇点,有些人做的事、说的话,带给我对摄影和生命的不同感悟.  相似文献   

5.
在迎接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的日子里,《军事记》举办《我与军报》征.肯定有很多人有话要说,有事要写,有感要发。我也是这样。回眸从事军事新闻传播40年的经历,现在特别想说的话是:我崇敬、感谢军报许多老编辑、老同志,他们是甘为他人做嫁衣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6.
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规矩。做记者、当编辑,自然也有职业操守、道德规范。有位业界大家,曾语重心长告诫后辈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没有一种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人,不能做史家,同样不配做记者。在我国近代第一次出现办报高潮的时候,著名报刊宣传家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就提出了“治此业者,而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的主张。此后“记者应该有这样的抱负: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叫单永魁,是一位普通的民间艺人。他说过书、弹过三弦,没读过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生于宣统元年,卒于1972年。他去世已经36年了。可以这样说.每当佳节或是清明.旁人祭扫坟墓、祭奠亲人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他老人家。我自己做了个总结.我是世上最不孝顺的人——父亲死的时候我不在眼前,母亲亡故的时候我也不在眼前.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现在是压力时代.知识分子的压力比过去多、比过去大。我对此说存疑。过去有过去的压力.现在有现在的压力。二者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很难做量的比较。若一定要比较.我以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压力.纵向不比过去大.横向不比过去多。遥想当年.知识分子斯文扫地,挨批判.做检查,思想改造.劳动锻炼。既触及灵魂.又触及皮肉.压力不能说不多、不大。虽无确切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9.
闲暇之余到图书大厦。一本《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吸引了我。这本畅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完美的人太少。”试想一下。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事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要想做好每一个细节。就必须有一个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都在干着泥瓦匠的活,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在垒墙,第二个说在挣钱,第三个说在建一座楼房。他们显然干的是同一种职业,却有着不同的工作动机,这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从业观。仔细想来.认为是在“垒墙”和“挣钱”的两虽然略  相似文献   

11.
技对永远是配角。甘心于校对、把校对作为终生职业并做得有声有色的人不多,湖北《襄樊晚报》社有一位叫潘正贤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潘老师今年62岁,做校对已有40年,如今退休了被反聘在晚报,仍然做校对。去年12月24日,在第二届全国晚报自校质量抽查评比中,《襄樊晚报)}荣获第11名.得分9625分,比第1名只差已4分。报社同仁都说,潘老师功劳不小。潘老师非常热爱校对工作。他说:“校对是我理想的职业,多年来她虽然使我吃了很多苦头,我却至今不悔。因为我深深懂得,一个过于疼爱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在工作和事业上有所作为的。”潘…  相似文献   

12.
同样一件工作,不同的人因为认识不同而所得结果便也不同。就说编辑这个行当,有人认为,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然而,也有这样一些编辑,不仅把自己当成一架铺设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而且,更把这份工作本身,当成一个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因而,他们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作者,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再次强调了舆论导向的问题.他说,新闻单位在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面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这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时代赋予新闻战士的历史重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趋势需要我们这样去做;处理好当前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也需要我们这样去做.所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最基本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明辨是非,开拓进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连敌视我们的人也坦言"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14.
周实 《中国编辑》2005,(6):23-23
做一本比生命还长的书——这是多好的想法呀。凡是做书人大都有的吧。然而,有归有,能不能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使你能得心应手,这书做好了,能不能出版,仍是另外一回事。为何这样说,不须多讲,做书人都明白。  相似文献   

15.
杨澜  昕彤 《出版参考》2008,(1):33-34
天下女人我们在一起,我是杨澜。也许大家注意到在不久前的新闻上.有这样一个报道。为了纪念中国电视主持人诞生二十五周年.中国视协的电视主持人专业委员会评选了二十五年的二十五人。于是前不久,我们这些主持人聚集在一起.大家当时非常高兴。其中.我们的老前辈沈力大姐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其实每个人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做特别是对一比校大的经济政策的报道,找到点,谈变化、谈效果、谈对策、谈不足,做到以点带面,这样才好看.很多人认为,变化就是不同.只有当前和过去在效果上有了不同才有新闻可做,没有就做不下去.其实不然,没有变化依然可以做新闻,且可能做出更大的新闻,深度高度可能就在"没有"之间达到了.  相似文献   

17.
有不少人对主题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两个认识误区:一是主题报道就是主题宣传,很难顾及新闻规律,只要“按上面指示做”,让上面满意就可以了;二是搞主题报道,很难创新突破,更难以做出精品。作为省一级的主要媒体,我们集团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主题报道任务。如果总是被动操作,质量水平上不去,不要说完成宣传任务,就是节目的收听率、  相似文献   

18.
通讯播音语言要自然.自然是指播音语言的口语化,驾驭文字,让它从口中出来,就如同说话一样,既自然又流畅.这一观点是针对播音实践中的着意雕饰、矫揉造做而言的。有人说,通讯播音语言就是要着意雕琢,只有这样才能显出语言高雅和文彩。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一是言不达意:听到的不是说出来的有准确语义的话,而是把组成话的字、词、词组堆砌在一起,人们称它为“字话”.一是虚情假意,故做姿态,让人听了腻烦,甚至听后叫人起鸡皮疙瘩.为此,播通讯的语言要自然,要口语化,这“化”很重要,化与不化是表达成败  相似文献   

19.
做经济新闻报道要求见人见事,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大的经济政策的报道,找到点,谈变化、谈效果、谈对策、谈不足,做到以点带面,这样才好看。很多人认为,变化就是不同,只有当前和过去在效果上有了不同才有新闻可做,没有就做不下去。其实不然,没有变化依然可以做新闻,且可能做出更大的新闻,深度高度可能就在“没有”之间达到了。  相似文献   

20.
我做出版工作,始于1972年,是年四十三岁,已“人到中年”了;是做了十四年艺术教育工作之后(刨掉“文革”期间六年“无业”),“半路出家”搞出版。而这一做,就没有中断过,迄今三十余年了。这既是我人生中新的工作阶段的开始,又是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由此,我把自己定位为出版人。可以说是亲历出版三十年。对我国新闻和出版事业都有过重要贡献的我的老领导陈翰伯,生前谈选拔干部时曾说过,宋木文没搞过出版,但让他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为什么说让我这样的人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呢?我理解,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期待。这种信任和期待应该是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