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国疆域内共建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多个县,其中关于渤海五京的研究综述已有另文叙述。文章主要从渤海国早期建国都城东牟山的地理位置,渤海国五京所辖的十五府的地理位置。渤海国五京十五府下辖的州、县的地理位置,渤海国的二十四块石及其交通等四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渤海国的府、州、县历史地理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
渤海国是由靺鞨人建立的中国古代东北地方政权,公元698年由大祚荣建国,926年被辽灭亡,传15世,229年。渤海国强盛时期疆域包括我国东北大部、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渤海国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对我国乃至东北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誉为"海东盛国"。金毓黻把此前散见于中外各种典籍中的渤海史料汇集在一起,编成了研究渤海历史的集大成之作——《渤海国志长编》,此书是一部记载渤海历史的通史,史料真实性强,成为研究渤海历史的主要著作,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在渤海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东丹国是辽于926年灭亡渤海国之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渤海国的故土上一手炮制的政权。该政权不仅是建立在渤海国的故土上,而且在制度方面基本保留了原渤海国的制度,统治的是渤海国的遗民,与原渤海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东丹",即东契丹之意。由于这些原因,关于东丹国的性质历来是史学家们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和自身的认识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渤海政权建立之初,自称震国,唐朝政府则称其为袜辐国,两个国号同时存在。“渤海”这一国号应与以郡望封爵有关。渤海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大约在其第三代王大钦茂执政时期,其主体是袜辐人。渤海遗民南迁的时间在天显四年(929年),而不是天显三年。南迁渤海遗民之举是东丹王耶律倍的建议,并不是耶律羽之自作主张。耶律倍没能继承皇位,应该是辽太祖生前的安排。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研究学科,如今,无论从渤海国的历史归属、种族构成、对外关系、渤海五京,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等,还是从渤海国与唐、日、新罗等对外关系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可观的进展.然而从宏观角度,将渤海国研究置于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大格局中,研究其对外政策、文化交流对当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成果在国内相对较少。本文试图对国内近年来涉及东北亚视角的渤海国先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期望能够展现东北亚秩序下的渤海国问题相关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
渤海国的城市职能随着渤海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进行着相应的转变。渤海立国之初,城市职能以军事为主,巩固了新生的渤海政权。到中期以后,城市职能转变成以经济、政治、文化为主,使渤海达到了全盛时期。然而,政权的稳定,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渤海上层统治者耽于享受,进取精神日渐消逝,导致内部矛盾不断激化,这既影响到渤海城市发展的进程,也加速了渤海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7.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大钦茂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其统治时期继续接受唐王朝册封,积极发展对唐关系。大钦茂的亲唐政策,不仅使渤海国拥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且使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从大钦茂的亲唐政策的形成及其实质,以及对渤海国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来加以简要论述,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广阔的黑龙江流域的松花江、牡丹江水系,以及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渤海国历史遗迹和遗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内.不断发现渤海国的遗迹和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发现为研究缺乏史料记载的渤海国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并为尽可能真实复原部分渤海的历史提供了可能。实际上,黑龙江流域的渤海遗迹遗物是以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中心而展开。文章主要依据近三十年来的考古发现与文物出土情况,对渤海国的上京城遗址、二十四块石遗址、村寨遗址、寺庙遗址、边墙遗址。碑刻、壁画,以及渤海国的铁器、铜器、金银玉器、陶器、瓷器、货币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加以重点介绍,目的是为拳术界提供清晰的黑龙江流域的渤海历史遗迹币口遗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含生草"是一种原产于渤海国的药物,其功效首次被录入《本草拾遗》时,作者陈藏器直接利用了渤海国对该药物的认识。关于"含生草"的记载,既为渤海国初称"靺羯国"的学术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又反映出渤、唐医药交流中渤海医药学对唐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渤海国是以粟末靺鞨人为主的渤海族人,在唐朝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其统治者受唐册封为渤海郡王(后又晋升为渤海国王)。渤海政权长期与唐中央政权保持着隶属关系。渤海国建立长达二百二十九年之久,几与唐朝共始末。其辖区辽阔,政治制度完备,经济文化繁荣,在我们多民族的祖国历史上,曾有着光辉的成就。渤海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渤海政权灭亡时,遭受了惨重的民族浩劫,渤海人直接记载的文献毁灭殆尽。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至今,在黑龙江流域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渤海古城址,这些古城址不仅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江河两岸,且在原始森林中也有众多的渤海时期的山城。这些古城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当时渤海国行政建制的规模,也为人们了解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城镇化过程提供了大量资料。因此,从黑龙江流域渤海古城的角度,人们可以窥见渤海国时期黑龙江流域迅速封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渤海国宗法盛唐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以唐制为基本模式,构建政治管理体制;在与汉族人的广泛接触中,不断吸纳儒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定期选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并将大量的文献典籍带到渤海国内,中原文化在渤海王国得到广泛传播,推进着渤海国的文明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渤海国的历史基本上与唐朝相始终。它与周边政权保持密切的联系 ,大大推动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这为渤海国货币经济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另外 ,由考古发现可以推断 ,渤海国可能存在货币流通。  相似文献   

14.
韩竹 《华章》2012,(14)
本文在分析渤海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渤海古国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期对渤海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流域是棘辆人的发祥地,也是渤海国文明形成的中心区域。牡丹江流域面积虽小,但是其所流经地域的地貌特征十分突出。牡丹江中游地区是东北地区寒地少有的肥沃的宁安盆地。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故址就坐落在这里,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渤海国的文化中心。渤海国众多的山城、平原城、寺庙、二十四块石、窑址、佛塔、宫殿址、御花园、桥梁、墓葬、王陵区等都分布在牡丹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流域的两岸。文章从牡丹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与地貌特征入手,梳理了牡丹江流域渤海古城及重要遗址分布状况,并从牡丹江流域的地理空间角度分析渤海古城及遗迹分布的一般规律,从而揭示出渤海国政治统治中心区域的历史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6.
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靺鞨族,渤海国仿唐制,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受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影响,渤海国的社会经济有了发展,农业、手工业、畜牧业、渔猎业、商业都很发达。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各族人民为缔造伟大祖国,发展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作出了各自的积极的贡献。满族的祖先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就是一个例子。渤海国从公元698年大祚荣建国开始到926年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亡为止,先后十五主,几乎与唐朝相始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与渤海国的双边友好往来始于公元720年,终于公元920年。渤海与日本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最初目的是结成军事、政治同盟,以应付政权初建时期周边的不利环境。随着渤海国政权的稳固和国力的强盛,通好日本的主要目的转为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双方关系虽有波折,但从总体上来看,维持了睦邻友好的关系。本文拟追溯双方在不同阶段发展邦交的情况,分析其特点、成因,以揭示其真相。  相似文献   

19.
渤海国地处我国北部寒冷地区,无霜期短,冬季寒冷漫长。在此地生存的先民们,穴居地下,度过寒冷漫长的冬季。渤海国建政权之时,中原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在各方面影响着周边的各民族,渤海国都城建筑的做法和形制也有浓郁的唐风。  相似文献   

20.
渤海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粟末靺鞨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它不仅是唐王朝的藩属国,而且也是唐王朝的羁縻府州。面对新罗势力的日益强大,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大钦茂既对唐王朝频繁朝贡,也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交聘。这一时期,渤海国与日本相互交聘是由当时东亚政治环境决定的,同时也是渤海国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