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例话二则张劲秋夺胎与换骨夺(也作“脱”)胎与换骨本来是道家的用语,指脱换凡骨而成仙。后来,北宋的黄山谷(庭坚)用以比喻写作诗文善于模仿而不露痕迹。其说见于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  相似文献   

2.
(一) 1987年10月第271号《语文报》刊登了一篇《多么中国——副词修饰名词一例》的文章,作者对美籍华人王赣骏写的“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心中我是一个多么中国的人,我的血统中,流的是多么中国的血”中的“多么中国”大加赞赏,认为“这种违反‘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禁令的做法实在是大胆而且高明的”,因为这个“多么”的内涵可以包括“多么伟大”、“多么勤劳智慧”等等。总之你想要它包含什么就能包含什么,说得神乎其神。  相似文献   

3.
打喷嚏也吸引了我们灵魂的全部功能,犹如别的工作一样:但是我们却不能从其中得出同样可以反对人的伟大的结论来,因为它是违反人的意愿的。而且尽管是我们自己得到它的.然而我们自己之得到它却是违反自己的意愿的:它并非着眼于这件事的本身,而是为了另一个目的:所以它并不是人的脆弱性以及他在那种行为中处于奴役状态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4.
南朝民歌《西洲曲》写一个女子对情人的长久思念。其中有这样几句“低头弄莲子,莲子青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杰作,我们从中学习的方面很多很多。下面仅撷取两例,来体味《红楼梦》精湛无比的修辞艺术。一、巧用仿词明快犀利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和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叫做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们的写话真是太有趣(qù)了,有些小朋友写的话像真的一样,好似生活就展(zhǎn)现在眼前.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生动呢?告诉你,这里还是有诀窍(juéqiào)的.下面让张果老给你指(zhǐ)点迷津(mí jīn)吧!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处西南,山高水险.人民多囿于本土,与外地少有往还.语言虽代有嬗变,但相对稳定.所以.今天四川话中仍保留着不少古语、古方言、文言、宗教用语.现就所知者考释如下.(一)巴鼻、不巴鼻说话有据,做事入情入理,四川人就说“巴鼻”,否则称之.不巴鼻”.如:“这样说还巴鼻”.“他搞那一套全不巴鼻”.“巴鼻”是宋代吴方言.明田汝成《委巷丛谈》:“杭人语,人作事无据者曰没巴鼻.”又:清张伯行《朱子语类辑略》:“若是如此读书,如此听人说话,全不是自做功夫,全无巴鼻.”  相似文献   

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古代汉语课程以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为正式教材,以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为辅助教材。后者在文选《孟子·许行》一文的补注中有两条修辞分析,我们认为这两条修辞分析及有关训释均不妥当,兹列愚见于下,以求正于大方之家。一 《孟子·许行》:“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古代汉语》郭本对此句未从修辞角度注释,《古代汉语讲授纲要》的补注分析此句“是一个并列的二重复句,由两个因果复  相似文献   

9.
“下老实”、“现现”是两个吴方言词。几种今人点校本小说《西湖佳话》因不谙方言词而误断或误改原文。了解方言词对校点古籍的作用不容低估,同时通过古籍可以探寻某些方言词的历时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教例二则     
《曼谷的小象》是人教版五年制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体会写景、写小象与写人的关系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写景与写人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受思维水平和阅读经验的限制,向来对此难以理解,难以接受。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创设了以下的情境。  相似文献   

11.
教例二则     
是"捉"鱼,还是"钓"鱼师:听老师朗读——"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白鹭》)生:老师朗读得很好,遗憾的是读错了一个字。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职业指导家卡耐基谈及如何在应聘时让主考者对你产生兴趣时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应聘者在上卫生间时,与公司的一位“客户”无意相遇,那位“客户”问他“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多人?”他回答说“是这家公司正在搞招聘考试。”那位“客户”接着又说“让这么多的应聘者等待,说明该公司的工作没有做好。”他却说“来了这么多的人,大家又都愿意等,说明该公司是很受公众欢迎的,这更坚定了我选择这家公司的信心。”随着他还主动为这位“客户”拉开门,让对方先行。后来,这位应聘者参加面试时,才知道那位“巧遇”的客户正是公司的总裁。这位…  相似文献   

13.
魔术导入激趣激疑 创设情境自行探索(教例)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六册《磁铁的性质》师 :首先请大家看一个魔术 ,老师把这块东西放进这根玻璃管中 ,大家猜猜看 :会发生什么现象?生 :东西落在管子底部。师 :结果是这样吗?请大家睁大眼睛看。(师把一块物体放进去 ,只见物体悬空而起。)(生惊奇地发出“啊”的声音。)师 :是不是被卡住了?请大家仔细看。(师抖动试管。)瞧 ,这一物体在管中“跳舞”呢!(生更加惊奇。)师 :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 :老师 ,这块东西为什么不会落下去?生 :放进去的是一块什么东西?生 :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碧螺春》采茶一段文字抒情, 意境优美,许多学生喜欢。老师问:“你们为什么喜欢采茶这一段?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学生有的说:“天刚蒙蒙亮,空中弥漫着阵阵雾气,天边的朝霞把这雾气染成了粉红色。在这晨光微熹的清晨,采茶姑娘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结伴而行,这雾气,这朝霞,把姑娘们的脸也映衬得水灵灵,粉嘟嘟的。这情景多美啊!我喜欢。”有的说:“在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但闻花香,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一路欢笑一路歌,我喜欢这朦朦胧胧的雾中茶园。”有的说:“采茶姑  相似文献   

15.
课例一:《瓶“吞”鸡蛋的秘密》 一开始,老师就问你们喜欢玩吗?玩些什么?老把鸡蛋放在121颈相对较小的瓶子上,进行演示实验,问:你们看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想说?  相似文献   

16.
矛盾修辞就是作者故意在对语言进行加工锤炼后,运用自相矛盾的词语,以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了矛盾修辞的句子,初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若仔细地分析推敲,则会觉得含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有多处运用了矛盾修辞手法,根据其  相似文献   

1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爱情诗《无题》中的名句。对于第一句中的“丝”的理解,教材 (人教社初语四册)注释为:谐音“思”,暗指对情人的思念。乍看这一注释,有的同学可能会纳闷,为什么作为名词的“丝”在这里成了表达情感的动词“思”呢?如果你了解这里运用了双关修辞,以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谓双关,就是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利用语言的声音或意义上的联系。使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同时关涉到  相似文献   

18.
正运用修辞主要就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从内容上,修辞可让所写的事物变得更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从形式上,修辞可使句子形式整齐对称,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突出强调语势。现从两个方面对一些修辞的特征及其运用作简要分析。一、各种修辞的特征(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俩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相似文献   

19.
作文除了好的材料、好的构思谋篇、不同寻常的思想和立意外,语言的别样表达也很重要。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指语言表达能运用各种修辞,使平淡的语言生出惊奇,使套板语言陌生别致。一、比喻比喻这种修辞我们经常运用,用得好坏,关系到文章是否形象。什么是比喻?墨子说:  相似文献   

20.
穷举,就是由超量的词、短语或者句子,作繁复的,或零乱或整齐地列举构成的辞格。如: 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竞还没有来。(鲁迅《社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