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莎士比亚名言荟萃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无言的纯朴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李尔王》中人物的激烈冲突体现了莎士比亚在基督教及人文主义关照下的人性观。文章深入剖析剧本深层的隐含意义,解读圣经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对莎士比亚的影响。首先,简要介绍人性中兽性的渊源,然后对两类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揭示莎士比亚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3.
文学派认为翻译是作品文体风格的转换,是译者的再创造。由此,以理解为核心,强调译者主体性的阐释学理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乔治斯坦纳提出的阐释翻译四步骤:信任(trust),入侵(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补偿(compensation)在莎士比亚多部名著译本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体现了重译的必要性,并为进一步理解文学翻译的阐释观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恶的天使善的天使--《亨利四世》与莎士比亚的帝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杰出的作品。亨利四世并不是莎士比亚笔下理想的君王,他是一个为亨利五世作铺垫的过渡性人物。但从莎翁对亨利四世以及亨利五世的刻画来看,在作者的理想当中,善恶兼备,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笔触中的君王的共通特点。  相似文献   

5.
只要看看英国文化对美国人影响有多深远,就不难理解美英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密切。直到如今,美国人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仍然情有独钟。莎士比亚名言至今仍被美国社会广泛引用,频繁地见诸这里的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借历史剧中的君主形象表明了他的帝王观:君主应有合法的继承权,且德才兼备。为了表达这一观点,莎士比亚在剧本的创作中更改了史实,赋予亨利五世以理想的君主形象。他相信在这样的君主的治理下就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富强。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传说素材基础上创作的《哈姆雷特》不是一出宫廷夺位争斗的戏,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社会现实,折射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典型。他肯定人生,赞美生活,追求真诚友谊,寻觅纯洁爱情,渴望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