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灵深处的唱响——读杨金砖先生的《孤独的守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砖先生前年送我一本他的诗歌集《寂寥的籁响》(作家出版社2000年4月版),我爱不释手地仔细读了下去。读着读着,金砖君的心路历程慢慢地在我的心中清晰起来。于是,我便用他这那诗集中诗的标题作诗句,用杜方智教授作序的标题为题写了一首诗:短笛声声诉乡情——昂起头来/踏歌而去/遥望长城/山海关的悲叹/紫禁城的叹惜/心底的困惑/别后的思绪/霜色的岁月/戈壁的温馨/踽踽独行/恨也悠悠//小溪,残荷/落日,月夜/昙花,梦境/新月如钩/箫声如梦/月下菊影/无语寒秋/夜这般静//失落的我/细读秦陵/彻悟/父亲的无奈/酸楚的泪/无言的雕像/五彩的云//为谁…  相似文献   

2.
杨金砖先生前年送我一本他的诗歌集<寂寥的籁响>(作家出版社2000年4月版),我爱不释手地仔细读了下去.  相似文献   

3.
杨金砖先生无论是诗歌、散文创作,还是做评论家的理论研究,总是把圣洁的真情火炬高高举起,燃烧起正直、善良、真诚的烈焰。从而铸就了一本本感人的诗样文章。  相似文献   

4.
杨金砖同志是我于海南的一次青年编辑会上认识的一位朋友 ,尔后 ,有过几次电话联系 ,多为事务上的寒暄 ,并未有很深的印象。日前 ,忽然收到他寄来的一本由中国作家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的诗集《寂寥的籁响》,并嘱我为此写点评论 ,这实是让我为难。然而 ,朋友之托 ,却之不恭 ,只好不揣浅陋地开始寂寥之旅———从他那牧歌般的短章中寻找面晤的谈资。《寂寥的籁响》共 5个印张 ,收录的大多是作者近年来散载于各类报刊上的诗作。从《心底的困惑》开篇到《诗之杂想》结束 ,共计 1 2 0余首。纵观全书 ,虽然写得不很诗意 ,但作者那浓浓的明志…  相似文献   

5.
记忆中的杨金砖先生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种不修边幅、放荡不羁、才识过人、亲切谦逊的形象;一种很男人很力量的潇洒。而其心中的那般纤细之情与其婉约之水则是从他的诗集《寂寥的籁响》中读来的。* 在一个寂寥的日子,黑夜从大地升起,捧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金砖先生的《寂寥的簌响》,一种闯心的感动扑耳的簌响穿越浓重的黑幔飞来了,静谧的夜的倦意在诗意的诗集中逃遁…… 《寂寥的籁响》共分三个部分。其后两部分为旧体诗词,有五十余篇。《倒映闲池》、《凉风漫弄》像古典隔帘的仕女,像持剑的豪侠,仿佛有些遥远。因为旧体诗词的年代…  相似文献   

6.
7.
8.
9.
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诗人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十分注重情感的自然抒发,寓情于景。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其代表作《孤独的割麦女》的每一诗节,通过对自然的描写的解析,意在发现该诗朴素的语言下所蕴含的诗人的人文思想。从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给人们展示诗的美。  相似文献   

10.
《潇湘文学散论》是杨金砖先生于2008年出版的一部有关潇湘文学方面的论文集,全书共分为三辑:即“文学潇湘”、“潇湘情怀”、“在水一方”。尤其是在第一辑中对潇湘文学的源流、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马岩 《宁夏教育》2004,(10):55-56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美丽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美丽的艺术。人文关怀是什么?人文关怀就是一种以关怀人为主体、以关怀人为对象的思想和行为。2003年11月,笔者有幸观看了《可爱的草塘》一课的课堂教学,深深的被教学中所富有的温暖的人文情怀所感动,课堂中的一个个精彩的片段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2.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越狱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而且给观众以深刻的启迪。它通过叙述安迪19年的囚禁生活给观众展现了一个无辜的银行家在监狱中救赎自己、救赎他人的过程,表达了导演人文关怀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以旅游节目的视角,沿着中国的陆路国境线行进,关注自然、关注民生,既为观众展示了一个视觉化的地理中国,同时记录了众多鲜活的人物、温暖的故事,使人在领略中国边疆秀美风光的同时,也饱览边境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受作品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龚雪燕 《考试周刊》2010,(54):51-51
本文通过一部反映中西文化冲突的电影《刮痧》分析中国人文传统与西方科学精神的差异。作为中国文化人文传统的核心之一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和西方所信仰的理性、客观的科学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摩擦。这也正是《刮痧》这部电影所反映出来的中西文化冲突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年1月出版的四卷一号《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觉醒的速度,可谓在新诗创作上有荜路蓝缕之功。同时,也显露出诗人渴望进取向上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7.
曹禺的剧作《雷雨》,表现了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和礼赞,在对人类情怀探幽与把握之间显示了其独特的追求,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构成了《雷雨》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人类意识深处的关怀,对生命的张扬,正是曹禺剧作最为夺目之处。  相似文献   

18.
《唐山大地震》成功的运用了电影传统的叙事模式,避免了宏大的叙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述唐山地震大灾难之后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电影运用传统的亲情叙事模式设置多条情节线索讲述了地震灾害后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和余震,以及个体在经历灾难后命运的改变,从个体人物形象表现让人为之动容的人性光辉和亲情伦理。这种平民化和个体化的叙事模式让观众在影片中找到了一种亲情的回归、一丝心灵的慰藉,这种温暖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次情感的巨大认同。  相似文献   

19.
20.
在牧野作家群中,王春花、尚新娇、张卫红三位女散文家的作品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王春花的《最后的守望》隽永大气,尚新娇的《空的那些》婉约清新,张卫红的《红袖添香》绚丽优美。女性意识的自觉和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她们创作文本的共同特征,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对之进行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