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在网络使用者之间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也蕴藏着大量的隐喻表达。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对网络语言的生成及流行进行解释和分析,发现:一方面概念隐喻理论能够再现人们对网络语言隐喻构建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中大量存在的隐喻表达印证了隐喻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及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Lakoff和Johnson所创立的体验哲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将对这一观点的重要分支概念隐喻作一个阐述,同时将着重讨论概念隐喻理论在写作中的应用,以期加强我们对语言表达以及理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隐喻一直备受中外学者的关注,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还是一种认知工具。莱可夫和约翰逊是其中代表,他们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并首先提出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本文介绍了概念隐喻的构成、分类、功能、主要特点,以及国内外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抽象概念的加工离不开隐喻,即抽象概念是以具体概念为基础发展形成的。道德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其隐喻表征的研究主要涉及黑白隐喻、垂直空间隐喻和洁净隐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形式,并对具有单向作用和相互作用的隐喻映射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概念隐喻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但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该理论的优缺点,从而促进其发展。从经验基础、双域映射模式、认知解释力等方面剖析概念隐喻理论,探讨该理论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概念隐喻·经验主义·体验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分析概念隐喻、经验主义以及隐喻的体验动因。在当代隐喻理论中,隐喻不是语言表达式,而是概念系统中的跨域映射;隐喻系统不是任意性的,而是基于经验的。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两个学派对概念隐喻的微观研究以及它们的源头语法及认知隐喻进行功能和机制上的对比认为,虽然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两种理论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思想,二者在运作机制上的差异恰恰是对各自隐喻研究的互补.  相似文献   

8.
邹湘西 《海外英语》2011,(6):326-327,334
该文主要探讨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介绍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基本功能,然后论述二者的工作机制及异同。最终得出结论,二者具有互补性,应共同认识,以加深对隐喻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尝试将认知隐喻理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映射理论、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式,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写作中隐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两个学派对概念隐喻的微观研究以及它们的源头语法及认知隐喻进行功能和机制上的对比,认为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是互相补充说明的关系.而语法隐喻理论又进一步提示了隐喻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基本概念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通过分析基本隐喻与诗歌隐喻的关系,可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展开的,其展开途径表现为拓展对应关系、增加细节描述、整合多个隐喻和质疑常规隐喻四种。  相似文献   

12.
Fauconnier的概念复合理论突破了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在隐喻识解过程中的静态视角。文章以概念复合理论为框架,探讨了隐喻的动态识解过程,认为隐喻是在特定认知语境的前提下多个心智空间映射和概念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隐喻,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对人类认知模式的折射。文章旨在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认知学隐喻研究对ESL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以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为文本,对余光中乡愁诗的隐喻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尝试把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现代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中,以检验概念隐喻理论在实践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概念隐喻理论是基础认知理论框架下抽象概念表征的重要理论。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在隐喻表达领域及隐喻表达之外对该理论进行了探讨。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隐喻对知觉、记忆、思维、推理等认知活动均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详细介绍了几个方面的经典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性的思考,最后表述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诸多理论中的两种,它们对隐喻极具解释力。本对两种理论作了系统的评介,并就它们对隐喻的阐释力作了对比,结论是:两种理论各有特色,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两人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提出了一种迥然有别的隐喻知现——概念隐喻。从概念隐喻的理论、其所属范畴、哲学基础以及运用等方面对其内涵加以探讨,可以使人们进一步确信: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对人类思维方式、语言使用等方面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人类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大量英汉语料,分析了道德概念的内涵、认知经验基础,以及隐喻映射模式,归纳出以道德为本体的概念隐喻——道德是一个有价的实体,其基础是客体世界的物质属性在人心理上的感受向道德认知域的映射。英语和汉语的道德概念隐喻基本一致,这是由于人类生存适应的需求根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隐喻构成的双域性体现在隐喻概念系统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这是多个心智空间相互映射并形成最忠实于语言语境和社会语境的表达和阐释的概念复合过程。这个过程以概念隐喻理论、相互作用理论、概念复合理论为依据,受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文化背景、语言语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