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以洋务运动为开端的近代化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近代化的不同结果引起学术界的质疑。笔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以及造成这一制度的深刻的文化背景,当然,其结果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近代化与日本的武力崛起构成日本近代史的基本内容,这个过程始于何时,值得再审视。笔者认为,日本近代化始于幕府开港后连续进行的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其间,幕府创办近代陆海军与近代兵工厂、发展外贸、鼓励留学、培养洋学人才、调整官僚制度等多方面改革,各种先期近代化举措早于明治维新。通常将中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实际上并不妥帖。开港后幕府改革为明治维新铺路架桥,两者前后相连相续,并在历史延续中发生变异,却并非断绝或者是断裂。  相似文献   

3.
杨付英  杨自西   《科学教育》2006,12(3):24-25
1861年元月,清朝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洋务事宜。洋务运动是以创办机器大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也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它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868年起,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兴起了一场维新运动。也是以创办近代工业为主体内容的使日本走向经济近代化潮流的变革运动,经过这场变革,日本发生了惊人的腾飞,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然而日本成绩显著而中国成效不大,进而决定了两国百年来的不同遭遇。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报业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报业的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民族报业的产生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代民族报业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而且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使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十九世纪六十——九十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和文化教育近代化,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也推动了中国的交通近代化和通信近代化,对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产生  相似文献   

7.
浅论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 6 0年代 ,东亚两个大国先后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兴起洋务运动 ,日本出现明治维新。这不是偶然现象 ,它们都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产生的。19世纪 40、5 0年代 ,西方诸大国英、法、美 ,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继续发展 ,需要不断地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这种需要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火与剑”为自己开拓海外殖民地 ,而这时的中国和日本 ,却日益闭关自守 ,越来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造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正是这种情况下 ,中日两国先后遭到了西方…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31):18-19
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在几乎相同的历史背景下,分别发动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变革——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一役,标志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而日本却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最终成为亚洲第一大强国。本文通过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分析其各自成败的原因并吸取教训,希望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洋务运动没能推进中国近代化继续前进,最后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破产。本文将从当时中国文化环境的主、客观两个方面,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洋务运动并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夭折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个封建国家在类似的历史命运下做出的相同选择,但却获得了大相径庭的改革后果:一个仍然是老大衰弱,一个却从此走上中兴之途,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近代资本主义大国.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却是一次非常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1.
●您能先谈一下您的治学经历吗 ?■可以。我是从研究明治维新史开始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始。我试图从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角度搞清楚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维新研究中 ,我注意到了日本儒学在其中的作用。遂写有《日中儒学的比较》 ( 1 988年 )。该书主要探讨了前近代中日两国儒学的异同以及日本儒学的特质。该书对日本儒学特质的概括与“早期儒学”概念的提出 ,颇得中日学界的首肯。在该书的写作中 ,我注意到 ,在漫长的历史中 ,源自中国的儒学思想曾对日本文化的各个领域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 文学、史学等 …  相似文献   

12.
曲兆霞 《成才之路》2011,(10):66-66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对近代中日改革比较感兴趣。十九世纪中期,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日本相继走上改革的道路——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之后,中国又效仿日本再一次进行了改革——戊戌变法。两国的改革既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日中近代化起步前后西洋观变迁的比较郑祖铤日本和中国进入近代化之前,均属于东方儒教文化圈的农耕社会,家庭手工业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近代化起步不是“内源”,而是“外源”启动的,即伴随一西学东渐@的过程启动的。结果.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学西方卓有成效;中...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发生在日本古代和近代历史上以吸收外来文化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两次重大改革。大化改新时期,落后的日本多次大规模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日本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的态势。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欧化成功,落后的清政府多次派遣使臣和大量留学生赴日学习日本近代化经验,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中国积极主动地学习日本的态势。从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中日文化交流方向发生逆转与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华夷观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如同汉语修辞学中的比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一样,历史科比较教学中的比较对象也有主客体之分。比较中被比较的事件或人物是比较的主体,与主体作比较的参照对象谓之客体。例如,如果我们选择日本明治维新作为比较的参照对象研究中国的洋务运动,那么,洋务运动是比较的主体,明治维新是比较的客体。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为了适应由封建时代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急需寻求更加先进的近代化思想文化.这种思想文化当时只能向欧美先进的近代化国家寻求.于是,日本掀起了学习西方文化的高潮,洋学在日本达于兴盛.除了大量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之外,日本还大力吸收西方的社会科学,尤其注重对社会制度改革思想的深入考察和研究.这一切对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的产生乃至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件大事,本通过以下几个角度的比较具体地谈一下这个问题;第一,从空间出发,把洋务运动同俄国一八六一年改革进行横向比较;第二,站在向西方学习这个历史角度,把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微观比较;第三,从时间观念出发,把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这两个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据历史记载,中日两国人民已有近2000年的友好交往,彼此影响,相互促进。自古以来,日本曾向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佛学等。但近世,历史悠久的中国日渐衰微,而日本却自明治维新以后豁然崛起,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这不能不使毗邻的中国有所震动。此时,中国正值洋务运动时期,后来又发生了戊戌维新等运动。本文试图就明治维新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