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艾伟是语文学科历史上研究学习心理的第一人。他对汉字、阅读、写作等学习心理问题均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从学习心理方面对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他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如有关高初中文白教材比例、教科书排版等的建议都为教育行政部门所采纳。艾伟的探讨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艾伟是语文学科历史上研究学习心理的第一人。他对汉字、阅读、写作等学习心理问题均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从学习心理方面对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他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如有关高初中文白教材比例、教科书排版等的建议都为教育行政部门所采纳。艾伟的探讨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汉语文教育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研究,一直局限在“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经验式研究范式之中,停留在注释、解说、阐发阶段,研究活动变成了抽象演绎,变成了书本之争、概念之争、名词之争,语文教育规律的认识处在混沌、模糊、神秘之中。20世纪2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20年间,语文教育的研究产生了质的飞跃,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笔者认为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系统科学的引进,开拓了研究领域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语文教育研究领域自觉地从其他学科和国外其他领域引进、移植、借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的百年探索进程中,语文课堂表现出浓厚的理智性、确定性、逻辑性、操作性,体现了科学精神,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的主要表征。语文教育正在告别混沌和蒙昧,走向明确和清晰。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是在对我国百年语文教育的反思和扬弃的基础上诞生的。它既是对百年语文教育的反思、否定和批判,也是对百年语文教育的理智思考、合理继承和发展创新。同时,语文新课程也将与时俱进,在21世纪的语文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心理学家、对国文国语教学进行心理实验研究的首创者。字险舟,湖北沙市人。191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21年秋留学美国,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和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应邀任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教授、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兼师范科主任。1927年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系主任,1933年又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师范学院院长;同年起,受聘为教育部首届“部聘教授”。1934年在南京创办万青试验学校,对优秀儿童进行各种教育心理的实验,成绩卓著。抗日战争期间,专任中央大学师范科研究部主任和研究院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7.
我国普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语学科设置于1904年。此后,几乎没有例外地认为,它是“顶要紧的功课”(陈独秀,1904),是“主科之主科”(经亨颐,1916),是“一切学科的根本”(郑晓沧,1947),是“最重要的教育工具”(孟宪承,1924)。  相似文献   

8.
9.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就已经对语文进行应用和了解了,学生阶段要对其进行规范,所以要明确其价值追求,并根据其价值确立科学的教育方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建立价值目标,并且构建可行的科学教育模式,实现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单元教学与语文教学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著 :《语文学科教育学》《语文教学系统方法论纲》《中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初、高中语文课本文言词语表》( 2册 )、《常用文言词典》等。主编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中学语文教育文萃》( 2册 )、《中学语文教参新编》( 6册 )、《基础教育语文工具书系列》( 7册 )等。曾主持“高师中文系语文教育三级训练体系”实验研究 ,获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奖。现主持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高师中文系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单元教学是按教学单元安排的。教学单元是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上半叶的蔚为壮观农村教育改革运动中,有资产阶级教育家在国统区开展的乡村教育实验,也有共产党人在革命根据地领导的农村教育实践。两者分别从“改良”与“革命”两个“入口”探索农村教育及社会发展之路,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内在理路”相通。其实验与实践共同构成了当时农村教育与社会改革壮丽图景,也是当前建设“新农村”的宝贵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方法问题与20世纪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方法论问题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某种根本性主题,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以人文科学的理论视域,历史性地探讨了美学研究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的逻辑关系,论述了这些方法对20世纪中国美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和论述了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3,(1):16-20,24
20世纪中国赋体文学的研究进程可以划分为继承与突破期(世纪初至建国)、徘徊与探索期(建国后到新时期)和开拓与繁盛期(新时期以后至世纪末)三个阶段。总体来看,继承与突破期的赋体文学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对于赋体文学的产生、功用、分类、性质、发展、归属等问题多有探讨,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徘徊与探索期的研究处于徘徊探索阶段,对于汉大赋的评价仅仅着眼于形式主义,而忽略了其审美价值;对于抒情小赋则予以重视。另外,关于赋体的文体特征及与其他文体的关系也曾引起学者的关注。开拓与繁盛期的研究方法多样,既有对赋体创作本身的研究,如功能、审美艺术、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等,又有对赋体理论的总结。对于唐代以后赋体的重视,也是该时期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学审美主义思想是在西方审美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以王国维和鲁迅为代表,主要表现为对科学主义的质疑和反思;第三个十年以蔡元培、宗白华和朱光潜为代表,主要表现为以美育代宗教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虽然有悠久的教育思想史,但作为学科的教育哲学始于1919年杜威来华讲学。杜威来华讲学之后,教育哲学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和重视。从1919-1949年,我国学者先后翻译了近10本国外教育哲学,自己编著了20余本教育哲学。国人编著的教育哲学,就思想而言,有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三民主义、天主教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就学科体系而言,有"哲学之教育应用"体系、"各派之教育哲学"体系、"教育之哲学"体系、混合的体系等。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教育哲学,不仅与西方教育哲学几乎同步发展,而且30年的建设,完成了中国教育哲学初建的任务,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派小说是推动中国小说完成由古典向现代转变的重要力量,它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运动形态,也留下了清晰的跳跃式的发展轨迹,并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我们正确借鉴外国学影响的经 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4个大的阶段, 其中影响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较大的, 主要有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 “传统教育”思想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 它们与教育中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引申出教育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主张。这些历史经验, 对于我们进行教育改革,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学科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 “三个面向”为指针, 即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 立足本国, 面向世界, 探索出一条既是现代化的、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教育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With China’s growing significan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ever more evident,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have highlighted multiple aspects of China’s “Globalization” (or global connections) that predate the contemporary perio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as a way of illuminating a significant aspect of China’s Globaliz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In particular,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role of an emerging Chinese educational “lobby” that was involved in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and textbook compilation; furthermore, this lobby pioneere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ideas, concepts,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from abroad in the specialized journals on education—the first of their kind in China—which they edited and contributed to. Mor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ors to these journals engaged with and discussed educational issues and problems that were simultaneously being debated in the West. In the process Chinese educators and officials were able to draw upon, either to valorize or critique, a wide spectrum of contemporary foreign educational debate and practice in their prognosis of domestic education and its future. The picture that emerges of Chinese educ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is one in which Chinese educators perceived themselves very much as active participants in a global education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比较文学发轫于20世纪初,王国维,鲁迅,茅盾的研究,已带有比较的性质,1920-1930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在中国正式形成,1950-1970年代,大祟的比较文学一度处于沉寂的状态,但港,台地区较为活跃,多有创获,进入新时期以来,比较文学研究复兴,在比较诗学,中外文学关系史,学科理论建构诸领域全面发展,成果丰硕,展望新世纪的比较文学研究,切实的途径是展开异质文化语境下多元文学研究的透视与对话,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走向中外文学的双向阐释与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20.
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 2 0世纪中国作家接受俄苏文学影响的历程的勾勒 ,揭示了俄苏文学的道德感、抒情风格在塑造中国文学现代品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 ,论证了中国作家在兼收并蓄世界文学丰富成就的过程中显示出的超越性 ,并指出了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