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传统文化的视角,本文从对消除职业院校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思考,介绍了传统文化中的避险之道、交友之道、责人之术以及对待名利和过失等待人接物之道,希望能作为职业院校思想教育的补充内容,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创建和谐校园,降低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校园暴力行为从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有暴力加剧化、后果严重化、情节刑事化的趋势,其无疑将牵涉到越来越多的刑法问题。对一些造成严重伤害的校园暴力行为,如果作为校园管理方"知情不管"或者"视而不见",其应该承担何种责任?是否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现有常见的一些诊断方法的不完善性,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作物与缺素有关的其他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诊断方法。虽然目前对作物缺素病的诊断方法有很多,但都未能全面系统地分析可能引起作物病症的各种因素,因而可能作出不够精确的诊断结果,甚至误诊。如果按此法进行诊断,一般都可得到正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事件中的很多施暴者将其施暴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分享,影响恶劣。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校园暴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校园暴力引起重视,直到今天,校园暴力在日本仍被视为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校园暴力现象发生的原因,给出一些相对合理的解决措施,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五个维度预防我国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思想观念容易出现失衡,一旦受到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容易诱发“校园暴力”。预防和抑制“校园暴力”,不仅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生命、心理、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身抵御能力,而且要强化家庭、校园、社会等方面的文化环境建设,使“暴力文化”远离校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频发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职业学校的校园暴力问题也受到了重视。对职业学校的校园暴力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个层面提出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威胁校园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一度成为热门词。随着研究的推进发现,大量学者在文章中将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相互替换、混淆使用。而实际上,"欺凌""暴力"并非同一概念。本文中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联系表现在:目的性、伤害性和研究空间的一致性;其区别有:本质、类型、行为主体和年龄划分方面。本文从暴力、欺凌的词源入手,证明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不是一个概念,并找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8.
日益泛滥的校园暴力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并形成有效的校园暴力治理模式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迫切需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校园暴力研究中几个重点问题(校园暴力概念的界定、校园暴力的诱因、校园暴力的应对)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国内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现今,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暴力的恐惧渗透到每一个宁静的校园,成为压在师生和家长心头的一块石头。因此,校园暴力现象应引起各有关阶层和个人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本文针对中小学中的校园暴力行为,试用“零容忍”理念对如何防治做一下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刘祥  王京 《青年教师》2006,(4):61-64
如今,校园暴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肌体上的一个毒瘤,更为可怕的是,这个毒瘤还在不断地扩散,其有毒细胞每天都在吞噬着无数健康的心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第二反抗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矛盾和迷茫的心理状态,使得青少年容易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呈现暴力方式多样化、转移责任、实施过程中有“从众”现象等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二反抗期”内的“攻击性倾向”、心理支撑系统缺乏、来自媒体的“暴力”模仿以及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为避免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的预防和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4.
校园是我们实行和接受教育的场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在我们周围,血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现象引起高度的重视。校园暴力不仅危害到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和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精神阴影。我们该如何看待校园暴力事件,它形成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的肆意蔓延,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还校园一片净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对全国范围29个县(区)的近2万名中小学教师和10万余名中小学生就校园暴力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学生间暴力的发生率最高,是防治的重点;师生间暴力比较严重,是防治的难点;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不容忽视,是防治的风险点.对减少校园暴力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非常明显,应该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作用相对较弱,应该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对全国范围29个县(区)的近2万名中小学教师和10万余名中小学生就校园暴力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学生间暴力的发生率最高,是防治的重点;师生间暴力比较严重,是防治的难点;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不容忽视,是防治的风险点.对减少校园暴力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非常明显,应该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作用相对较弱,应该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频发,事件的性质不断升级,成为困扰家长、学校与社会的一大难题;同时还呈现出新的趋势:暴力行为者低龄化,女性施暴者数量上升,躯体伤害与心理羞辱并存.文章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了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校园暴力”的报道比比皆是,尽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其社会根源,但它也直接反映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侍作兵 《江苏教育》2011,(12):39-40
校园“软暴力”是相对于“硬暴力”而言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有的也能让你听得着,却很难留下多少痕迹;它是隐性的,却能“烙”在学生心中,这“烙印”一般还不易消去,有时还会“癌变”。那可是对人灵魂的蔑视,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