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彩有浓有淡,流水有急有缓,声音有高有低,山峦有起有伏,人的感情既有激动又有平静。作为对生活进行反映的艺术,则应该有张有弛。艺术中的所谓“张”,即将矛盾冲突推向紧张,在惊心动魄的重大场面中展开殊死搏斗;所谓“弛”,即将矛盾冲突引向舒缓,把情节导入日常生活的细腻描摹之中,大河波涛变成涓涓细流。优秀的艺术往往张弛结合,松紧适度,张中有弛,弛中有张,给读者以艺术节奏感。张中有弛,指在一些矛盾冲突异常激烈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2.
一、张与弛的运动生物力学机理 1.张与弛的力学机理 张指紧张,是指以肌肉为主体的受力状态.这种受力有压缩和拉伸两种典型的状态.阻力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外力,另一种是自身的重力或惯性力.  相似文献   

3.
歌唱训练中的想象,实为一项自我意识调控法。它是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物里。抽取共通点,转化为发声技巧,引导于实际训练的意识过程。本文通过对想象中两种表现形式——预想与联想的介绍,意在让学唱者了解想象对于歌唱训练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其开拓自身思维方向及想象空间,达到用心用脑引导艺术歌唱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歌唱是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音乐艺术,是人生的自然需求,从孩子出生的第一个行为啼哭开始,当孩子们咿呀学语时,同时也在咿呀地学歌唱了,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歌唱是孩子最爱的一种音乐形式,是孩子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基础。歌曲本身带有歌词,歌词能够具体、形象、生动、全面地反映孩子日常生活的行为要求。  相似文献   

5.
歌唱是要掌握一种使人体象乐器一样活动的技巧。而歌唱状态的训练是通向塑造“人身乐器”的最重要的途径。这是由歌唱艺术的具体特点和人体发声器官的特定功能所决定的。教师是塑造学生良好歌唱状态的总设计师,所以,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身乐器”的潜力。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歌唱状态的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姿势不仅会使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而且能给人以自然大方,轻松优美之感。但是长期以来,一提歌唱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天赋的高低,而往往忽视了后天的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歌唱姿势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唱歌时塌胸腆肚,头歪口斜;有的人身体僵硬,双  相似文献   

6.
7.
歌唱教学不论在高中歌唱模块课堂还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新版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歌唱是以人声为媒介表现音乐、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这几种现象:老师指导学生要轻声歌唱,一部分学生的声音变虚了,轻声演唱变成了虚声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了声音;遇到情绪欢快、活泼的风格歌曲,学生在歌唱时音量很大,试图加大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这样的声音音色生硬、不细腻,缺乏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历来就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准确、生动,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歌唱者解决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例如,运用五音方法演唱字头,运用四呼方法演唱介音运用十三辙方法演唱字尾等。我国古代民族声乐理论成就辉煌,但毕竟还存在着局限性。汉语拼音的普及,为歌唱中的正字提供了更有力的武器。汉语拼音以音位理论作支撑,从音素角度分解字音、标注字音,对字音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该概念上对哼鸣进行解释,针对目前对哼鸣训练方法的疑点进行解释从而论证哼鸣训练的正确性。对于哼鸣训练的三大好处:1.锻炼咽壁的力量和找到并稳定正确的声音焦点2.增加声音的灵活性和柔韧性3.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恢复声带机能这三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常常听到教师要求学生:要记住歌唱的状态!要记住今天歌唱的感觉!!学生有时也说今天歌唱状态好,或说不好,忘记了。由此可见,“记忆”在歌唱技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并利用好记忆心理有助于歌唱技能的掌握与巩固。  相似文献   

11.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的体现了两极分化的特性,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外部环境的压力.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而言,难度加大,教学方式改变也较大,要求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加.这个阶段下,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对转变的适应性对学习成绩都有巨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是歌唱的艺术,而语言是歌唱的灵魂。掌握规范而科学的语言发音规则,能促使歌唱状态更加饱满集中,推动歌唱走向完美。  相似文献   

13.
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芝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应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近,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相似文献   

14.
想象调控和情感调控是歌唱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要想得到优美动听的音色,歌者首先要在内心建立起这种声音的概念,要在内心的想象中准确地知道这个声音的形象.情感表现涵盖着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是歌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对歌曲作品的理解而产生的一种外部表情,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感情,它会借助歌曲作品蕴含的情感,与想象交织在一起,支配想象去组合表象.  相似文献   

15.
<正> 去过北京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北京人讲话不太张嘴,习惯用鼻子“哼”着讲,这种特殊的讲话习惯,使北京人唱的京剧韵味好听。因为中国京剧,主要是依据北京的语言习惯,巧妙地运用“哼鸣”这一发音原理来演唱,所以唱出的声音给人感觉气特别顺,位置特高,象是从鼻子上部哼出来的,其中“黑头唱法”更为典型。实质上任何一种唱法都是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从西洋唱法传入中国后,在声乐界常谈到“头腔”共鸣的说法,意大利语叫(Vibrato)。所谓头腔共鸣,就是调节和运用好鼻腔共鸣与其它腔体的混合共鸣,中国京剧唱法正是充分运用了这一科学方法。 多年来,我国声乐艺术界有不少人对“哼鸣”训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把用“哼鸣”的感觉去歌唱视为鼻音唱法和羊叫声等,不少歌者和教者把“哼鸣”练习仅用于开嗓音,而未把它放在声音训练的重要位置上来,有的甚至还视为禁区,其实那是一种误解。“哼鸣”就是当发音体发出声音的同时,会厌打开,软腭让开通道,直接通向鼻腔产生共鸣的声音。从物理共振学来说:没有共鸣的声音是较刺耳的,飞机在地面的响声是吱吱刺耳的,而飞上天空后的响声与地球高低不平的大小山峰和天空形成巨大的音箱产生共振后,传入我们耳朵里嗡嗡响的声音是有共鸣的。“哼鸣”正是符合这?  相似文献   

16.
歌唱共振峰理论由瑞典声乐理论家桑德伯格创立。文章力图描述该理论的梗概,并对其重要观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现代声乐理论重新建构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与歌唱都是来源于模仿与思维想象。音乐的创作、歌曲的演唱,它们成功的第一行为要素皆源自于丰富的思维想象与细心的观察和模仿。可以说模仿与思维想象是音乐创作、歌曲演唱的奠基石。模仿是学习之初的一种方式。艺术形式模仿则应打破模拟的束缚,突出个性,表现自我性情,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思维与想象则是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歌唱训练中正确的理论和认识,是完全依靠思维与想象的。作品的思想感情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是歌唱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而要完成这一点,歌唱者则必须依靠思维与想象对歌词进行正确理解、认识和分析,才能将其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阐述歌唱是一项运动,是身体的运动,也是精神的运动。通过后天的调整训练,把身体的各器官充分调动、运用起来,塑成一件很好的歌唱乐器;精神运动是挖掘歌曲思想内涵,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使身心得以净化、升华。  相似文献   

19.
20.
简要论述了“感觉式”和“生理解剖式”两种声乐训练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