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站在人类传播媒介发展的高度,反思当下的明星现象、大片现象,可见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产物,二者对于传播媒介形态向更高水平发展已经形成束缚,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对明星现象、大片现象提出质疑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大众审美素养、制定法律政策等解决之道遏制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纸张严重缺乏,许多实用而有价值的书籍得不到印刷发行或印数很少。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书报杂志被大量浪费!比如,一些单位用公款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而且多半是大部头、多卷本,不分对象、不讲需要,每人发给一套几套,放在那里睡大觉,而真正需要这些书的单位、个人却买不到这些书;有许多领导机关,经常动用公款买书报杂志送给领导,什么常委以上,副主任以上,副书  相似文献   

3.
叶子  李艳 《现代传播》2004,50(4):11-14
“质疑”既是传播者符合传播规律的职业行为模式 ,又是传播者履行社会责任和功能必备的品格。质疑的品格要求传播者能够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地提出问题、合理地分析问题 ,并在关键时刻正确发出预警信号 ,确保社会平稳发展。质疑不仅是传播者个体应有的品格 ,还应成为新闻媒介整体的品格 ;质疑并不是揭露性、曝光类报道的“专利” ,在政策宣传、舆论引导中同样需要质疑。但是 ,质疑品格长期以来并未得到新闻媒介应有的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解读“质疑”的内涵 ,明确“质疑”的适用范围和实施方法 ,为新闻媒介履行职业责任、发挥社会功能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出版业需要的人才无疑应该是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具有较高的策划能力、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同时又更需要具有作为编辑理念灵魂的那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扎实、系统的文字基本功,具备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编风".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国的出版业可谓是飞速发展,图书品种几近翻番,规模达到20余万种.  相似文献   

6.
会议消息、社会见闻、文体活动……诸如此类的动态新闻,在县级广播台站的新闻节目中,近年来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通常占到50%以上,一些时候甚至更高。可以说,它已经呈现出一种主体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马新萍 《新闻战线》2012,(12):103-104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从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质疑的思维方式,会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使我们的思考更深入、表达更独特。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可以算是当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了。为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国内外无数的图书馆学家们作了许多艰苦的努力,自然也就结下了许多成果。围绕着这个问题,形成了目前众说纷纭的局面——国外有艾伯特的“实际技术论”、巴特勒的“图书与读书现象论”、卡尔施泰特的“知识社会学”、谢拉的“社会认识论”、布鲁克斯的“知识基础论”;国内则有“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交流说”和“知识说”等等。有人统计,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有四十余种。诚然,这些学说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抹煞的,他们都在历史所给予的条件下,完成了他们的那一部分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传播生态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国内部分学者提出了创建认知传播学的学科设想,并且从理论溯源、学理建构、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论证.不过在笔者看来,提出新的学科构想固然符合当下学术界学科融合的大趋势,但是就认知传播学的学科构想和论证而言,却存在诸多学理上的漏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缺乏基本概念支撑,学科属性定位与研究对象不明确,学科缺乏独立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陈旧.  相似文献   

10.
11.
编者按:在当今的中国电视界,倪萍无疑是较受观众欢迎,较具影响力的节目主持人之一。理论界关于倪萍的研究和评论性文章也一直未断。尤其随着倪萍去年告别“综艺大观”,走进“文化视点·倪萍访谈录”,她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其中的见解更加莫衷一是,褒贬不一。这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理论话题,即“倪萍现象”。去年年底,本刊专门组织和举办了“倪萍现象”小型研讨会,特邀倪萍与几位学者座谈,以期对此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这也是本刊继举办了为期一年的“主持人文化超越‘东方时空杯’有奖征文”之后,希望继续将节目…  相似文献   

12.
因特网发展速度是如此惊人.如果有人说不懂得上网就好似落后了一个时代。现在成千上万的人不只满足于通过网络搜索资料和互相联络,而是开始感兴趣于建立自己的网站甚至经营电子商务。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不了解法律,很可能就会卷入一系列侵权纠纷之中。而从目前法律实践的角度看,从域名抢注,到现在的网上著作权侵权、网上诈骗、黑客恶意攻击等.互联网法律问题已涉及刑事、民事、知识产权等诸多法律领域,并且还会有很多案件很快诉诸法院……在这些案件中,网络产品的著作权纠纷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陈红 《科技与出版》2012,(10):58-60
校对质疑是现代"校是非"的基本形式。就什么是"疑"、为什么会存在"疑"、校对是否要质疑、校对如何质疑及质疑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0,(6):39-39
李辉(1956年—),《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编辑,传记文学作家,著名出版策划人。湖北人,1974年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劳动,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至1987年在《北京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纷至沓来搞版权引进的出版社中 ,有的是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目标 ,要建立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有的是重在参与 ,打赢就打 ,打输就撤 ,为的是过把瘾。这样在版权引进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这种状况不仅搅乱了国内市场 ,也妨害了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声誉。这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 :(1)没有明确的引进战略 ,缺乏文化眼光和长远目标。对出版社而言 ,引进图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进版权与本土创作的结合 ,打造出专业品牌 ,扩大市场占有率。而有些出版社却缺乏这种明确目标 ,不知道为什么需要引进、该引进什么 ,表现为…  相似文献   

16.
记得前些年看过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说的是中国人在海外屡受欺侮,每每忍气吞声,委屈自己。读后颇有同感。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胆小怕事而不敢愤怒呢?这里既有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有人穷志短的因素。此事说来话长,暂且不表。那么,胆小怕事、克制忍让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让许多外国人尝到了欺负中国人的甜头,让他们知道了中国人好欺负。于是乎,在日本有人视中国人为三等、四等国民,称中国人为支那人,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应该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中国电视剧产业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国内电视剧产能严重过剩,2006中国生产了13000多集电视剧,但是能够在电视台播出的却只有7000集;二是进口电视剧的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国产电视剧市场;三是国内电视观众审美水平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凯歌选择回到现实回到当下。这注定是一部具有反思意识的作品,但他打磨掉自己以往精英式的表达方式,他说,自己有点责任感不必说出去,不要强迫观众接受你的观点看了恶搞自己在《搜索》片场的视频《最炫民族风》,陈凯歌捧腹大笑。六年前他还对《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勃然大怒。这个一直在商业与个人表达之间纠结  相似文献   

19.
新闻质疑:一种信息加工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关知识理论和政策法规,通过对新闻现象、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对其科学性、可行性、合法性、合理性、适宜性、效用性等提出质疑,指出其存在的负面效应和不确定性的新闻现象,在当前的新闻媒体上不断出现.我们称之为新闻质疑.从目前的情况看,新闻质疑现象波及的领域非常宽泛,包括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等,并且有升温之势.  相似文献   

20.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以情节和故事为核心,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一对一的直接对话来讲述嘉宾的人生故事,挖掘他对某些问题(如:人生,世界,情感等等)的体会和看法的一种节目形态。它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谈话节目”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在选题时更着眼于话题性,在节目中通过意见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