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的大条件下,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青年的交往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青年的聚集方式。作为连接党和青年纽带的共青团组织,只有把握好新媒体和青年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任务和工作内容,主动改进工作方法,才能实现团结、组织、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的职能;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科学推进事业发展,必须讲究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世界信息化进程中,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媒体及网络媒体的内涵,也给处在时代和社会前沿的大学生群体带来了新的影响。高校共青团工作队伍要主动适用新媒体的发展,充分认识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进行共青团工作。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发展给当前高校团学工作带来的挑战,同时就如何发挥新媒体网络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博、微信及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高校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三观"相继发生改变,这对高校共青团思政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应在深入剖析"两微一端"对共青团思政宣传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结合当代青年的个性特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宣传思想,组建一支"能说、能写、能战斗"的新媒体队伍,积极运用"两微一端"平台,主动占领高校舆论阵地,讲好青年故事,传递时代好声音。不断增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近几十年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以及高校共青团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传统的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青年人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把思想引领的工作和建设向互联网转型,树立网络育人思维,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将传统的"面对面"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与新形势下的"键对键"新媒体矩阵格局相结合。二级学院团委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如何利用好网络新媒体推动网上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掌握网络话语权,进一步引领青年、贴近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已成为高校网上共青团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运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运用新媒体技术确保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本文总结了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遇到的新情况,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为高校团建工作提供了绝佳的改革机会和改革平台,同时也为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推进工作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从而占领思想政治引领的高地,阐述了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以其强大的功能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全面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青团工作创新改革为例,阐述了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8.
范珊珊 《考试周刊》2013,(46):167-168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高校共青团应加强共青团网络文化建设,完善共青团网络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主动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  相似文献   

9.
高校共青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其网络思想引导力的提升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网络呈现出互动性、全时性、开放性以及去中心化等特点,赋予人们更加广泛的言论自由,网络思想引导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导力提升为研究内容,在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想与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导的基础上,研究当前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导面临的困境,提出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导力提升的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各方面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而言,这种影响既是新的挑战又是新的机遇。面对这样的一个新形势,高校共青团工作理应站在时代前沿,紧密把握新媒体的特点,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共青团工作方式,不断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工作。  相似文献   

11.
《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是《文艺消费导论》中研究的进一步延展。该书聚焦于新世纪以来新媒介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文艺生产消费出现的新变化,细致论述了新媒介对文艺生产与消费的复杂影响。该书深刻揭示了当今中国文艺在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影响下审美范式的转变,强调一种"艺术———传媒化合型的新型美学范式"正在诞生。该书认为只有正视当今媒介转型的新状况,才能更好地在传统文艺与新媒体文艺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从而促进文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因其传播快速、互动方便、成本低、参与度高的优势,开创了一个公众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升、对政府和企业工作能够进行有力监督的新时代。在为政府和公众带来显著益处的同时,新媒体也因其特殊性对主权国家利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影响在提倡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体现得最为明显。对于新媒体的研究,必须要看到其特殊性对主权国家利益带来的双面影响。基于此,以"维基解密"事件为例,运用政治学和新闻传播学双重视角,探讨新媒体对国家利益带来的挑战,以及对新闻自由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期,新媒体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新媒体的出现,也深深的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通过新媒体的含义和特点,来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依托班级建设,探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对于政府机构而言,既是话语权的一次挑战,又是提高传播效率的一个契机.本文通过对政府发布的热门微博进行机构、内容和方式的研究,探讨各地、各部门的政府机构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生存状况,并分析政府微博在信息公开、形象建构、娱乐、互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使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图文声像并茂的传播特点,在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样的传播途径、更丰富的信息内容、更多元的校园文化的同时,也面临传播方式可控性弱、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冲击主流文化的问题。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和挑战,大学应通过创新主流文化的引领思路,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强网络监控引导,培养新媒体素养,关注网络诉求解决等方式,积极构建和谐繁荣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当代人的阅读和写作状态均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这给大学生的传统写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写作态度娱乐化、结构布局松散化和语句表达能力弱化等方面.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加强传统文本的阅读,并且正视新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在改善传统写作指导的同时增加新媒体写作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结合新媒体传播中舆论引导的新特征,探析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对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影响,认为应提升舆论引导力,使新媒体成为大众舆论监督和政府舆论引导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基于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观,探索冷热媒介的新视角,得出区分冷热媒介的新准则;并探讨新视角下冷热媒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使媒介在教学中合理发挥其作用,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人类引入全媒体整合运营的新时代。广告业呈现出传播媒介的"多屏化"、广告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引发了广告运作模式的巨大变化,对现行中国广告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引发了对全媒体时代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探索适应跨界融合为特点的全媒体时代广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高等教育广告专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发展与媒介环境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媒体的普遍应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使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质。网络媒体扩大了文学创作的主体队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热衷于网络言论的写作者以及媒体从业者构成新媒体时代创作队伍的主力。新媒介多样的呈现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在内容、文体、表达方式、生成过程等方面有所变化,作家也变成趋于普泛化的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