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质询权简论     
文章从现实中的广东省人大代表质询案出发对质询权进行了探讨。文章研究了质询权的概念及其特点,介绍了质询权的由来,从我国现存的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考察了我国质询权的特点,并比较外国质询权行使的特点,提出加强和完善质询权行使的几点设想,最后探讨了质询权行使的重大意义,呼吁人大代表充分行使自己的宪法权利,闲置宪法是法治进程中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股东质询权的法理基础是股东的知情权,我国现行公司法对股东质询权制度的规定存在缺陷,即质询权的权利主体规定笼统,未明确规定质询权的义务主体、权利范围、行使程序和救济程序。完善股东质询权制度需要扩大股东质询权的权利主体,明确说明义务人,科学设计行使程序,完善法律救济,在立法上构建更为健全的股东质询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57页第一段,有这么一段表述,"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人大代表的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到底属于"权利"还是"权力",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很困惑。  相似文献   

4.
潘霞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72-75,94
股东质询权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应以质询权之定性为前提。股东质询权源自于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每一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都应享有质询权,而无论其有无表决权,也无论其持股数量与期限。股东质询权与股东查询复制权一样是股东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东行使质询权的目的并不仅限于知悉公司内部信息,还有直接监督公司经营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人大代表履职制度是对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必要制约和有效保障。针对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大代表履职经费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管理机制和能力培训机制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从而有效保证代表恪尽职守,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提高代表履职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司法》第110条、第176条规定了股东对公司的相关查阅权和质询权,但公司法并未明确规定股东行使其权利的时间、地点、期间、内容、程序等。而且由于股东的查阅和质询内容可能涉及到关于公司根本利益的信息和商业秘密,公司法也未就股东的查阅权和质询权作出适当的限制,致使公司因一些恶意股东滥用其查阅权和质询权而蒙受巨大损失。从国外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和法律经济学角度来看,我国股东行使查阅权和质询权的相关内容应进一步扩充,而行使条件应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有必要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程度的三条衡量标准,分析和评价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0年的实践。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从以下六个方面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行使立法权;合理界定和积极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敢于和善于行使监督权;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人大代表应忠实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8.
股东质询权法理基础的研究关系着公司法整个制度的构建。股东质询权应当是股东的固有权,以此为出发点可以发现,德国法以来形成的股东质询权制度并非完美。我国股东质询权制度的构建应当体现权利本位的价值趋向和品格。  相似文献   

9.
股东质询权归属于股东共益权,在各项共益权行使过程中由于均介入公司、股东利益,所以各项权利履行所涉及的范畴一方面存在交叉可能,另一方面具有因果联系进而相互影响,而股东共益行为结果必然会影响到有关股东自益权的行使,为了更好的实现股东质询权,为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我们必须把握理解主要股东共益权与股东质询权之间的羁绊以及脉络联系。  相似文献   

10.
张为明 《考试周刊》2014,(47):27-29
各级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肩负着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神圣职责。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完善,各级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受到认识不到位、素质有待提高、履职能力不强等方面的局限,人大代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持问题导向,就如何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代表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全面提升人大代表的素质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人大代表素质虽然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提升人大代表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人大代表的产生、履职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代表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全面提升人大代表的素质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人大代表素质虽然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提升人大代表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人大代表的产生、履职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进民族区域自治权行使,必须从推进民族经济自治权的行使方面下功夫。在民族经济自治权的行使上面临较多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建立完善的经济自治权行使保障机制,是确保经济自治权充分有效行使的根本手段和措施。当前应从对民族经济自治权在认识上提高、政治上重视,构建和谐完整的民族自治法律体系,理顺上级机关帮扶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权责关系,建立有效的经济自治权行使监督机制等方面来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立县乡人大代表竞选制度符合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有助于从源头上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有利于对人大代表进行监督。建立县乡人大代表竞选制度,要完善立法,改革现有代表候选人提名办法,科学设置竞选制度,强化对竞选过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在建国后建立,但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又在"文革"后得到发展。回顾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需要把既尊重国情又追求先进、修正选举制度的价值取向、从程序入手和确认程序价值几方面做好。  相似文献   

16.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细胞。比较中国人大代表和西方国家议员在产生方式、名额限度、任职资格和职权职责等方面的异同 ,对于真正发挥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专职代表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人大代表仍是兼职代表。实现人大代表专职化是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合理设置人大代表的名额,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适当延长人大会议会期,建立健全代表履行职责的保障制度,完善人大代表监督机制,逐步实现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主要是由我国《选举法》具体规定.本文立足于2010年我国《选举法》的修订,探析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1938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国民参政会。在国民参政会存在期间,傅斯年作为参政员和驻会委员,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政治信念的驱使,力图消除政治弊端,积极行使质询权,最终将劣迹斑斑的孔祥熙赶下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20.
中外公司法限制股东权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股东权的行使作合理的限制,目的在于防止权利滥用,从而保护小股东、债权人和公司的利益,维护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本文作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股东行使审查质询权、出席股东会权利、股权转让、股利分配请求权、诉权五方面,考察中外公司法限制股东权的有关规定,揭示出股东权合理限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