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当代宋词专家夏承焘先生曾说:"在婉约派这一词派中,她的词应该说是成就最高的,她是整个北宋婉约派中最恰当的代表人。"能得到这么高评价的,唯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是一位旷世才女,她的词作委婉含蓄、情意绵绵,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她才调绝伦,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以其柔婉隽永的词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并以此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其词作中渲染出的万种情丝和臻于化境的艺术特色,与其妙用各种修辞紧密相连,达到了后世之人难于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言外之意”现象在汉语及其他语言运用中的广泛存在,与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具体来说,哲学上对“言”与“意”间“不尽之尽”关系的探讨,文化中的委婉心理、意象思维及“言外之意”所激发的想象美,都体现了其存在的必然性。而语言学中语言符号的离合性、模糊性、开放性及相关心理因素的作用,为其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言外之意”便成为人们喜闻乐用的一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言有尽而意无穷,成功的语文课堂堂教学,应在学生的心弦上弹奏出动人的乐曲,收到绕梁三日,曲尽情不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之仪词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论发展至北宋后期,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个时期词学论坛上的重要议题是关于词的本质特征及本色论的讨论,李之仪以其独立思考与积极开拓的精神,表明了自己的词学思想,即: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和“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审美理想、才情并重的创作本体论,他的词学思想具有历史进化的意识,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张力的动态性结构,李之仪的词学思想是北宋词学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阳朔夜色     
中国旅游名县阳朔有说不尽的风情美,有吟不完的抒情诗。阳朔的朝霞如诗如画、如梦如幻,阳朔的夜色温馨浪漫、情浓意浓、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7.
用创新的设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结尾,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达到"课虽尽,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马致远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抒发了羁旅之苦;杜甫借“风急”“天高”“哀猿”“渚清”“沙白”“飞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意象写尽孤寂落寞情怀。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是有阶段性的。没有阶段性,不成为生活,也不能成为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就是这种“无言之美”。尤其在文章结尾之处,无言的静默,相对的间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弦外之音,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收到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细细品读2017年江苏省各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一道道闪烁理性思维与智慧光芒的试题映入眼帘,一股股浓浓的学科韵味扑面而来。试卷行文流畅,生活气息浓郁,聚焦热点话题,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指向核心素养,寓理于情,以理育情,意境深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考生陶冶思想、净化情感、提升能力、检阅品德,给人以"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之感。现采撷几道经典之作,与诸位同行共品共享。  相似文献   

11.
自源的表词-意音文字都经历过早期文字阶段,早期文字的图画性和符号性特征在表词-意音文字中都有体现.探寻表词-意音文字中早期文字的孑遗,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思考文字的性质及文字发展中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源的表词-意音文字都经历过早期文字阶段,早期文字的图画性和符号性特征在表词-意音文字中都有体现。探寻表词-意音文字中早期文字的孑遗,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思考文字的性质及文字发展中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胡志竹 《文教资料》2006,(21):109-110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美学性。语文教学更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美感的心理完整性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美感包含着认知、情感、意志的完整心理活动过程,语文教学是美的教学,也是一个知、情、意的过程。因此在文章中分别论述了知、情、意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注重工具性,轻视人文性,忽视学习者的情绪反应是英语教学中的不争之实,外研社版《新维度英语》第六册Unit 4 I am angry涉及情绪管理的四个方面:自我意知、自我管理、社会意知及关系管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据此帮助学生实现情绪管理,并彰显英语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郑立芳 《成才之路》2009,(34):48-48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的这首《秋思》传唱了千年经久不衰。其中典型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这首诗的主旨是表现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前三句比较平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在古诗中不足以打动人,动人的亮点在最后一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所以“行人”都整装待发了,诗人又拉住“行人”的手,思乡之情可见一斑。细节的运用使诗的境界突现,形神“毕露”。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语用教学中,文本"言意"中的"言"指的是语言和语用,是语文的工具性属性;"意"指的是文本的主旨与情感,代表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属性。语文老师要在教学活动前,全面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把对文本意象的深入探究作为"言意"理解的切入点,进行精导、善导,从而帮助学生梳理"言""意"之间的关系,提升语用认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分析了四套中小学语文教材3500用字。据语文教材用字构形特征、遵从衍生理据、突出意符表意特征、兼顾汉字形体的原则拆分出表意构件172个,总结出意符153例形成基础教育语文教材意符表,在此研究基础上针对语文教材用字意符的特点提出集中意符教学、明晰意符和衍生字关系的理据性、培养字感、突出汉字文化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音乐文学中的声乐作品是由歌词和旋律构架而成的,彼此之间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是由歌词本身的指意性和音乐的非语义性和非描绘性特征决定的。其差异性也是歌词与旋律契合的前提,研究音乐语言和歌词语言各自的特性和相互的关系,是深入了解声乐作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有些词语,按照通常的解释,虽也能讲通,但总觉得不够顺畅,或不尽传达原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其中的有关词语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以就教于专家读者。何意致不厚,吾意久怀忿上句中的“意”课本注为“料”,下句中的“意”课本避而不注,一般选本亦是如此。按,上句中的“意”通“以”,二字古为双声叠韵。“意”为影母,“以”为喻母,同是喉音,黄侃说,影母古本声,喻母是“影之变声,今音读喻者,古音皆读影”(见《黄侃论  相似文献   

20.
“老师好!”     
当过老师的人,对“老师好”都会习以为常。细细品味,这简单的语言其实比诗还美。“老师好”听起来亲切而熟悉,回味时温馨又甜蜜。“老师好”是道不尽的默默祝福,是意无穷的声声礼赞,是千言万语凝成的最美丽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