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愈《师说》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有人说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说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说要概括为“学必有师,惟道是学”,有人说要概括为“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有人说没有中心论点句却有中心思想,等等。我认为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师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论证为什么要从师学习的道理。先举“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例来论证。接着论证什么人可以成为老师,古代求学的人为什么必定有老师等观点。在这里作…  相似文献   

2.
关于《师说》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开篇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则认为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有人认为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只是在论述从师的…些道理而已。而笔者认为,要查清《师说》中哪一句话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该采取类似确定一个新的物种属于什么纲目的方法,从论点的定义、论点和论据的关系等本源出发,对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具备论点特征又为论据所证明的观点,必然就可认定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据此,笔者对《师说》中心论点论证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统教材《师说》一文的主旨·历来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则认为是“无责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概括为“本文的主旨是论述老师的作用,兼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诸如此类,不一枚举。这些看法,虽然各有其理,但笔者总觉得不免有些偏颇,不敢苟同。从师说》创作的根本目的,立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论证的全过程看,笔者认为其主旨归纳为提倡“从师”、“师道”是较为确切的。一、提倡‘’从师”、“师道”是洲市说》创作的根本目的写作论说文,往往有某种针对性或目的性.作者的这种写…  相似文献   

4.
对于传统教材《师说》一的主旨,历来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古之学必有师”;有人则认为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概括为“本的主旨是论述老师的作用,兼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诸如此类,不一枚举;这些看法.虽然各有其理。但笔总觉得不免有些偏颇,不敢苟同。从《师说》创作的根本目的.立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论证的全过程看.笔认为其主旨归纳为提倡“从师”,“师道”是较为确切的。  相似文献   

5.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帅之所存也。【分析】论点的提出有多种方法,而开门见山提论点是常用的方法。《师说》的开头一段,就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提出了两个论点:一是人“必有师”,一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了说明这两个论点,首先要并清教师的职责,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这么明确地提出教师的职责是富有独创性的,接着展开分析,对两个主要论点从道理上作了初步论证。为什么人“必有师”?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相似文献   

6.
由于教师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择师不可不慎也”①;历代人们对为师者提出的标准和要求都很高。人们历来将师与道并重,《学记》有“师严道尊”,《中庸》有“修道之谓教”,王通《文中子》有“道之所存,惟师所存”,韩愈《师说》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相似文献   

7.
<正>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提出了教师的三大任务,具有能担任三大任务的能力的人,就具备了为人师的资格。他还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就是说,做教师的必须闻道在先。凡是做教师的就应该以“师”为职,以传“道”为任,而传“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韩愈还用“德”来作为衡量教师的标准,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就是说,做教师的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只有使自己具有高尚的  相似文献   

8.
先学者为师     
马永萍 《宁夏教育》2011,(12):69-6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概括教师的职责时,也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故强调"是故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样说来,教师并非生采就是教师,教师应该是在与学生一同学习、成长中逐渐成为"师"的。  相似文献   

9.
韩愈在《师说》中曾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就要不断地谋“道”。这个“道”应该是教师自身思想品德的升华,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而且更主要的应是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学记》提出“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之也”和“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观点,对于每  相似文献   

10.
韩愈在《师说》中论述教师的标准和从师的原则时,曾这样写道: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责无贼,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文字,最令人费解的是“吾师道也”的“师”字。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选注的《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O年九月第一版)上说,师道,就是以道为师。何乐士等同志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原道”篇中的“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佛道,有人说是自然之道,有人说是儒道,本文认为这个“道”是刘勰自己所体认到的自然人性之道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混和体。  相似文献   

12.
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专业通用语文教材(1994年版)第一册认为《师说》的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讲的是择师的标准,但从作者写作《师说》的背景、目的和全文内容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为学必须从师”的观点,提倡的是“尊师重道”的风尚。首先从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和目的来看,这是一篇抨击时弊的文章。当时一些仕禄之家的子弟,可以世袭为官,他们自己不从师学习,还反对别人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师说》以前常常被誉为胆识兼备、富于创造精神的作品。现在它又被重新选为中学课文。重读《师说》,深感韩愈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语言巨匠。一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批判了当时在封建士大夫中流行的“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出和阐明了为什幺要从师和以什么人为师的问题。全文可分四段。从开头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第一段;从“嗟平!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到“其可怪也欤”为第二段;从“圣人无  相似文献   

14.
《师说》这篇课文中的第二段是全文的主要论证部分。讲清这一段文义就能使学生理解韩愈阐述的“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中心论点。构成这个段落的三个对比句及作者在每个对比句后所发表的议论是讲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取串讲方式,分析这三个对比句在论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简单论述对比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有重点地讲解疑难字、词、句,力求把课文分析与字、词、句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讲解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的议论文。本文拟就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试从逻辑的角度做些分析,以便于对其内容的理解。文章开头说:“古之学者必有师”,点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并且蕴含着“今之学者更不可无师”的意思。“学者必有师”是一个必然判断,一个“必”字似有千钧之力,它表明韩愈对“有师”的观点十分明确,态度十分肯定。如果将“必”字改为“皆”字,变成实然判断,就会精神大失,看不出作者的坚决态度了。为了进一步明确论点,使问题讨论集中,不发生歧义,作者又对“学者必有师”这个判断中的重点概念“师…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与学问     
余全立 《师道》2002,(9):47-4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这是千百年来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仰慕的生动写照。社会对于教育的期望首先是对教师的期望。“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对“师道”的论述,是相当民主也相当严格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他是有所选择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的观点十分鲜明,为师者就是要德才兼备。在今天看来,要培养适应二十  相似文献   

17.
桃子的希望     
姚瑶 《课外阅读》2011,(15):32-35
是不是愿望许多了,感情就会廉价?是不是梦想一旦实现,就会渐渐被我们遗忘?是不是划过的流星已承载不了殷殷期盼?所以才会把那些小希望藏到纸条里折成星星,提醒自己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一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然,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漏句,该罚!"生哀而答:"子  相似文献   

18.
卢玉梅 《广西教育》2013,(10):22-23
韩愈在《师说》中曾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地谋“道”。这个“道”应该是教师所具备的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作为现代教育者,教师应该不断升华自身的思想品德,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应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专语文通用教材《师说》中,第一段的总纲作用、第二段的论述及文章写作逻辑的反映其中心论点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有别于参考材料中提出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师之所存”。  相似文献   

20.
陈军 《上海教育》2015,(7):74-76
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师"存在的地方;"道"即是"师"。"道"在天地,天地即为师;"道"在万物,万物即为"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师道"一体的理念。"师道一体"的另一意义是,肩负着"道"的面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这样一种人,也称其为"师"。虽然这个"师"不过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入而已,但是,由于他起到引导、激励、校正学习的作用,在"传""授""解"上有独特功能,因此,他自然是求道之师,是真理的化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