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插图,《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由此可见,插图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辅助说明文本,服务于文字的实用功能;二是装饰美化教材的同时提供艺术审美的范例。插图教学既要发挥其实用,又要注重其对学生审美的影响,两者兼顾,是其教学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插图的解释是:"插图,是指插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通常分为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两大类。"《辞海》对其的解释是:"指插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的形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现代插图定义为用绘画、摄影、图形文字以及图表说明等形式表现书籍、文章内容等信息元素的内涵且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视觉造型符号。综上:课本插图指对课本中文字的一种图解说明,指穿插在教材中为教材提供背景信息或者对教材内容进行装饰表征组  相似文献   

3.
插图是语文教科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配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而绘制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插图”的解释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包括科学性和艺术性.”除此之外,插图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集中读者阅读注意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因此,为了使教材使用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各出版社都将插图逐渐引进教科书中.笔者翻阅了2013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和下两本教科书,发现这两本教科书扉页彩色插图共有35幅,文本黑白插图共有33幅.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材的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而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不可忽视这一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的现有插图,让其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做到图为文用.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常常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一语中的.文本中的插图对于延伸文字内容大有裨益,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学阶段,究竟应从哪些方面挖掘插图资源并进行适合中学课堂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高中第二册课文《兰亭集序》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个句子中的“一”字如何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是名词“一点儿”的意思,因为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将“一觞一咏”翻译成“喝点酒,作点诗”;有人认为它是分指代词“有的人”,“一觞一咏”即“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还有的人依据教师用书中“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的翻译将“……一…….”理解为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边……一边……”。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组文艺随笔,共有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内涵比较丰富,其中,《咬文嚼字》讲的是写文章或阅读应该注意“炼字”的道理;《读(伊索寓言)》揭示并嘲讽某些社会现象;《说“木叶”》解说和阐发了一个文学意象;《米洛斯的维纳斯》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这些文章很少抒情,重在讲知识或道理。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们普遍认为这一个单元的课文比较难上。难度在于:(1)文章知识内容较杂,不知如何操作才更简捷有成效;(2)课文较长,不适合朗读,学生觉得枯燥;(3)对于知识储备不足的高一学生,有理解难度。  相似文献   

7.
杨星丽 《学语文》2014,(6):26-27
研究课文中的插图,可从符号意义、文本意义和读者意义的解读等多个角度进入,其中文本意义上的解读最为基本。与文本意义相关的插图,作为整个文本构成的要素,或者说其本身也是一种文本,是对文本情境丰富、直观的再现。鲁迅在《连环图画:辩护》中说:"书籍的插图,原本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丰子恺先生为鲁迅作品作插图,认为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插图,尤其是课文插图正是利用文字之外的因素,打破文字文本的封闭性,增强了语义理解的张力。插图对于读者理解课文在主题、思想或意境等多方面具有点醒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最主要的资源是思想政治教科书”。翻开课本,我们就可以看到,课本编排有序、知识与能力衔接紧密。为了配合文字,课本还配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本内容密切相连,或者说从某个角度完美地诠释了课文内容。笔者认为,作为教材重要资源之一,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插图,将对教材的理解产生不言而喻的助推作用,也必然能够导演出不少高效而精彩的教学课来。但有点遗憾的是,据笔者所见,这些插图的真正利用率却并不高,有的老师在课上甚至对插图提也不提,更不用说去使用它了。但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插图这个宝贵资源作为备课内容的一个有机部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插图的利用可以有多个方面,下面仅以《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瞿志霞 《新课程研究》2009,(11):119-120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最主要的资源是思想政治教科书”。翻开课本,我们就可以看到,课本编排有序、知识与能力衔接紧密。为了配合文字,课本还配有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本内容密切相连,或者说从某个角度完美地诠释了课文内容。笔者认为,作为教材重要资源之一,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插图,将对教材的理解产生不言而喻的助推作用,也必然能够导演出不少高效而精彩的教学课来。但有点遗憾的是,据笔者所见,这些插图的真正利用率却并不高,有的老师在课上甚至对插图提也不提,更不用说去使用它了。但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插图这个宝贵资源作为备课内容的一个有机部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插图的利用可以有多个方面,下面仅以《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11.
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有“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之义;《新华字典》解释为阅有看、察看之义,读有依照文字念出声音之义。据此看,“阅”和“读”是看与念,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了这样的权威解释:“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相似文献   

12.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是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作出的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管子》正文中对概念的训释,对同义词和相关相类词的解释,对文句的说明等内容,总结其正文训诂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训诂术语如“曰”、“谓”、“谓之”等,探讨了正文训诂在先秦文献中的作用及其在训诂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巧玉 《山东教育》2004,(25):31-32
一、明确教学目标本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有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和《少年闰土》,有略读课文《一件运动衫》,还有一个“积累·运用”。教学要求是: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要多朗读、多体会,有的还可以背下来。本组的课文各具特色,如何把带有共性特点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各篇课文的教学中去,结合各自的特点,化为带有个性特点的教学目标呢?《古诗三首》诗句比较难懂,三首诗都具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因此,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想象诗人描绘…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15.
课文引言又称“内容提要”、“绪论”等,是教科书中章目与课文正文之间圈框内的内容,因对正文内容的学习起导引作用,故名“引言”。现行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共有62篇引言,下面从内容与方法上给予分析。一、引言的类型和特征1.“铺垫式”引言,也可称为“背景式”或“条件式”引言。它指的是为帮助学生减少困惑、加强理解而设置的对有关正文内容的背景、形势或条件的介绍,对学生的学习起过渡、导引和铺垫性作用的引言。依据铺垫的途径和方式,又分为对比铺垫(由对比方式切入背景,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篇引言)和直接铺垫(直…  相似文献   

16.
正文训诂是文献本身所舍有的解释形式,在训诂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训诂用语、训诂方法和训诂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尸子》正文中的训诂特点,总结规则.阐明条例,探求《尸子》正文训诂对训诂学的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少教师认为它只起了装饰的作用,因而对它重视不够。其实,插图并非可有可无,在教学中,教师应巧用插图,努力使之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1.让插图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契机要想认识一种事物离不开仔细观察,而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让插图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契机,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由近及远、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整体到局部等方法。只有坚持长期的、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例如,对于《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课文专门配有插图,图中有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等。插图将诗中恬静的乡村生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学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然后问他们:“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景色美吗?美在哪?”学生按我之前教给他们的方法,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很快就说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江南美景。可见课文中的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很丰富。在《祝福》一文插图的选择上,选取了版画家赵延年的一幅黑白木刻《祥林嫂》作扉页插图,选取了古元所作《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作课文插图。夸美纽斯说:“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因为悟性都是先从感官得来的),没有别的。所以,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在于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于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历史》,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呈现出分层性、模块型和组合化特征,采取专题史体例和中外合编的方式,采用单元、课、目三级标题的结构,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课文除了正文部分,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文中间特插有几种栏目:[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另外,每课还配有插图。这些不仅增强教材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六册(人教版)《信陵君窟符救赵》一文中“留军壁邺”的“壁”,课文注为“驻扎”是不准确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解释“壁”为“军营”.《辞源》释“壁”为“军垒”:此处应为名词动用.是“筑起壁垒”或“筑起军营”之意古时说军队驻扎用“军”或者“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