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核心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小说作者就是沿着这一思维格局,把《水浒传》写成了一部忠义传。宣传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就《水浒传》的“忠义观”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里渗透着忠义思想,这是尽人皆知的。它的主要表现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按受招安,去打方腊;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等等。明代的《水浒传》刊本,无不冠上“忠义”二字,称为《忠义水浒传》,有的干脆称为《忠义传》。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作品,为什什会如此突出地宣扬忠义思想?这些思想从何而来?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水浒传》是很有必要的。《水浒传》所以具有忠义思想,与它成书的年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水浒故事产  相似文献   

3.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座次是怎样排定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骈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问亲疏”“不分贵贱”(本文引《水浒传》文字均据一百二十回《忠义水浒全书》)。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去《水浒传》投降打方腊的故事,用评点的方式对其忠义思想进行改造,宋江成了假忠义而真造反的革命英雄。因此“金本”《水浒传》盛行300余年。写了投降打方腊的《水浒传》几近绝迹300余年。1949年以后,金圣叹被骂作是“封建反动文人”而遭批判,“金本”《水浒传》停止出版,而将几近绝迹达300余年的《水浒传》“挖掘”出来,大量出版发行。一生喜爱“金本”《水浒传》的毛泽东,晚年读了这种《水浒传》后批评它是“反面教材”;1998年中央电视台以这种《水浒传》为底本拍摄电视剧,宋江成了令人憎恶的人物;新编的《中国文学史》“补写”了这种《水浒传》几近空白300余年的“文学史”。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至今仍无改变。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其撰著者颇有争议,据现在能见到的版本看,应该将其著作权归于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一般认为《水浒传》是先由施耐庵把各种梁山泊英雄的故事联缀起来,成为一部完整的白话长篇小说,然后经罗贯中增损编次得以流传。《水浒传》所据之故事原型,大部分来自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6.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浒,念hǔ,水边.以“水浒”为名,是因为故事发生在八百里水泊梁山,书中的主人公,就在梁山泊周边展开他们轰轰烈烈的斗争.这部正面描写农民起义斗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自明代中叶以来,屡经封建文人增删,有各种繁简不同的本子(如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七十回本),思想内容也比较复杂.但瑕不掩瑜.《水浒》仍被尊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青少年学生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水浒》是不可不读的.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宋江是《水浒传》的主角,梁山泊寨主的不二人选,然而由于他是一个忠义之人,不肯轻易到梁山泊落草,也不愿违背晁盖的遗嘱,所以这就注定了他当寨主的过程是矛盾、曲折的。宋江当寨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给晁盖通风报信,晁盖等人死里逃生,这样使宋江有恩于梁山;以其“及时雨”之名团结了众多英雄好汉,得到了他们的坚决拥护;到梁山落草之后,屡立战功,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及军事才能。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宋江必然当上梁山泊寨主。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作为“累积型”长篇历史小说在其成书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历史事实、市井传说、文人参与。它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虽然以正统儒家思想为主体,但这是文人参与创作之后所规范的,其故事本身仍保留有各个时代的文化痕迹。研究宋江这一人物形象的生成,应将他放在《水浒传》成书的过程中,分析其由市井英雄升华为庙堂烈士的历程。宋江是世俗之义与忠义思想融合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的创作宗旨是歌颂以宋江为代表的忠义,忠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权奸、“辅国安民”。七十一回以前写梁山好汉的造反行动属于“辅国安民”的忠义之举,七十一回以后通过招安悲剧结局进一步揭露高俅等权奸阻塞贤路、破坏招安、陷害忠良的奸恶,进一步歌颂宋江为国尽忠效力、至死不辞的忠义。  相似文献   

12.
<正>读《水浒传》,既为书中英雄的勇猛神武所折服,也被书里好汉的豪迈痛饮所感染。在《水浒传》里,酒和梁山泊的好汉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它使得这些英雄豪侠的忠义壮举富有风流浪漫的色彩。绿林好汉是如此爱酒,酒已经融入进他们的血液里,成为其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生命光辉才有酒一样的热烈和豪放。正是在酒的作用下,李逵才憨态可掬,武松方勇猛神武,鲁智深更是直率壮烈。也是由于酒,才有那么多美妙神奇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打斗。试想,《水浒传》中没有了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以其塑造人物形象之鲜活生动,运用白话之纯熟精妙,思想内涵之丰富复杂,确立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与《三国志演义》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从文本研究角度去解读《水浒传》,会发现它与京杭运河有着颇深的渊源。本文拟从梁山泊地理风貌、《水浒传》作者籍贯、《水浒传》中地名、景物、饮食风尚、语言特点等角度剖析《水浒传》与京杭运河之渊源。  相似文献   

14.
忠义观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封建正史忠义观念强调的是道德准则本身的价值,封建统治者将其上升到天理伦常的高度来达到自己统治的目的。《水浒传》中的忠义观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氛围,但是,又有许多正统思想所解释不了的东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这是与其多元的思想来源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轿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间亲疏”“不分贵贱”(此据杨定见序本(忠义水浴全传》,但只要对这张座次表稍加查考就会发现,这种排法是分贵贱、问亲疏的,哪些人在“天罡星”队里,哪些人在“地煞星”队里,谁在前,谁在后,大致都有线索可寻。这些安排正体现了梁山领导核心——宋江一笑用体系的思想和意志O一百零八人…  相似文献   

16.
<正>对《水浒传》这部小说,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封建时代,卫道者咒骂它“奸盗诈伪”(李开先《笑散》引);有识文人则冠之以“忠义”,说它“有《春秋》之遗意”(李贽《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今人则或称它“歌颂了农民起义”,或谓之赞美了绿林英雄,或责之宣扬了“投降主义”……观点分歧,莫衷一是。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将《水浒传》与《离骚》、《史记》等合称为“六才子书”,如果说这之中有比儒家“六经”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在构陷同道、破坏社会、主动对抗皇权三个方面与传统"忠义"思想之间存在逻辑矛盾。这些矛盾造成了《水浒传》思想的复杂性,也给俞万春留下改造《水浒传》并创作《荡寇志》的机会。《荡寇志》虽然纠正了《水浒传》的逻辑失误,但在思想上却没有取得突破,反而由此损害了自身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刊行的李卓吾评《水浒传》现存有下列四种繁本:A 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B 袁无涯刊《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C 芥子园刊《李卓吾评忠义水浒传》一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了《水浒传》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忠义”、“替天行道”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演变,并分析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市场经济也在缓慢而曲折地发展,如果我们从《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三部明清小说来考察这一现象,是会给我们某些启示的。《水浒传》的全部理想蓝图建立在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面,产生在这一基础上的理想旗帜是“忠”和“义”。以“忠”来报效朝廷,用“义”来团结弟兄。宋江的最大好处是对投奔他的好汉“尽力资助,端的挥金似土”。《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也只是将库内一部分“金珠、宝贝、彩缎、绫罗、纱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