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企业科技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以认知冲突、情感冲突、过程冲突及团队与成员目标冲突为自变量,团队成员所采用的合作冲突管理行为和竞争冲突管理行为为调节变量,以团队绩效为因变量,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得出当团队成员采取竞争冲突管理行为时,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的冲突越显著,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的冲突也越显著;当团队采取合作冲突管理行为时,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的冲突越显著,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的冲突越不显著,从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团队中存在的冲突提供一定的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2.
选取华东地区某地科技园15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为样本,考察创业能力的不同维度在创业团队中介作用下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异质化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创业团队在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通过创业团队可以最大化创业能力对创业绩效的提升效果。该研究丰富了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理论,拓展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理论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3.
旨在通过探索公司企业家精神的中介作用打开首席执行官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黑箱".目前,在企业层面上探讨首席执行官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的研究几乎空白,基于此,首次提出了以公司企业家精神作为首席执行官变革型领导行为作用于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珠三角地区的192家企业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席执行官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公司企业家精神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3至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为样本数据分析了不同的公司创业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等方法,发现公司创业行为总体上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显著.其中,多元化产品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技术研发创新行为和国际化市场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作为流程创新的信息化行为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探讨认知冲突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引入知识创造、网络联结强度构建模型,对210名知识密集型团队成员进行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表明,认知冲突对于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在认知冲突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将网络联结强度划分为内部网络联结强度与外部网络联结强度,内部网络联结强度对这一主效应进行正向调节,而外部网络联结强度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创业团队认知能力对团队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创业过程为中介,构建创业团队认知能力、创业过程与创业绩效的概念模型,其中创业团队认知能力采用创业共识能力、专长配置能力和监测调控能力3个维度,创业过程采用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决策2个维度。运用多元层级回归分析方法,用SPSS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对收集到的团队成员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创业共识能力、专长配置能力与创业决策交互项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共识能力、监测调控能力和创业机会识别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监测调控能力和创业决策匹配,专长配置能力和创业机会识别匹配对创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魅力型领导、下属的信任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魅力型领导、下属的信任与团队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 魅力型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2) 魅力型领导与下属的信任显著正相关;(3) 相比下属的认知信任,魅力型领导与下属的情感信任相关度更高;(4) 下属的信任对团队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5) 下属的信任在魅力型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网络,既有研究在创新团队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中忽略了团队外部连接的影响;基于冲突理论,管理学领域认为认知冲突在团队创新过程中属于建设性冲突、情感冲突属于破坏性冲突.明确创新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的划分标准,内部连接强度包括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程度等,外部连接强度指团队与包括竞争者、合作者、客户等外部组织之间的沟通频率;提出创新团队成员的情感冲突是由认知冲突转变而来的,源自个体的认知冲突及其背景不同.从冲突视角出发,并考虑中国人普遍具有的含蓄特性,以上海汽车集团等5家企业研发团队327名研发人员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创新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正向影响创新绩效;(2)知识创造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在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认知冲突对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情感冲突在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路径上起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结论,创新团队的内外连接强度、情感冲突、知识创造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提出建议:研发团队内部应增强成员间联系,并加强团队整体与外部组织建立合作、相互学习、竞争等关系,以及重视鼓励通过碰撞来激发创新等,以促进组织创造新知识、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企业家精神在产学研合作中起到关键的协调作用.根据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企业的调研资料,以企业家精神作为调节变量,探讨了产学研合作中不同属性的研发投入之间及其时产学研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金有利于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且政府投入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杠杆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研发领域内社会资金的绝对量与相对量均较低,企业自有研发投入在获取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中起到主导作用.企业规模与合作成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出口导向对企业提升技术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另外,企业家精神对研发投入和产学研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3至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为样本数据分析了不同的公司创业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等方法,发现公司创业行为总体上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显著。其中,多元化产品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技术研发创新行为和国际化市场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作为流程创新的信息化行为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术创业是科研人员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其创业特质与创新政策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却忽视了学术创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基于组织生态理论与锦标赛激励理论,本文以高校学术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双刃剑”效应,从过程与结果视角分别探讨了任务关系与合作质量在团队可持续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学术创业团队中,合作关系对合作质量和持续合作意愿均具有倒U型影响,合作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削弱合作质量、降低合作意愿;从结果视角来看,合作质量在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效应随着合作关系的增强而减弱;从过程视角来看,任务独立负向调节合作关系对过程质量的影响,任务依赖则正向调节合作关系对结果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结论解构了学术创业团队的运行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创业者大多经历失败,但经历失败的创业者并不一定能走向成功。能否将失败视为学习机会并从中进行有效学习对新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创业失败学习问卷,并检验创业失败学习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探索团队创业精神对该过程的作用机制。通过29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表明,创业失败学习可以区分为认知改变和能力提升两个维度,创业失败学习与团队创业精神、新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团队创业精神中集体创新和协作进取两个维度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创业失败学习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孙秀丽  赵曙明  白晓明 《科研管理》2018,39(12):123-130
基于高管团队风险视角,本文首次提出“制度支持-高管团队冒险倾向-公司创业”的路径作用过程,检验了行业增长这一重要行业特征在整个作用机制过程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京津冀地区五个城市227家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所提出的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制度支持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创业,高管团队冒险倾向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行业增长对制度支持与高管团队冒险倾向、制度支持与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管团队冒险倾向的中介作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创业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已有研究并没有对"什么样的创业团队更可能获得好的效能"问题给予合理解释。本文使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考察了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团队效能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路径分析。利用806个样本的实证数据,并结合案例分析的研究发现,创业团队异质性对团队效能的影响作用显著。异质性只是团队结构的一种静态描述,一旦创业团队形成,认同突显的长时段的一般人口统计学属性、教育背景等结构因素将固定,业已形成创业团队则说明对团队认同的承诺已达到一定程度,进而在创业过程中能够激活短时段的创业经验、认知、工作价值观等情境因素发挥作用,从而间接的对创业团队效能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作目标促进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紫珍  刘新梅  沈力 《科研管理》2012,33(8):113-119,136
基于激发型信息处理的视角,探讨了合作目标互依性、知识共享和团队反思与科研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225个有效科研团队样本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目标互依性对科研团队创造力有积极影响;知识共享与团队反思在合作目标互依性与科研团队创造力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知识共享对团队反思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打开了合作目标影响科研团队创造力的信息处理黑箱,扩展了激发型信息处理视角在团队创造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肖锋  储小平  谢俊 《软科学》2012,(3):101-104,139
使用整体网络的测量方法,基于代表了271名员工的28个工作团队的整体网络数据,探讨了员工团队认同作为网络中心性的心理来源,以及合作性目标作为团队认同与网络中心性之间的作用机制问题。研究表明:团队认同与中心性显著正相关,合作性目标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绍玉  王栋  汪波  李晓燕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80-1688
创业活动的成败与创业者对其社会网络的利用有直接关系。在482个再创业调研样本的基础之上,从个人和团队社会网络两个方面构建创业社会网络对再创业绩效作用的理论模型,分析不同创业类型、创业领域下的作用路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社会网络对再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路径有三条,其中资源整合、创业学习和创业动态能力分别起到中介作用。在不同的创业类型和不同的创业领域下,个人社会网络和团队社会网络对再创业绩效的作用程度不同,并且创业社会网络对企业再创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作用特征和作用效果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上述分析,不仅可以丰富创业者社会网络行为的理论知识,而且为提升再创业绩效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扬  吴子贵 《科教文汇》2014,(24):180-182
研究生群体作为我国人力资源精英层,其创业成效积极影响着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积极引导研究生充分利用现有高校资源,尤其是在高校不断变革创新、学科交叉兴起的大背景下,本文以研究生创业团队组织形式构建研究为目标,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创业群体的特有气质,结合实际课题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研究生创业团队组织形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职能部门在推进研究生创业团队构建过程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佳 《科教文汇》2012,(28):13-14
自我国对高校推行创业教育以来.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创业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展开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tested how and when leaders’ information seeking from team members influenced team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We developed and examined a model by considering team reflexivity as a mediator and cooperative outcome interdependence as a moderator. The sample comprised 83 work teams and 253 team members from a pharmaceutical firm in China. Multiple-source, time-lagged data were used to test our hypotheses. Based on the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the curr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leader information seeking is positively linked to team performance and team innovation.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mediated by team reflexivity. Further,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team reflexivity was enhanced when team cooperative outcome interdependence was higher. The indirect effect of leader information seeking on team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via team reflexivity was stronger when team cooperative outcome interdependence was higher. We provide empir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seeking in the workpl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