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作为当今时代精神之重要质素,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就个人而言,创新是健康人格、自我实现的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品质的生命质素的重要内涵;就社会而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生命的美好和智慧之花在创新中绽放。创新拒斥保守、僵化,创新生发着社  相似文献   

2.
李德 《云南教育》2007,(B12):40-42
教育是文化传播、生产和创新的重要形式,而它本身也是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建水县始终把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标,将深化改革与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的勇气创新教育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宋红辉 《考试周刊》2011,(66):89-90
大学英语课程是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贯彻通识教育的思想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在实践中,仍需讨论实现通识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中诸如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继续教育、教育目的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等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反思性地探讨。就通识教育而言,应进一步明确其功能与定位,构建符合和反映我国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观的通识课程体系;就素质教育而言,应进一步明确其内涵,避免空泛化和简单化,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就德育教育而言,应克服目前教育实践中的简单化、知识化和孤立化倾向,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就继续教育而言,应强化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角色与职能,尽快使高等学校从目前将其人才培养的出口与用人单位的入口直接对接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就教育目的而言,应尽快完善我国教育目标体系,使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落实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就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应进一步明确实施目的、推进配套改革、强化资源建设,避免因"水土不服"使学分制改革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创新教育的内涵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学校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主要是指具有个人价值的创新,指学生在自身的心理水平上去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而言,创新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的“知识创新”。书本知识对学生而言均是“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育产业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就是不再把教育看作一种纯消费、纯福利的社会公益事业,而是把它看作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劳动能力、提高教育服务的一种产业。这种产业就其提供的劳务而言,属于第三产业;就其为生产提供所需的人力资本而言,属于生产服务产业;就其提供劳务的过程而言,它又是籍生产和再生产知识来完成的知识产业。教育产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严格地说,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产业是对教育性质的一种静态的、定性的分析,而教育产业化则是对于教育运作过程所进行的动态的、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就个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来说,可以归结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就是促进个人个性的发展;社会本位论则认为教育就是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人,使被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各执一端,强调了教育价值功能中的一个侧面,应当说,都有一定的真理性。但是,二者的共同弊病在于它们都把自己的出发点强调到了极端的程度,完全排斥和否定了另一面的合理性。个人本位论把个人看成是同社会相对立独立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具有普遍性、综合性和革命性,因此,必然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就中等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而言,在策略上要以更新创新观念为先导和前提,明确问题的内涵,了解创新的过程和心理操作,注意创新的非认知调控。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无论国家还是个人的发展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个人就会停滞不前,进而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创新,爱上创新。本文中,笔者主要围绕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展开,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在此与广大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0.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成因探索中,“泛政治化”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无论是从社会价值、个人价值还是内容体系来看,充分体现政治性要求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内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显示,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失误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弱化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困境,创新发展,必须吸取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把政治性放在首要的地位,才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走向误区,提高思想政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创新教育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教育的时代内涵与本质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性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开发,是对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创新教育的特征: 1.就价值观而言,创新教育具有超前性 如果说传统教育重视继承性和维持性,那么创新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受役于现时社会,而且在人文本质上也是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也就是说,创新教育培养出的一代新人,不仅能从客观上适应现时社会,而且能积极地、不断地发展社会、超越社会,使人类历…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完整、准确地理解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抓住创新教育的时代特征,即它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涵义。无论是与传统教育、现存教育、应试教育比较,还是与素质教育比较,创新教育都有其鲜明的特质。(一)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二)相对于现存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三)相当于应试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四)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一、教育观念和教育方针的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家熊彼德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中的过程”称之为创新。通俗地讲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在《新华字典》中,创新定义为创造、革新,也就是创造没有出现的新的事物,改革已有的旧的东西,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重大,他对于个人而言,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是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投资是一种复杂的投资行为。在教育投资中存在着多种主体,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是受教育者。所有教育投资收益的实现只有通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再服务于社会来完成。而个人是否愿意接受教育取决于个人对教育投资是否有需求。个人投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就主动需求而言,专业教育主动需求过高,基础教育主动需求不足。就被动需求而言,基础教育被动需求中等偏低,而专业教育则极低。要降低膨胀的中高等专业教育个人投资的主动需求,增加基础教育个人投资的主动需求,就必须改善教育个人投资的收益结构,增加货币收益比例,尽量减少就业收益。要实现这一点,又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和加大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同时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关于现阶段我国中高等专业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比重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不能操之过急,要在改革中逐步摸索出这种投资成本比重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一、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理由之一,把人的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由教育自身的任务和目的决定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掌握了这些经验,才能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和进行社会生活,从而使人类能一代一代的延续和发展下去。由此意义上讲,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即把培养人、提高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如果不是这样,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教育现代化就其实质而言,乃是通过对自身的改革与完善,全…  相似文献   

16.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学生为本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所谓课程改革的目标,指贯彻课程改革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课程改革的成果(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是一对矛盾体,自从学校教育和课程产生之日起,就隐含着二者之间的矛盾。任何一种课程都是对这一矛盾关系的某种形式的解决。社会本位的课程,认为社会是最为根本的,社会的价值是绝对的,课程就应当体现社会的价值。个人的教育必须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个人是局部,是特殊…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学视野中,职业主要有三种涵义:在一般范畴内来说,职业是人生存的一种状态,与闲暇互为目的和手段;就专门范畴内而言,职业是一种生产和垄断社会资源的劳动手段,其专业化程度越高垄断性越强;从象征符号上来看,职业是社会分工背景下生产关系的表征,附载了多重社会二元对立的涵义。在新时期,建议改革现有教育类型的命名体系,并在保持职业教育垄断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开放性,实现职业的教育和闲暇的教育共襄盛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就价值主体而言,只能是人而不能是物,但就价值客体而言,却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这样便产生了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和人与物之间的价值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因为个人与社会是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个人与社会构成的主客体关系,和人与物构成的主客体关系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个人与社会的主客体关系是双向的,而人与物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是单向的。就是说,在个人与社会构成的主客体关系中,个人与社会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而在人与物构成的主客体  相似文献   

19.
扬长教育的理念可概括为:从学生禀赋和个性出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之所长,在创新中扬长,在扬长中形成优势和特色,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它有三层涵义:(1)扬长教育是个性教育也是创新教育。(2)扬长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策略,资源投向侧重于发挥优势,而非弥补不足,即强调扬长而非补短。(3)扬长教育是一种质量观,主张特色就是质量,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学生的个性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色,难分优劣。对个体而言,学生应扬己之所长,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对社会群体而言,学生应以己之长弥补他人之不足,成为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20.
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与社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的最根本最直接的理论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一方面指出,必须“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指出,生产劳动必须与教育相结合,“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