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道课本习题的引伸与一道名题的妙证张贝斌(甘肃省金昌市一中737100)题设a,b,c∈R+,求证:abc(a+b+c+a2+b2+c2)(a2+b2+c2)(ab+bc+ca)≤3+39.(1)这是加拿大一家中等数学杂志1987年刊出的一道习题.原...  相似文献   

2.
在上“复数的四则运算”的习题课时,遇到这样一道题:计算S=1-3i+5i^2-7i^3+…-99i^49.此题是一道关于一个等差数列{2n-1}(n∈N^0)和一个等比数列{(-i)^m}(m∈N)对应项乘积求和问题.由以前的经验知,  相似文献   

3.
此题不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物理1第1章第1节“问题和练习”的第2题(P.13,下称课本习题).以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意境雅致的诗文来设问参考系和相对运动概念.凸现了物理学的人文因素,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因此本题被认为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以此改编的习题,考题也见于多种参考书和试卷;介绍或提及这个习题的文章也常见到;甚至电视连续剧《武林外史》竞也以此为例,大谈相对运动.但本人对此题有不同的看法,且认为作为练习并不妥当.现将课本习题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道课本习题的非常规解法高中《代数》上册(必修本)P.196中有这样一道题:求值.此题教材中原意是用和差化积的方法来解.下面给出另一种解法,以供参考.解:原式=.考虑点A(cos40°,sin40°)与点B(cos20°,sin20°),则所求之值正...  相似文献   

5.
题设a,b,c∈R+,求证abc(a+b+c+a2+b2+c2)(a2+b2+c2)(ab+bc+ca)≤3+39.这是加拿大一家中等数学杂志1987年刊出的一道习题.原文给出的证明非常繁.本刊1998年第4期《一道课本习题的引伸与一道名题的妙证》一...  相似文献   

6.
一道课本习题的推广及应用河南省浚县实验中学张立义原题:△ABC中,AB=AC,AD为BC边上的高,AD的中点为M,CM的延长线交AB于点K,求证:AB=3AK.(九年义务教育《几何》第二册第263页第14题)以此题为基础,逐步削弱条件,可寻找出此类题...  相似文献   

7.
一道课本习题的挖掘黑龙江哈尔滨德强学校时承权有些课本习题的蕴含是相当丰富的.如果教学中利用好这些潜在的因素,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益处.请看一例.如图1,已知∠BPA=∠CPA=6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初中《几何》第三册第100页第8题)...  相似文献   

8.
编题切勿偏题—对初中化学新教材中一道习题的质疑江苏如东石甸初中(226404)殷建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课本》队教94版)(以下简称《新教材》第146页第九道习题与《新教材》课文内容有冲突,给人有为"编题"却又"偏题"的感觉.《新教材》第14...  相似文献   

9.
题若正数a,b,c满足a b c=1,,求证本刊1994年第7期P.46上,田正平老师用逐步调整法证明了此题.这里,笔者给出两种简洁证明,证1因对任意实数a,b,c,d有(高中代数课本下册P.14练习第2题)因此,原不等式成立.证2因对任意复数z_1,z_2有(高中代数课本下册P.197习题第6题)(i为虚数单位)因此,原不等式成立.最后,我们指出:原题的条件可放宽为“a、b、c,为满足a b c=1的实数”.利用课本习题巧证一个不等式@宋庆$江西永修县一中  相似文献   

10.
一道习题解析甘肃省甘谷一中谢永强江苏省睢宁县双沟中学朱怀义高一课本(必修)98面第10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许多同学由于综合能力较差或审题不严密,从而出现错解。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204面给出的答案──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3mol/L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课本题是由教育专家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编制而成的,每一道题的选取,都有其潜在的学习功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让学生充分重视课本中的习题,使散落在课本中的颗颗“珍珠”,发出耀眼的光芒.现以苏教版数学必修I为例,谈谈如何用好课本中的题目,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课本中的习题许多是教材编写专家们经过深思熟虑后精选出来的经典题,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发挥课本习题的教学功能,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习题6.3的第7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文[1]由教材一道习题的结论推广出了等差数列的如下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一道题做完了,再想一想,有没有不同解法,即一题多解;能不能在题设条件下得出不同的结论,即一题多求.课本由于受《大纲》所限,习题的结论一般简单、直观.因此有很多习题结论可进一步挖掘,本文就举课本一题为例.  相似文献   

15.
课本中的习题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只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对这些习题的图形或条件稍加改动,就可以发展成一个思维含量高的新题.下面让我们看一道源于课本的中考题.  相似文献   

16.
一道课本习题的引伸施开明(江苏响水县中学224600)高中立几课本117页有一道习题:如图1,AB和平面α所成的角是θ1,AC在平面α内,AC和AB的射影ΑΒ成角θ2,设∠BAC=θ.求证:cosθ1cosθ2=cosθ.(1)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  相似文献   

17.
一道课本习题的解法安徽黄山市黄山第一中学(242700)崔永林高中化学课本必修本第二册十一页习题3制造1000千克普通玻璃,需要纯碱、石灰石’和二氧化硅各多少千克(参看第2题得到的物质的量之比)?并计算生产1000千克普通玻璃时,产生的M氧化碳在标准...  相似文献   

18.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道好题,充分利用这一习题进行深入地探索与思考,对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题目1平面直角坐标中有A(0,1),B(2,1),C(3,4),D(-1,2)四点,这四点能否在同一个圆上?为什么?这是一个关于四点共圆的问题.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21题就是以椭圆为背景、这道课本习题为雏形的四点共圆问题,本文从各个不同角度给出这道高考题的五种证法.  相似文献   

20.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往往要处理大量的习题,很多教师在处理课本习题时往往满足于学生会做,而不去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该题的内涵、处延,挖掘课本习题的内在功能.对于一道习题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引导学生对这道题作进一步的探究,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处理一道就能解决一类题的本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里介绍对一道课本习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