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分组活动中材料的制作是一个难点。不仅要求材料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而且还要有趣味性、多功能性。尊重幼儿,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如何体现在数学操作材料上更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在大班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及加减法中,我制作了以下学具: 一、高水平组:富有情节性及色彩鲜艳的“看图编应用题”(如:图①)。要求幼儿看图编一道应用题,并要列式计算。还有“看图案列式计算”(如:图②)和“看分台式列式计算”(如:图③)等。  相似文献   

2.
姚淑婉 《家教世界》2022,(21):38-39
<正>幼儿园新购置了一套“沙土三宝”游戏材料,投放在园内沙水区,这份材料有管道、小球、蓄水箱、挖沙工具等。户外游戏时,我带领幼儿来到了沙水区,他们对这套新玩具十分好奇。元宝说:“我觉得我们可以用这些东西搭建长长的滑道。”馨馨说:“正好让小球在滑道里滑。”“哎,那不是有水管吗,可以放上水啊,就像漂流一样。”行行兴奋地喊道。馨馨大叫起来:“我和爸爸妈妈去漂流过,漂流可太好玩了。”于是搭建漂流滑道的游戏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当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尤其是墙面和区角设置,存在着教师意志多,幼儿意志少;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环境失去了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为了使物质环境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一、物质环境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目标(一)让幼儿在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基础上,了解各种安全标志的作用.(二)通过收集、设计、讨论、竞答等活动,强化幼儿对安全标志的认识和学会保护自己的行为.培养幼儿独立性,促进社会化的发展.二、活动准备(一)活动室内串挂各种安全标志图.(二)活动区里摆放各种安全标志图片及有关游戏操作材料.(三)到实地现场把有关安全标志摄录下来制成录像带.(四)创设“注意安全、保护自己”小专栏.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园户外场地投放了一批木梯、木板和木箱,幼儿将它们组成各种悬空小桥在上面走来走去。一次,苏豪喆在小桥终点摆上了积木,用篮球顺着小桥滚动撞击。于是,一个组合的滑道产生了……“■”形滑道苏豪喆等几个小朋友搬来了大小不一的木箱和长木板,他们将四个木箱按照大小分开摆放,用长木板连接,又在终点竖着摆放了一些碳化积木,  相似文献   

6.
游戏的创编:小班幼儿常把几何图形当成玩具,他们总是在“做”与“玩”的过程中把这些几何图形和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并且给它们取上自己所熟悉物体的名称,如圆饼干、方手绢等。因此,教小班幼儿认识几何图形,就要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我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认知特点,设计了一组以幼儿操作几何图形为主的游戏。 游戏目的:1.复习对几何图形的认识。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7.
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时,选择的主题往往难以照顾到全体幼儿,这就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特点。我同开辟的“口语故事式绘画评价”,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时间、空间,选择喜欢的绘画内容、材料、工具,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然后将自己的作品通过“口语故事”介绍给老师、同伴等身边的人,并把它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8.
胡冰 《教育导刊》2006,(10):38-38
一、活动目标1.通过认识锁的活动,发展幼儿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开锁”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创造性。二、活动准备设置锁店(摆放各式各样的锁),每人配备一把与提供的锁相对应的钥匙;几种特殊功能的锁的图片。幼儿在家中已有开门锁的经验。三、活动过程1.参观锁店,初步认识锁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锁店,你们要用心看一看,摸一摸,然后用“我看到的有……有……还有……”句型告诉大家。幼儿自由探索与讨论,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讨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相似文献   

9.
为让幼儿理解计算规律,迁移运用知识,把幼儿学计算过程变为促使幼儿思维活动的过程,近年来,我们结合“发展幼儿能力课程”的实验,把计算教学的整体计划(教材编排与教学方法)做了调整。 小班 1.不存在像过去一样,由教师积极的教具演示式的规则化的计算课,而是让幼儿在认知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学习“1和许多”、“数数”等等内容。在随时随地的感知练习中,让幼儿获取数数方法和数的形成规律的亲身体验。同时组织一些游戏性的操作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0.
“递过排图”是单向单列式的排图讲述,一般是将一组图片排出一个序列,按一条线索讲述情节的发展。“洗手绢”这组图片是表现幼儿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画面较简单,情节发展较明显,适合于小班、中班使用。小班:只用图三、图四进行,先分别对图片进行观察和描述:“有谁?”“在做什么?”……然后,让幼儿排一排两图片的顺序,讲一讲为什么这张排在前,那张排在后。最后可以让幼儿说一说:“喜欢这个小姑娘吗?为什么2”适当进行爱劳动教育。中班:先用图一、图二、图四,在观察、描述的基础上,排出这三张图片的序列,讲述这样排…  相似文献   

11.
一、故事缘起中班组开展了“品味家乡”的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寻找、感知和体验家乡美食、美景和变化的过程,从而逐渐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进一步了解宁波、喜爱宁波。尤其是在“我最喜欢的宁波建筑”分享活动和“画画老房子”创意画活动之后,幼儿被这些新式建筑和老房子深深地吸引——乐乐:“我发现老房子上面都有黑黑的瓦片。”(材料)美美:“我家的老房子是用木头做的。”(材料)妮妮:“我想要用砖头造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12.
把“爱”和“实”作为工作的灵魂,将四个“每一”融入员工的血脉:“关注每一个孩子,组织好每一个活动,关注每一个细节,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让生活化、游戏化的园本课程更加完善和深入,让幼儿自主性游戏在第二幼儿园得到时间、材料上的保证,让幼儿园的管理和幼儿身处的环境更加与孩子游戏的脚步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3.
陈迎 《早期教育》2003,(8):34-35
排图讲述是传统看图讲述形式的新发展,它改变了传统看图讲述按顺序一幅一幅出示图片,让幼儿逐幅观察讲述的方法,而是让幼儿对打乱的图片重新排列、组合,并进行连贯讲述。从字面上看,这项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先“排”后“讲”,显然,“排”是“讲”的基础,我把它称作排图讲述的“眼”,正是这个“排”字,使排图讲述与传统的看图讲述有着“质”的区别。而相对于“排图”这个“眼”来说,“讲述”则是它的升华,就如同一个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的: 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类能力。活动准备: 1.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下面的几何图形:(?)(?)(?) 图一图二图三2.幼儿每人一把剪刀、一张正方形纸,每人一份剪好的几何图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各若干个)。3.教师用的几何图形一套(七种)。活动过程: 一、几何形娃娃过生日教师先后出示正方形、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请幼儿个别回答)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由的活动,它依托环境材料,随儿童的意愿发展.儿童“玩什么”和“怎么玩”具有不确定性,儿童在游戏中重过程和结果.对于幼儿来说,参与材料的制作和投放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将游戏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还给幼儿本真的生活模样,教师可根据班级幼儿游戏的特点对生活区材料进行调整:变陈列式材料为情景式材料,变静态材料为动态材料,变单一工作为组合工作.  相似文献   

16.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玩滑梯、过山车等有关滑道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并满足此阶段幼儿好动的天性。同时,这些活动具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设计都运用了各种不同的坡道(如斜坡、U形坡等)。因此,我设计了科学操作活动“有趣的坡道”,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顶”呱呱     
吴蕾 《教育导刊》2009,(12):41-42
设计意图沙包是幼儿园最常用的、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民间运动玩具,该活动材料简单。玩法却富于变化,对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动作灵敏度均有较大促进作用。本阶段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增强幼儿的身体控制力。进一步发展平衡力,提高动作灵敏度。我结合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设计出玩沙包的活动。并设置了“如何顶着不让沙包掉下来”的问题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在一次次“玩”和“比”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体验沙包的多种玩法,  相似文献   

18.
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室内,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远远高于室内。我们应该积极地让游戏活动从室内走向户外。为此,就要科学地投放材料,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材料是“物化”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要让幼儿学习什么、发展什么,就要提供什么材料。1.设置多功能、综合性设施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多功能、综合玩具很有效果。如将木桩、软桥、吊桩、攀登架等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排列起来,使其具有锻炼幼儿多种动作的功能。由于这种设施构造简单,可变性强,幼儿稍加想像,就可以将其变成不同的道具进行游戏。如幼儿坐在软桥上,手拿铁索玩骑马的游  相似文献   

19.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一、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为了让幼儿体验制作的乐趣,各环节可作如下调整:第一环节,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小猴布偶,说:“小猴新开张了一家‘串串水果店’,邀请我们去做客、品尝,你们愿意吗?”第二环节,认识水果标记图。教师出示水果店场景后说:“水果店到了,小猴店里有些什么水果串呢?”让幼儿观察海报或实物,发现、了解两种不同的水果串的制作方法,然后引导幼儿归纳出颜色标记图和形状标记图。第三环节,按标记图串水果。教师说:“小猴想让我们自己制作水果串,先看看有些什么材料。”巩固幼儿对水果名称、颜色、形状的认识。“你想做怎样的水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