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近日偶读《乐府诗集》中的《凉州词》,发现与小学课本里的《凉州词》(选自《全唐诗》)第一句不同,《乐府诗集》中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课本中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同为王之涣的作品,为何会不同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到玉门关后写下的一首千古  相似文献   

2.
王之涣的《登鹤鹊楼》和《凉州词(黄河远上)》是千载传唱、脍炙人口的名篇,文字浅显,理解上却很有分歧。近读其心同志《愿君“更上一层楼”——谈王之涣的两首绝句》一文(《光明日报》80年6月22、29日),引起了一些老问题和新问题,牵涉到说诗方法,所以想提出来讨论讨论。先谈《凉州词》。这诗究竟写了怎样的境界? 其心同志说:“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的小方盘(按:此为汉玉关。唐玉关故  相似文献   

3.
关山月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这首诗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景物的辽阔的边塞图景。诗人把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新鲜而壮观。表面上写景,实写征人怀乡的情绪。  相似文献   

4.
王之涣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虽然留下的作品仅有六首绝句,却以《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两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黄沙直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凉州词》(诗题又叫作《出寨》)是千载流传的名篇,曾被誉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但是,千余年来,这首诗的首句往往被传诵为“黄河远上白云间”,而人们在引用和理解这首诗时,往往又注重形象思维,而忽略了逻辑思维,以至未能很好  相似文献   

6.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少时好围猎纵酒,击剑悲歌。开元初,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后被人诬陷去官,闲居十五年,漫游黄河南北,后补文安县尉,死在文安,年五十五岁。他是盛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与高适、王昌龄等诗人友善,常相唱和,并常与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描写西北边塞风光的作品尤有特色,靳能在他的《墓志铭》里,说他“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见诗名之盛。惜作品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六首。《登鹳雀楼》是他影响极大的一首诗,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7.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字子羽,唐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当时名重一时的边塞诗人。他的这首《凉州词》,文采壮丽,风格遒劲,堪称盛唐边塞诗中的佳作,也是王翰诗作中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的前两句言事,写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正欲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催人出征。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都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诗人借以渲  相似文献   

8.
王之涣(688——742)凉州词“黄河远上”一首,明清以来,评价很高,现在被选入许多诗文选本和课本。诗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本文打算重新评价这首诗。 诗的文字颇有异同:“黄河远上”或作“黄沙直上”,“春风不度”或作“春光不过”;有的本子连题目也不同,不是《凉州词》而是《出塞》。其中最关紧要的是“黄河”对还是“黄沙”对。唐芮挺章《国秀集》编成于天宝三载(744),是收载此诗的最早选本,诗中作“黄河”。黄河源头在我国西北,玉门关、凉州(今武威)也都在西北,作“黄河”,诗句的内在联系以及同“凉州词”这题目的联系,都显得密切,全诗在艺术上也就和谐统一了。  相似文献   

9.
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共两首,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羌笛何须怨杨柳”这一首。这首七绝,既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亦属唐代诗国中的佳品,故为历代读者所青睐,因而,对其之笺释与评论也就自然甚众。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又常常出现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即作品被评论的愈多,其结论就愈难以获得统一,如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一首只有四句的小诗,何以会出现如此境况呢?对此,有人着眼于西方接受美学的观点进行解释,认为这是作品评论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盖因评论者的审美要求与所取角度各异,其看法也就自然会是仁者…  相似文献   

1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季凌,山西晋阳人(太原)。他早年负侠气,每击剑悲歌,放禽纵酒。其墓志铭说:“尝或歌《从军》,吟《出塞》。噭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全唐诗》存其诗六首。与李颀、王昌龄等并称为边塞诗人。他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被人称为:“四  相似文献   

11.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七绝《回乡偶书》为传世名篇。王之涣:唐代边塞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五律《过故人庄》和五绝《春晓》为流传千古的名篇。王昌龄:边塞诗人。号称七绝圣手,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都很有名。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王之涣,传世之作仅六首,以《凉州词》一首最为知名,但此诗开头一句中的“黄河远上”,另一版本作“黄沙直上”,由于这两个字有差异,因而引起历史诗评家的争论不休,一直未有定论。七十年代初,竺可桢先生与宛敏渭合著《物候学》一书,在“物候的  相似文献   

13.
王之涣是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其兄之咸、之贲也是诗人。王之涣在少年时很有侠气,性格豪放,常击剑悲歌。中年折节工文,过了十五年优游山水的生活,足迹遍及黄河南北。他常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人相唱和,并常与乐工制曲歌唱,每有佳作,乐工便辄取以被声律,因而名动一时。靳能在对他所写的《墓志铭》中,称王之涣“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见其诗名之盛。他描写西北风光的作品尤有特色,可惜他的作品多已散佚,在《全唐诗》中,仅存绝句六首。他的五绝《登鹳雀楼》和七绝《凉州词》,均可列入盛唐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一、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全唐诗》卷二五三著录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中第一首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全唐诗》在“远”字下有注云:“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河直上’。”按照此注,这诗即为: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这样,这首《凉州词》在内容上就出现了两种文本,我们姑称前者为甲诗,后者为乙诗。又,闻一多《唐诗大系》录是诗时,第四句的“春光”作“春风”,如此,这诗就又出现了第三  相似文献   

15.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16.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落日山河的苍茫壮阔景色,抒发了雄浑豪迈的情怀,很富有启发性.《题西林壁》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理趣诗,描绘了庐山秀丽的景色及其观感.这两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多姿,并蕴含着一定的生活哲理.本文试就两首诗在写景、立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做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7.
王之涣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虽然留下的作品仅有六首绝句,却以《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两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所咏写的鹳雀楼,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大清一统志》曾经这样记载:“山西蒲州(永济县)府:鹳雀楼在府城西南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鹊栖其上,遂名。后为河流冲没,即城角楼为匾,以存其迹。”它本在高处,临山濒水,又有楼三层,颇具“高出尘世”之势。文人墨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千般思绪,无限感慨,故历来咏写此楼者甚多。沈括《梦溪笔谈》评曰:“唐人留诗…  相似文献   

18.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开元间 ,西北凉州地区流行的一种乐曲 ,被称为《凉州歌》 ,或称《凉州曲》 ,属《乐府》宫调曲。凉州在今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王之涣的《凉州词》 ,可能就是根据《凉州歌》填写的歌词。盛唐时期的边塞诗 ,是当时社会的产物 ,它歌颂了唐王朝开疆拓土 ,文治武功 ,国力强大 ,歌颂了祖国边疆山河的壮美 ;同时也反映了边塞长年征战之苦。《凉州词》正是这些边塞诗中独具特色的佼佼者 ,故千百年间为人们所传唱。盛唐诗重气象 ,后人称之为盛唐气象 ,这是一种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9.
王之涣的《凉州词》历来有“黄沙直上”的异文。《凉州词》最早出现在唐人自选的《国秀集》,原文是:“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国秀集》成书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编选者芮挺章当时是“国子生”,可说与死于天宝元年的王之涣是同时代人  相似文献   

2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在当时和高适、王昌龄齐名。他的诗意境雄阔,热情奔放,极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