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领风骚。其中唐人笔下表现女性生活与情思的诗作比比皆是,在这些诗中,以妻妾口吻所作的诗篇包含着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略举妾妇诗的典型范例,对此类诗歌作初步探究,以追溯大唐妇女的风貌,并试图解读当时文人作诗时复杂的心绪与文思。  相似文献   

2.
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领风骚。其中唐人笔下表现女性生活与情思的诗作比比皆是,在这些诗中,以妻妾口吻所作的诗篇包含着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略举妾妇诗的典型范例,对此类诗歌作初步探究,以追溯大唐妇女的风貌,并试图解读当时文人作诗时复杂的心绪与文思。  相似文献   

3.
李白通过对征妇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摹写和刻画,既是当时客观现实的反映,更是传达李白主体意识和思想的一种载体:一方面凸现了诗人自我的一种悲剧性生存状态———等待,等待被人发现和赏识的被动无助的生存处境,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愤懑;另一方面表现了广大人民为战争所承受的无尽痛苦、无助、悲凉甚至死亡,深刻反思了战争的悲剧性本质;由此彰显了李白对于生命本身厚重而博大的悲悯精神。  相似文献   

4.
唐人题壁诗诸问题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人喜欢将诗歌题写在墙壁上。这种诗发达的原因是唐人出行的机会多,集中在寺观和官衙的人多。要判断诗歌是否题过壁,关键得看题写对象的特点和性质。题写的笔墨或自己携带,或由所在地提供。题写方式或直接题写上壁,或写好底稿再上壁,写好后也可能被修改,总之,过程复杂。  相似文献   

5.
唐代御史既是监察主体,又是创作主体,这种社会角色的互根性决定了唐代御史也是一支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御史文学家将其刚正不阿的政治品格,忧国忧民的情怀,崇尚正义、践行法律的价值取向等注入唱和诗创作中,铸就了唱和诗卓具特色的内涵特质,主要表现为:一是精神的雄健和心气的高傲;二是忧民爱国情怀的抒发;三是关怀时世的现实指向;四是御史唱和诗还直接促成了一些新的诗歌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唐代御史既是监察主体,又是创作主体,这种社会角色的互根性决定了唐代御史也是一支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御史文学家将其刚正不阿的政治品格,忧国忧民的情怀,崇尚正义、践行法律的价值取向等注入唱和诗创作中,铸就了唱和诗卓具特色的内涵特质,主要表现为:一是精神的雄健和心气的高傲;二是忧民爱国情怀的抒发;三是关怀时世的现实指向;四是御史唱和诗还直接促成了一些新的诗歌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众多咏叹东吴历史人物的诗作中,诗人对东吴集团人物的崇拜与向往较之蜀汉集团人物要少得多。但在唐代诗人的眼中,周瑜却被赋予了英武豪迈文武双全的勇力,而且还具有俊逸儒雅的外形;而雄霸一方伟业的孙权,轻财重义、力主抗操的鲁肃,战功赫赫的甘宁,大智大勇的陆逊也成为了士人们争相歌颂的人物。而这些咏东吴诗对后世的诗歌、小说、戏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代补亡诗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有明确历史记载某些作品曾经存在但现已亡佚,诗人据相关记载所创作的诗,如元结《补乐歌十首》等;第二类为没有记载但诗人认为应该有但已亡佚,为此而创作的,如李贺《还自会稽歌》。两类诗歌相比较,前一类主体为四言,所本主要为《诗经》,明显受到儒家观念的影响,艺术性普遍不高,但自有其认识作用。第二类中亡佚诗的时代距诗人所处时代较近,诗句可五七言自由运用,而且与自己情感有相契合之处,个人特色突出,艺术性明显高于前一类。两类诗都各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与"船"是唐代商妇诗的重要意象。在李白的作品中,"水"主要承载着商妇的思情;中唐之后,在张潮等人的作品中,"水"与"船"时常共现,作为诗歌的起兴之物,"视船离"与"望船归"成为商妇诗中的典型场景,这组意象所蕴含的情感质素也日愈多元化;白居易的《琵琶行》别开生面,使这对喻体拥有了哲学层面的内涵。总体而言,唐代商妇诗中的"水"与"船"意象,经历了从触媒到人物合一、情景交融,从具象到内涵意蕴不断丰富、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商妇诗在唐代中期以后变得情感多元化和对商妇复杂心灵世界的展示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唐代重视孝道,但人们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在家奉养双亲。因此,省亲在唐代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唐代士子省亲是孝敬父母的表现,落第的士子创作了大量的落第省亲诗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不能光耀门楣的无奈。唐代的落第士子的省亲诗多用老莱子"娱亲侍亲"的典故,体现了对归家侍亲的渴望和对儒家家庭伦理的倡导和推崇。  相似文献   

11.
“乐府诗体”的概念成熟于唐代。它与入乐歌辞不同,与一般的徒诗在题目、题材、形式和语言上也不同。研究唐代的“乐府诗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唐一代,宫怨诗的创作较为繁荣,不仅诗作颇多,而且诗家,特别是名家甚众,如沈俭期、杜审言、王昌龄、李白、王维、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杜荀鹤等等,均创作出了诸多宫怨之作。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封建帝王后宫嫔妃弊制的存在;开放的社会和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为写作宫怨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诗人以创作宫怨诗来对六朝以迄唐初浮靡的宫体诗进行反拨;受当时诗歌入乐风气的影响以及宫怨诗恰正满足了人们了解“宫闱秘事”的好奇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音乐诗不仅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一次拓展,而且是唐人从审美角度,对唐代音乐化的一种透视,这些以音乐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诗歌,艺术地表现或再现了唐代乐器,乐曲,乐工的演奏情况,传达出听的感受和感想,在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方面,不落常套,情韵俱佳,特别是它以声喻乐渲染诗情,以形状乐传递深情,以典喻乐饱含激情,以感寄乐寓托真情的独特表现手法,尤为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继承了唐前诗歌加工历史素材的手法,掌握了将史与诗融合的有效方式,或按史书所载史料提炼历史素材,或超越史书史料生发想象。善于选择浓缩式想象、联缀式想象、填充式想象、换位式想象、虚构式想象等处理历史素材的诗歌想象技巧,对史料进行细微的剪裁、加工,创造出诗歌的历史意象及历史情境。这体现了唐诗在文体方面融合历史的多样性技巧探索,证明唐代诗人大大超越了他们的前辈。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的叙事诗作由于纪录着丰富的社会、政治等内容,包含着大量的新闻信息,因而具备今日新闻的性质。从杜甫、白居易,乃至于李白的纪实诗作加以分析,能够较为明确地得出"纪实性———唐代叙事诗的新闻性元素之一"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从茶的出现,历代诗人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唐朝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茶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当我们再细细地品读这一首首茶诗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了唐朝诗人对茶的浓浓情意,充分体现了唐朝诗人与茶的深深情结。  相似文献   

17.
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在体裁运用上,辽诗直承唐而下,几乎唐代各种体裁诗皆备;二是从诗人而言,辽代诗歌创作多方面受容了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风,从诗作传统而言,则着重受容了唐人边塞诗传统和晚唐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历史上最强盛时期 ,也是民族融合的高潮 ,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了唐朝的繁盛。本文想透过唐诗中出现的胡姬的前后变化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妇女史成为近年来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妇女不仅是创造人类历史的重要力量,而且她们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特征、社会制度紧密相连。以荥阳郑氏为代表的唐代妇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群体:她们在室是修习妇德、好学聪明的女儿;出嫁后是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媳、慈爱的母亲。她们在性别角色分工中的伦理规范集中反映了唐代的规范性观念和标识认同。  相似文献   

20.
边塞诗是唐朝诗歌的独特流派,盛唐边塞诗又是唐代边塞诗的典型代表。盛唐武力强大,士人精神腾越,盛唐边塞诗不仅呈现出乐观主义的基调,还把唐人尚武传统变成了审美对象和时尚内涵。盛唐边塞诗是唐朝新边疆主义的产物,为唐朝鼎盛时期国家过剩精力的显现。盛唐边塞诗彻底地扭转了六朝以降的颓靡诗风,它特有的文化观念,有效地改良了盛唐士人的精神。边塞诗树立了一面崇尚阳刚、标举慷慨的大旗,舍弃了六朝宫体诗的诗歌道路,延续、发展并超越了建安风骨的内涵,属于唐人在吸收了包括罗马、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后所缔造出的新的文化品类。盛唐边塞诗所达到的文化高度,是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同时体现了大唐风华和盛唐精神的最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