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从师范生进行发声训练的必要性、教师用声特点对师范生发声方式的要求出发,提出口语教师要把发声训练作为师范生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来抓,贯穿于口语教学的全过程;介绍了作在教学中所设计的具体训练步骤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李印久 《湖南教育》2005,(24):25-25
提高口语艺术,首先是语音控制问题。一个人的声音可以说是天生的,有的清脆,有的沙哑,有的圆润,有的浑厚。但不论哪种音色,都有自己的最佳音区,都有悦耳之处。关键是自己多锻炼、多摸索,逐步找到那个“最佳处”。通过发声练声方面的锻炼,学会科学地用气发声,提高用嗓的持久性。这对于保持优美的音色和提高声音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朗诵作为一种口语艺术,就具有了一定高度的审美价值。朗诵的艺术美主要源于文学艺术美,借助于美的富有情感的口语艺术来表达,使朗诵能够达到智美相融、声情并茂、音象和谐、刚柔相济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4.
准确发音、科学用声,适当地修饰和美化音色,丰富声音的表现力,是语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一项职业基本功。语文教师学习并掌握一些发声理论知识和练声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咬字器官的训练、呼吸肌肉群的训练、共鸣腔体调节与控制、情感的调动与表现这四个方面去探讨语文教学的发声技巧与用声艺术的问题,以期帮助语文教师有效地改善嗓音,获得口语表达的“美容术”。  相似文献   

5.
声乐演唱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过程,需要发声规律和发声技巧的双重配合,才能发出感动人心的声音。于是,声乐演唱既需要掌握其自身固有的发声规律,也要从技巧上入手。纵观现有的声乐教学方法,无论是讲授法、讨论法还是练习法、欣赏法,其真正的意图或教学内涵都在遵循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的前提下,娴熟地掌握声乐艺术的发声技巧和方法,以自然地流露出歌唱者的情感诉求和思想表达,并促使聆听者产生与之相关的情感共鸣。由王微等人主编的《声乐教学与作品演唱》一书以基础内容讲解为主线,从声乐表现与发声练习方法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论述,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歌曲进行了选编,让读者在艺术鉴赏和声乐欣赏中真正走入艺术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口语是导游的基本技能之一,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将从事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工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口语表达,并从心理素质、发声、普通话、思维等方面加强口语的基本功训练。  相似文献   

7.
易文  周莹 《高教论坛》2005,(5):114-116
口语表达能力是新闻传播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目前高校新闻院系课程中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尚属空白,为此我们结合新闻传播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设置了口语训练课程,从科学发声和体态训练、单向式的口语训练、双向式的口语训练三部分进行教学,并提出了基本的口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口语语调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在朗诵、演讲等艺术口语中,更要求它具有攫夺人心的艺术魅力。语调不仅具有强烈的表情色彩,而且可表现人和事物的个性特征并具有音乐性。这些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口气的顿挫断连,音量的轻重强弱,音调的高低抑扬,语速的快慢疾徐,这构成语调的四要素。口语的艺术技巧也着重体现在这四要素的综合运用之中。在口语实践中,这四个方面是交错起伏,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都不是机械、单一的。如果碰到音长处就呆板地拉长嗓音,每逢顿歇处只是机械地一停,而每到重音处又是重重地砸下一  相似文献   

9.
童声训练是声乐教师感到困惑的教学难点,实现童声训练与变声后的声乐学习有机结合,应从歌唱的三要素——呼吸、发声、共鸣入手,采用口语发声训练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口语能力是记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强化传播效果、塑造记者媒体形象等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培养记者职业口语技能为主线,从实际出发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设计了语音发声训练、基本能力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现场采访训练、口语评论训练和现场报道训练,旨在提高记者在话筒前、镜头前的口语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记者的传递信息和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口语课,国家教委已定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高品位的人才,已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几年来,在口语教学中,我狠抓了几项常规训练,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起了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现平说如下: 一、发声训练 声音是语言的第一要素,是唯一的物化形式。因此,发声训练就成了口语教学的第一任务。我把声音的质量目标定为“响、亮、清、和”四个字。“响”即说话时声音要响当当、宏亮亮,不嘶哑,能远达;“亮”即音色(质地)明快、豁达、不晦涩;“清”  相似文献   

12.
呼吸是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夸张,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的。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是发声的动力。要想取得良好、美妙、动人的歌唱,必须要有好的气息支持和运用。从古到今,但凡从事歌唱艺术的人都很重视气息。我国自古至今流传着,"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声发。"沈湘教授说过,歌唱的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要想使歌唱的声音具有生命力、艺术感染力,必须用良好气息作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整个歌唱艺术来讲,歌唱呼吸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从歌唱发声来讲,歌唱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音高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的表情都与呼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呼吸是小号演奏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整个演奏艺术来讲,呼吸是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从小号的发声来讲,呼吸又是发声的动力。无论是掌握正确的发声,还是良好的声音振动,以及在音乐中的充分表现,均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斯根据实验得出结论,能打动人的一句话是7%的内容+38%的声音+55%的表情,可见语言的物质外壳的重要性。1981年以来,我国《教师口语》教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繁盛的过程,这些教材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从教学的维度探讨教师口语涉及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艺术,另一类主要是从语音的维度讲述普通话语音的基础知识、发声的知识以及如何进地语音强化训练等。尽管各类教材都不曾面面俱到,但其各自的侧重点,为学习者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理论借鉴,为《教师口语》教材的发展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歌唱发声与气息力度之间的关系。指出歌唱的艺术是气息力度控制的艺术,气息力度的控制对歌唱发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学习声乐的学员,往往只注重了声音和技巧的运用,忽略了在声音训练中情的运用,以及艺术表现的运用。声与情,技与艺,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和内容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要学好声乐就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呼吸是人类的一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自然的生理本能,是人们赖以维持生命的运动,也是人们进行歌唱的动力源泉。 艺术歌唱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美好纯正的声音、娴熟的技能技巧、良好的音乐感觉和艺术修养之上的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歌唱。 在艺术歌唱的诸多因素中,良好的气息控制是其最重要的因素。而良好的气息控制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是我国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在教学中运用好普通话,发挥普通话应有的语言魅力,教师必须注意发声方法的训练。只有把科学的发声方法纳入“教师口语”训练中去,才能使教师用声自如,字正腔圆,课堂语言才能更规范、标准、完美。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活动是以发声为基础的,而准确的发声依赖于准确地把握其心理感知。对声乐发声影响较大的心理感知形式主要有听觉、肌体觉以及心理错觉等。由于听觉、肌体觉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所以正确声乐发声更多地依靠声乐实践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借助一些外部的因素。在从事声乐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准确地把握发声的心理感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