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弱”教材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处理现有教材时,从探究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把教材“模糊化”“边缘化”,弱化教材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暗示作用,期望学生真正有科学探究的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弱”教材探究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文英 《四川教育》2012,(10):42-42
修订版语文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有一则增加内容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其实,作为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学生的学爿不叮避免有“接受”的成分.因为学习内容与形式一开始就不町能不“接受”.教师对学习主体的确认,只能通过自身作用的“导”,去置换“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3.
1.要明确主题 探究活动一般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是一种“任务驱动”行为。主题从何而来?从教学内容中提炼而来。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突出所谓的“自主”,对教学内容没有经过师生的分析,就提出一个大而模糊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做什么、怎样做,探究陷入盲目状态,白白浪费课堂时间。殊不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把主题从内容中抽象出来,恰恰是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开展自主探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效率.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正是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才能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探究欲望.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并非一开始就能发现并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对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一、创设“问题情境”与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因为对科学探究的相关概念认识不清,混淆“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误以为“分析数据”即为“求平均数”,错把“表达交流”当作“成果汇报”,影响了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本研究澄清了科学探究的相关概念,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正确实施科学探究的有效策略,以期帮助教师走出教学误区,促进学生提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下,要求教师还课堂给学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经过实践.我觉得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式教学,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扮演.学生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教师的“主”“客”关系不能够颠倒。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发挥好教学的引导性作用,要组织好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究,要注重全方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探究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中,理科课程标准均把科学探究放在核心位置.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因此,如何教“科学探究”的能力也自然成为理科教师要掌握的核心教学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学习和掌握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在职教师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教“科学探究”的能力呢?笔者以为,除了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  相似文献   

9.
刘晶 《学周刊C版》2010,(7):100-101
本文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11.
一、引探创新教学的基本内涵和框架(一)基本内涵“引探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变教师的教为“引”,变学生的学为“探”,把教师的讲课过程变为创设情境和组织学习的过程,把学生被动的模仿学习过程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再发现的过程。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把“引”“探”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把教学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思维探究式教学已经走进数学课堂.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本文从“主题与背景”、“情景描述与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三方面阐释思维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该为学生的思维探究提供怎样的问题支持”的一课多轮型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无论是物理课程专家还是一线物理教师都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验)》提出的课程具体目标中,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事教学的教师都有一个困扰:让一堂课吸引住学生不难.而要使每堂课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则不容易。因此,积极探究造成学生课堂“分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最主要学习方式,但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外界的因素,又有来自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如果把“不和谐”的因素转化为“和谐”,将是课堂教学中难得的动态资源。本文就民主的探究氛围、有结构的探究材料、现实的探究内容、有效的小组合作、充足的探究时间、激励性的教学评价、科学的探究方法等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不少人对讲授法提出了一些质疑而倡导探究教学法等.然而,不管是过去的教学实践还是现在的教学实践,讲授法一直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他教学方法手段不能不和讲授法结合,并由讲授法起主导作用.这样,“教师如何‘讲’好”就成为教学实践中一个现实的问题,而如何评价教师是否“讲”得好则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探究教学来说.探究成果受到教师对探究教学的态度、观念、知识储备、经验和课堂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教师是推动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从近年来教育所强调的教师是行动者也是探究者的观点看,一位关注教学效能的教师会通过探究,提出有效教学的假设.再加以验证、评估和修正。此种观点不只在理论上得到重视,也成为实践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有学者把影响探究教学宴施的因素分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教学”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尤其是科学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 ,对于“什么是探究教学”,“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探究教学需要什么条件”,“探究教学如何实施”等问题,教师们的回答不尽相同,同时也存在“不清楚”的情况。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始于教师对该过程的准确把握,如果教师对上述问题认识不清,是无法成功地实施探究教学,当然也不能很好地去落实“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一新课程的重要目标的。为此,教师有必要认真研读有关的探究教学文章,《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相似文献   

19.
施国芳 《物理教师》2008,29(2):18-19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把提出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等等.但是传统的教学存在着3种弊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评价问题,学生毫无评价问题的权利;学生产生了问题,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把解决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缺少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围绕我的课(实录见上期),大家在争论中引出一个话题:课堂教学是否需要“预设”?有人提出:教学不应该预设,比如教学目标不应该由教师事前设定,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发生成”;教学问题也不应该由教师课前准备,而应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学的具体环节也不应该由教师预设,而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展开思维“飞翔”……如果预设了教学目标,就会对学生探究思维形成束缚。而我认为,教育,本身就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学任务、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教学预设”,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尽管我们提倡学生自己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