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班共有48人,其中单亲孩子占31.25%。这个数据让我倍感惊悚,这些孩子在失却家庭亲情的同时,他们对班级这个大家庭会何其渴求温暖啊!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形成他们较为特殊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这些孩子显然是我们实施赏识教育应关注的重点。一、单亲家庭孩子生存环境和心理分析1.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环境分析。单亲家庭的成因很多,有的由于父母双亲某一方因病或其他缘故早逝;有的由于父母双亲结合后。  相似文献   

2.
正我班共有48人,其中单亲孩子占31.25%。这个数据让我倍感惊悚,这些孩子在失却家庭亲情的同时,他们对班级这个大家庭会何其渴求温暖啊!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形成他们较为特殊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这些孩子显然是我们实施赏识教育应关注的重点。一、单亲家庭孩子生存环境和心理分析1.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环境分析。单亲家庭的成因很多,有的由于父母双亲某一方因病或其他缘故早逝;有的由于父母双亲结合后,感情、兴趣、志向、生活习惯不和或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恩·史蒂芬森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时曾选修了一门儿童心理学课程。大学毕业实习时,他被分派到离学校不远的小学去工作,工作内容之一是为40多个孩子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年龄段,从幼儿园到小学6年级都有。他们有的来自双亲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但他们的父母全都忙于工作,无法按时接送他们,因此只能留在学校里让老师照看。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单亲家庭子女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的关注.由于不言而喻的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些孩子的心理负担比在正常家庭中生活的孩子要沉重很多,例如自卑、自弃、冷淡情绪和孤独感等.笔者结合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探讨一下单亲家庭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单亲家庭子女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的关注.由于不言而喻的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些孩子的心理负担比在正常家庭中生活的孩子要沉重很多,例如自卑、自弃、冷淡情绪和孤独感等.笔者结合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探讨一下单亲家庭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亲家庭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单亲家庭儿童不同于正常家庭孩子的心理。而不同形式的单亲家庭儿童更有着其心理的独特性。文章就不同的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掌握其心理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4年从教以来,每年班上都会有单亲家庭的幼儿。特别是近一年,单亲家庭幼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每班竟有10个左右,达到了四分之一,单亲家庭的幼儿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这部分幼儿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偏离,从整体上说要高于健全家庭的幼儿。有的攻击性强,有的暴躁易怒,有的胆怯退缩,有的内向闭锁……而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问题如果不能引起幼儿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不能及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一些孩子成为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心理障碍而造成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重视单亲家庭子女的赏识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严贤 《家教指南》2006,(9):28-30
问:孩子多大进幼儿园比较好?确认可以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 答: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是从三岁幼儿开始招生,也有一些幼儿园开始接受二岁或更小的幼儿入园,主要是根据家长的需求来调整入园起始年龄,国家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如果单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还是三岁以后上幼儿园比较好。因为从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需求来说,首先要满足婴儿的心理安全感,然后他才能产生其他更高的心理需求,如自尊、自信、求知等等。而心理安全感的获得需要经过孩子的真实体验和反复感知,大多数孩子三岁左右才有可能获得初步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朱自梅 《广西教育》2014,(29):18-18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园,有的幼儿独立性比较差,有的幼儿心理比较脆弱,有的幼儿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对这些"特殊"的幼儿,教师需要耐心引导,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在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小一班,有一个名叫慧慧的幼儿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慧慧是一个内向、胆小的孩子,早晨来到幼儿园总是哭丧着脸,恋恋不舍地看着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传统的婚姻和家庭观念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夫妻离异现象越来越普遍,同时,由于天灾、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而导致家庭成员死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由此而产生的单亲家庭,也不在少数。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出现不良心理倾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孤雁”心理较为典型。本文尝试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孤雁”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教育策略作一定的探索,以便能和单亲家庭的家长联手为这一特殊群体创造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帮助更多的单亲家庭实现教育功能,促进更多的单亲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家庭的不同变故,单亲家庭的孩子数目逐年增加,据统计某市两万名在校中小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9.7%。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心理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因而逃课、打架、偷窃、进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夜不归宿等问题,绝大部分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这类孩子如果教育不好,不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几年来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妇女地位的提高及价值观的嬗变,我国近几年的离婚率逐年递增,校园里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数量也随之上升。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思想方面、穿衣打扮方面和言谈举止中,常常会有别于其他孩子惯有的表现。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导致有的孩子心理孤僻、有的孩子行为偏激,甚至还会有个别孩子走上犯罪的歧途。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是特别关注班里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细致地观察他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生理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特殊家庭可能导致的对子女心理行为问题,进而总结了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说到情感共鸣的力量,我对它的了解是在大学时代。当时我选修了一门儿童心理学课程,被分派到离学校不远的小学去工作。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为四十多个孩子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年龄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都有。他们有的来自双亲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但他们的父母全都忙于工作,无法按时接送他们,因此只能留在学校里让老师照看。  相似文献   

16.
1.案例背景。随着离婚率的逐年攀升,我国单亲家庭的子女人数逐渐增多。父母的离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对单亲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但同其它所有孩子一样,单亲家庭孩子,也具有聪颖可爱的天资、活泼天真的本性、好学上进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本案例中的磊磊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班级教育是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班主任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放大孩子的闪光之处,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克服孩子的挫折心理,加强家校的交流沟通,并施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单亲家庭中受伤害最重的就是孩子,这些孩子不能同时享受父母双亲的关爱,甚至成了无人关爱的“小多余”,这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其不能走出家庭破碎的阴影,往往会形成自卑、抑郁、怪异、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行为出现偏差,极易发展成问题学生,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数据显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因此,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9.
案例描述:丁丁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刚入园半年,他是一个有着明显冷漠心理表现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都希望每天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一份奖品,可是他却始终无动于衷;在进行集体游戏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争着上去玩游戏,得到老师的贴贴纸,在班上表现自己。可是他一点也不想争取机会,安稳地坐在椅子上,旁边一位小朋友说,你怎么  相似文献   

20.
王敏 《今日教育》2008,(6):40-41
刚开学,这样的镜头在幼儿园里屡见不鲜:一些新入园幼儿在与家人分别时或分别后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在哭喊的孩子中.有的是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有的是第一次上幼儿园。照理说,刚入幼儿园,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中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和潜在的危机,他们为离开父母可能带来的危险与对新环境缺乏控制而感到不安,这类孩子还惰有可原,可是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怎么还是不爱上幼儿园,甚至还怕老师呢?难道,这也是孩子的天性释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